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

2023年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目标任务和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区科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中华武数”科创布局,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

2023年,区科委荣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工作先进集体”“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先进集体”“市优秀学习型机关”“市政务公开先进集体”“第八届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年获评区年度考核优秀单位;“中华武数”科创布局不断完善,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试点),发布全国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指数;智能软件、研发服务两大产业合计实现区税24.76亿元,占区税比重24.92%,较上年同期提高2.03个百分点;完成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超额完成力争65家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年招商引进企业共计产税35238.25万元,区税10594万元。

一、谋深做实,扎实推动靠谱党建提质增效

(一)坚持学习,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制定区科委主题教育实施方案和“1+4”理论学习方案;组织开展7期读书班、7场专题党课、2次中心组联学等活动;领导班子紧扣科技工作突出问题形成6份调研课题,累计走访调研园区、平台、企业230家,梳理形成大兴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清单6项、整改问题清单5项,针对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0项;定期动态更新主题教育问题清单,形成一问题一报告5份、制度机制6项;围绕科技创新工作谋划推动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建设、办实地下车库信号覆盖民生项目,完成4项问题整改。二是筑牢意识形态阵地。研究制定2023年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围绕网络意识形态、大兴调查研究、防范统计造假等主题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深化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累计开展学习27次;开展“学习强国”比学赶超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三是抓好党员党性教育。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十全十学”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理论学习,学习传达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发挥“一把手”带头作用,支部书记为全体党员上专题党课两次;组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四大会址等红色基地,引导党员干部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二)抓好队伍,提升组织建设水平。一是提高选人用人政治站位。聚焦“中华武数”科创布局战略目标,形成《区科委关于在主题教育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改进工作作风锻造“五有”靠谱干部队伍的工作方案》《区科委五类选人用人问题专项自查报告》,对标区委“五高”发展目标,围绕前沿科技开展5场科技干部大学习及科技创新政策宣介大比武。二是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完成1名干部晋升、3名干部内部轮岗,调出1名、同时调入1名正科级干部,新推荐3名干部纳入全区“靠谱8090”优秀年轻干部库,新录用8名、调入2名事业人员,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赴专班、市级机关挂职,接收6名高校、外地干部以及9名市、区干部来我委挂职锻炼。

(三)强化作风,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一是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建设。年初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层层传导压力,压实主体责任;围绕承担的“普陀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即‘一园一方案’制订”“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能级”两项任务定期更新工作推进情况,落实政治监督精准化。二是不折不扣落实巡视整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巡视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挂图作战,对照7项问题,完成一单位一方案、一问题一方案制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4次,形成整改工作提示4份、整改措施36条,制定包括专项政策、三年行动方案、产业研究报告等在内的12份专题材料,按期完成一单位一报告、一问题一报告,为打造科创布局、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廉政风险排查,覆盖领导班子、6个科室、2个下属事业单位、岗位人员49人,共排查出风险点482个;通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廉政专题培训,以身边案例警示身边人,以把牢项目审批关为主题制作廉政微视频《廉洁清风吹》,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

(四)树牢标准,夯实法治工作根基。一是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政策供给,发布本级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各1份,实现审查率和备案率100%;制定、实施区科委普法责任清单和干部学法应知应会清单,完成“八五”普法中期评估及《2023年度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履职情况报告》,开展7场科技政策宣传培训,近400家企业参加。二是持续优化政务公开质量。主动公开文件18份,受理依申请公开1份;开展“外国人才在上海”政策大讲堂暨政府开放月活动;推进4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中华武数”科创主题上线“一网通办”平台;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9件,主办件回复满意率达100%;受理“12345”热线工单件14件,按时办结率和市民满意率均100%,全年未产生信访办件。

二、聚焦重点,全力打造“中华武数”科创布局

(一)持续助力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完成《普陀区加快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 推动桃浦智创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中期评估;会同园区落实中以专项政策,推进企业营运资助、中以联合研发项目资金兑现。二是推动能级提升,牵头举办第三届上海数字创新大会,会同园区举办第六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以国际科技成果直通车等活动并完成特拉维夫办公室揭牌;指导园区完成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市科委长三角创新创业联合载体示范项目申报以及市区两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三是加快项目落地,加快推进园区二期载体和“中以创新加速孵化平台二期”项目建设;引进上海市互联网协会;推动打造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引进安几科技、萤火微茫等生态相关企业;对接国际院士科技创新中心,推进上海国际人工智能创新赋能中心落地园区。园区累计引入企业、机构、项目163家、落地各类知识产权607项,其中2023年新注册企业49家、新落地知识产权92项。

