首页 > 民生 > 城事聚焦 > 共建同心家园 > 了解同心家园

建设“同心家园”,我们要做什么?

来源: 普陀简报专刊    日期:2016-03-14

区委开展“同心家园”建设,突出“三个立足于”,即立足于增强群众满意度、立足于补短板、立足于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听民意、问民需、解民忧、聚民心,知需求、有举措、建机制、促认同,努力达到工作目标。

一是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信任度。做民生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也需要供给侧改革,只有真正搞懂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是什么,才能真正把民生工作和民生工程做到民心上。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基层资源、力量有限,很多问题光靠居委会、街镇也很难解决。因此,区委希望通过“同心家园”建设,推动全区各职能部门主动适应街镇新变化,转变理念、转变方式、转变作风,一切围着基层想、一切围着基层干、一切围着基层转。

二是提升自治共治能力,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度。通过党建引领,有效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管理的衔接互动,形成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居民区治理格局。鼓励居民针对居民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自治探索,如缓解居民区停车难、新能源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难、老旧公房安装电梯难等问题,形成一批居民区自治共治的典型案例。例如,小区的物业管理是个大难题,很多小区物业收费和成本支出倒挂。万里街道东旺雍景苑小区探索用“薪金制”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签订协议,如果该小区业主的物业管理费缴纳比例达到93%,则将其中的8%作为物业公司的酬金;如果缴纳比例超过93%,则超过部分由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五五分成,同时建立机制,居民每周均可上门查阅业委会工作台账等材料。把物业管理的收费用于小区治理。目前,该小区物业管理费缴纳比例已达到99.75%,形成了良性循环。物业管理水平上去了,工作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居民认同度高了,缴费比例就高了。

三是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机制分两个层面:社区治理层面,要形成自下而上的议题形成机制、多方共同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科学动态评价的考核机制,此外,还有居委会标准化运作机制、居民区星级评定机制等;自治共治项目层面,要建立“了解需求——回应需求——项目建管——维护运营——监督评价”整体机制。要在项目启动之初,同步考虑和明确后续日常管理和维护,项目施工过程要在居民的参与和监督中推进。例如:长征镇怒江苑小区7号楼,是上海第一家由居民自筹资金成功加装电梯的大楼。在该项目启动之初,楼内的12户居民先后开了几十次会议,签订了《加装电梯协议书》。协议不仅明确了出资比例,同时,对于电梯后期的电费消耗、设备维护等费用也一揽子予以筹划和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