(二)加快释放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潜能。一是优化体制机制建设,多次赴市科委沟通争取市级支持,形成《关于市区协同优化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工作的情况汇报》,加强党建引领,成立清华中心党支部。二是明晰建设“施工图”,形成《普陀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实施意见(试行)》《普陀区关于支持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的实施意见(试行)》(征求意见稿)、《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建设目标、重点任务。三是加快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推动完成集成电路研究平台芯片设计、仿真、验证实验搭建,平台已具备芯片设计能力;推进人工智能智控实验室建设;引进外籍专家、清华双聘教师等38人;推动获批市科技重大专项“未来车脑芯片架构与集成关键技术研究”首批支持资金6647万元。四是持续打造“清华+”的良好氛围,形成专班支持保障清华中心服务清单,指导协同中心举办战新项目全球科创路演、清华校友三创大赛、首届长三角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等系列活动16场;揭牌成立上海清华国际人才会客厅、校友活动中心;持续挖掘清华招商资源,全年累计落地企业23家。

(三)充分激发武宁创新共同体活力。一是抓好顶层设计,牵头举办“党建引领‘武林大汇’”活动,于2023年4月正式成立“武宁创新共同体”;打造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订《普陀区关于党建引领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工作方案》,并形成调研报告、三年行动方案以及专项政策初稿及实施细则初稿。二是抓紧资源整合,组织“中华武数”联组学习会、院所开放日、早餐会等活动,创新性地提出“科创集市”并实施,促成华东电力与中国建材、上化院与仁和全域、上电科与中铁市政等一批院企、院校达成产学研合作;推动近百家科技研发平台成立“百大平台”联盟,完成9个市级平台项目资助、5个区级平台项目立项,助力平台服务科技企业协同创新;搭建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人才实践基地,成立专家顾问团,打造人才新高地。三是抓实品牌建设,做好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人物、科创成果宣传,推出武宁科创之星、潮涌科创等线上专栏,制作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资源手册,推进武宁创新共同体会客厅建设。

(四)不断深化区域数字化转型发展。一是首发数字化转型指数,会同国家信息中心构建完成全国首个地市级数字化转型指数“普陀区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并发布《普陀区数字化转型指数研究报告》白皮书。二是实施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开展2023年度区级数字化转型专项立项与验收,对接“一网通办”平台成为全区首个实现全程网办的区级产业政策,全年新增26个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和标杆场景,并有8个场景获得市级数转专项立项支持。三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场景布局,汇总形成2023年度三大领域29个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的需求清单;配合制定“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2.0实施方案,协助做好数字交通重点场景一期项目建设;制订发布《普陀区支持海纳小镇发展十二条(2023版)》。四是启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诊断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及街道镇全面梳理全区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情况,协调首批26家企业及5家服务商开展线上线下诊断工作。

三、多措并举,持续提升两大产业发展能级

(一)全力以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认真落实年度目标任务,智能软件、研发服务产业分别实现区税13.19亿元、11.57亿元,同比增长13.51%、14.69%;发挥好专班作用,跟踪、分析两大产业发展情况;落实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网络安全产业专项政策,共遴选41个拟支持项目,支持资金4159.24万元。二是积极开展政企、区校交流合作,举办潜力企业、重点企业政企畅聊早餐会、午餐会、下午茶和产业联盟会等,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和“服务专员”机制,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制定“一对一”解决方案,不断增强服务企业效能;推动区政府与中国移动上海公司、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签约,加强区企、区校在联合党建、产教融合、人才交流等方面战略合作。三是不断延展产业示范区内涵,推动上汽大厦网络安全产业载体投入使用并谋划打造产业孵化器,邀请市经信委调研,市区联动谋划探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新举措,联合工信部电子一所开展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课题研究,推进网络安全保险在我区试点工作;成功获批本市第一批(共4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示范区(试点);推动区元宇宙产业联盟建立,首批20家单位加盟。四是持续抓好两大平台建设,配合市科委推动机器人平台、工控平台市级验收评审,组织开展企业家走进平台、机器人创业汇等活动,推动建设汽车网络安全虚拟攻防靶场、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信息安全仿真建模平台。

(二)不折不扣落实好稳增长及研发投入相关工作。一是加强走访调研,排摸走访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领域重点企业300余家次,跟踪头部企业经营情况,协调解决企业瓶颈问题。二是落实政策奖励,依据《普陀区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导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9家企业申请奖励资金638万元,开展2022年度首次成为“四上”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拨付,给予企业研发投入奖励共计856.87万元。三是细化工作举措,修订完善《普陀区推动提升研发投入强度的工作方案(2023版)》,明确10条工作举措;会同统计局做好分析研判、组织集中培训,根据最新统计结果,上年度普陀区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07%,提升0.7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排名第三。

(三)持之以恒推进“全委全力全员”大招商。一是不断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制订《区科委2023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实施方案》,签订责任书,通过实施领导牵头负责制、税收协同分成制、双周台账制、月度调度会等,确保招商工作顺利推进;举办“中华武数”全委招商引资系列培训会4次,开展普陀区科技创新政策宣介大比武活动,形成政策解读、他山之石每日科技前沿动态分享机制。二是持续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每月召开招商引资调度会,跟进重点项目在谈情况,不断完善协同机制形成招商合力;青飞互娱、砺算科技、浪潮智能、万达信息、青藤时代系、罗莱家纺等6个项目作为重点项目签约落地;通过上海数字创新大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华武数科创集市等大型活动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共引进企业360家,共计产税35238.25万元(区税10594万元,区税完成比106%)。

(四)对标对表做好科创政策与规划评估工作。围绕宣传服务、实施兑现、带动实效,对“3+5+X”产业政策体系中科技创新普惠政策、4项科技产业专项政策和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实施情况开展评估、形成报告,召开普陀区科创资金审核会,通过24个专项涉及项目663个;围绕区“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涉及科技创新的2项主要指标、13项主要任务以及“科技创新”“智能软件与研发服务产业”专项规划,梳理“十四五”期间工作落实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形成中期评估报告,目前各项指标任务均如期推进。

四、服务升级,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一)支持打造科创载体服务品牌。一是完善孵化器评估体系,优化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考评指标,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工作,完成13家载体166.93万元资金拨付;落实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绩效评价,拟扶持资金119.67万元;完成创营·TOP众创空间等4家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库,并成功推荐创营·TOP众创空间、江炆众创空间、宇速空间入库市级众创空间。二是推进张江普陀园建设,推荐3家园区荣获“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称号,1家荣获“上海市海聚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育名单(提名园区)”,5家企业荣获2023年度“张江之星”企业称号;推进制订张江普陀园“一园一方案”,完成园区综合评价情况分析报告、“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专项发展资金使用和管理“十四五”中期绩效评价、2023年度张江项目区级推荐及合同配置工作等。

(二)支持发挥科创主力军作用。一是做好各类科技专项管理。组织完成高企年报统计填报,全区高企2022年合计实现营收1104.94亿元,同比增长32.17%,缴纳税收46.01亿元,同比增长15.58%。全年累计认定技术合同1250件,成交金额131.91亿,同比增长44.4%;新认定2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上化工的“聚丙烯用高效环保焦磷酸哌嗪阻燃剂”项目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百佳”称号;完成5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家单位参与的21个项目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其中5个项目荣获一等奖;23家企业获市创新资金255万元立项扶持;为228家用券单位兑现科技服务券573.27万元。“中华武数”科创专栏首期3个项目(数字化转型专项、科技服务券、科创活动报名)上线“一网通办”平台。二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全年决定通过74个国家外国人才1110件业务,核发外国高端人才《外国人工作许可证》116件。22人入选市启明星,6人入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制订《普陀区推动“中华武数”科创平台人才发展实施办法》;推动海外人才空间站建设、菲尔兹数学科学研究院在华机构设立等。

(三)不断优化科普服务能力。成功举办2023年普陀区科技节,线上线下超7万人次参与启动仪式,全区科普基地、科研院所、科创企业和街道镇等共举办近百场科普惠民活动;区科委组织创作的科普声乐作品《你在告诉我》获评上海市国际科技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并在上海科技节闭幕式上亮相,区科委获2023年优秀组织奖;指导司鉴院在第十届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中获评一等奖(全区首次),区科委获评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表现突出参与单位;制订区级科普基地管理办法,为7家区级科普基地授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功申报市科普基地;3家科普基地获评国家级科普基地,2家基地在市科普基地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

(四)夯实信息化数字底座。一是深化5G网络及信息化基础建设,全年累计开通5G室外基站2626个,继续在中心城区排名前列;全面实施“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市政府实事项目,共完成104个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专项工程,2个标杆街道(宜川、曹杨)实现所有小区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其中,宜川街道是全市首批完成全覆盖的4个街道之一。二是做好公务网运维及社保卡业务,全年保障区内国家、市、区各类视频会议111场,社区网点累计申领新版社保卡21986张。

(五)办好赛事活动、加大宣传报道。一是开展科技创新赛事活动。围绕“中华武数”科创布局,累计牵头举办“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普陀分赛、BPAA第三届应用算法实践典范大赛、市专精特新融合创新走进普陀等重大赛事活动二十余场,进一步做大创新“朋友圈”;推进“元上苏河”元宇宙项目,打造线下沉浸式VR体验母亲河的前世今生。二是提升科创活动报道层级。全方位做好各类重大活动与国家、市级媒体对接,在央视、上海电视台、凤凰卫视等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等纸媒,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等新媒体上推动相关报道百余篇。在“上海普陀”微信公众号推出“中华武数”专题报道25篇。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推出“中华武数”专题报道各1篇;围绕“武宁创新共同体”,制作上海科技报专版1期;在市级媒体刊发各类宣传稿件170篇,在学习强国市级平台发布信息和科普视频59篇。

  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2月6日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