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市普陀区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2年10月12日 来源: 上海普陀

区内各有关职业院校:

现将《上海市普陀区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上海市普陀区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

2022年10月12日

 

普陀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促进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挑战

(一)本区职业院校基本情况

普陀区现有中等职业学校(或校区)6所,分别为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市北校区)、上海市贸易学校(云岭西路校区)、上海电气职业技术学校,另有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普陀校区)以及普陀区业余大学、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学2所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的成人高校。

(二)““十三五””发展基础

1.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1)纵向贯通培养形成规模。各中职学校扎实推进示范(品牌)专业建设,首批被评为市级示范性品牌专业4个、市级品牌专业11个。各学校积极开展中高中本贯通培养,建设有中本贯通专业点5个、中高职贯通专业点21个,中高中本贯通培养专业学生招生比例达27%。

(2)横向融通不断推进。普职融通形成特色,区属曹杨职校牵头建立“普陀职业大学堂”,编制学生职业体验指导手册,形成涵盖30多个职业岗位50余门职业体验课程,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挂牌建立5个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社会实践基地,为全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实践提供支持。推进育训结合,职业院校积极承担职业培训及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3)启动产教融合试点工作。出台《普陀区深化推进产教融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育10家左右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8-10家区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遴选标准、运行绩效考核办法及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启动产教融合基地遴选工作,2020年推荐2家企业入选市首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名单。

2.区域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稳步提升

(1)教学改革稳步推进。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道德教育、工匠精神教育,开展工匠(劳模)进校园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落地实施。积极开展“双证融通”、国际专业教学标准开发、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等探索实践。6所中职校建有市级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7个,其中五星级、四星级各1个。

(2)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16-2019年区内6所中职校学生参加国家和上海技能大赛共获金牌138枚、银牌164枚、铜牌261枚,曹杨职校的汽车喷漆、经济管理学校的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贸易学校的烘焙以及信息技术学校的移动机器人、化学实验室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珠宝加工等7个项目被列为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选手培养基地。信息技术学校、贸易学校、商业会计学校入选上海优质中职培育学校。毕业生就业率96%以上。

(3)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各中职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十三五””期间共安排6名教师对口支援新疆叶城、西藏日喀则等中职校。各学校积极承担面向贵州遵义、云南昆明招收对口支援班等国家对口帮扶任务,为贵州遵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77人次。

3.区职业教育联盟建设有力推进

(1)联盟功能逐步增强。区职业教育联盟秉持“共建、共商、共治、共享、共赢”发展理念,深化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校际沟通、校企沟通,打造“机制共建、政策共商、多元共治、资源共享、发展共赢”的开放融合平台,为促进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项目联动成效显著。联盟成员单位从25个发展到61个。围绕区“一轴两翼”发展规划布局,挂牌成立38家职业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累计培训员工6万多人次。开展“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评选,建立31个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组建职业教育百家讲师团、认定54名职教名师,校企携手开发师资培训课程20门、培训教师200多人次。组织立项研究项目76个,实践应用成果落地。按季度编制发布《普陀区职业技能人才需求趋势报告》,为学校专业建设发挥指导作用。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区内职业学校学生创业社团、创业指导站建设全覆盖。

(二)面临的挑战

1.对接国家和上海职业教育改革要求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 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按照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健全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职责使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对接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十四五””期间,上海产业发展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普陀区将着力构建以高端产业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动力、以新经济新业态为特色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普陀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学校与专业设置充分对接市、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人才培养紧密对接产业需求,开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人才培训,提升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

3.直面普陀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问题

区职业教育联盟还存在工作机制不完善、各方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共建共享、企业参与的内生动力需要有效激发、成员间的项目合作机制需要建立健全等问题,影响了联盟作用的更好发挥。各职业院校主动对接区域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意识和能力还有欠缺,积极呼应区域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区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成效尚不凸显,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优化,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追求相适应,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相适应,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更好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持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内涵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更多更好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相匹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核心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崇尚技能的劳动精神,塑造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引导学生掌握职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成为身心健康、德能兼备、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发展

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更好融入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深入推进职业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实践与1+X证书试点,创新“引企入校”“模拟工厂”等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与岗位实践能力。

3.深化内涵建设、联动发展

以提升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工作机制,更好发挥联盟资源协调、平台支持作用,集聚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资源优势,加强联盟内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形成资源互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提升、贯通、转型等发展策略,一体化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和高效能现代学校管理,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中高中本贯通、普职融通、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一批职业学校专业位列全市前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显示度进一步增强。

2.具体目标

(1)区职业教育联盟建设。建立健全日常运行机制,优化项目管理机制与绩效评价,力争将联盟建设成为发展定位更明晰、运行机制更完善、互动联系更密切、项目成效更显性、特色品牌更凸显的示范性职教集团。

(2)中高中本贯通培养。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夯实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础。深化中高中本贯通培养,总结提炼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典型案例。支持区属职校新增2-3个中高贯通专业点,到2025年中高中本贯通专业招生比例达40%。中职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双元育人,加强职业学校与区内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合作,支持学校品牌专业与区内企业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实现中职高水平建设专业与区内重点行业企业的深度校企合作。培育8-10家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4)中职学校专业调整。按照上海和本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紧缺人才需求,聚焦三大先导产业、六大产业集群以及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和学前教育等民生行业,加快调整优化中职学校特别是区属职校的专业布局。

(5)“双师型”教师培养。突出教师个人成长和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着力提升教师思政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探索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招聘引进、专业培训培养、绩效评价考核及职称评审改革。“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达到65%。建成5-6个区级职业教育名师基地,积极争创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育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职教名师。

三、主要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落实三全育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按规定开足开齐开好思政、语文、历史等必修课程。引导专业课教师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不同专业学习需求,开发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创新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教育模式。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统筹勤工俭学、实习实训、志愿服务等系统开展劳动教育。改进学校体育教育,注重运动习惯培养,增强体能素质,锻炼意志毅力。加强学校美育,实施艺术类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建设,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加大专职思政课教师培养,落实德育管理人员、思政课教师培训,提升中职校思政工作能力。开展区中职校“优秀班主任(德育工作者)”评选。聚焦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遴选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与研修。

2.着力培育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落实不少于16学时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专题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法治素养培育。校企合作共建德育实践基地,从企业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担任兼职德育导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传承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以文化人,实施好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动。开展“劳模进校园”“优秀校友校园分享”等活动,大力宣传展示能工巧匠、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形象。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3.优化专业布局。持续开展区域技能人才需求趋势研究,指导学校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发展机制。紧密对接上海和本区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趋势,加快专业调整优化,鼓励开设更多社会紧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优先发展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汽车、生命健康等一批新兴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大力推进示范品牌和品牌专业建设。加强区属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建设,不断提升区属职校人才培养层次水平。

4.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建设。推进本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五年内分三批建设8-10个区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促进区内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区内重点行业头部企业发展对接,优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地建设常态化管理和运行绩效评价,优化项目经费安排与使用管理,凸显建设成效,提炼有效经验。搭建平台,积极推动本区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心,实现产教融合的项目化、常态化推进。积极推荐和扶持本区具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良传统和鲜明特点的职业院校加挂“技师学院”牌子,更好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作用,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

5.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支持学校引进行业能手、企业骨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建立工作室,参与学校品牌专业建设。优化中职学校专业委员会功能,引进行业专家、企业骨干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等,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进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实践创新。推进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或团队进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鼓励企业在职业学校建立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在职员工培训。 

(三)推进区职业教育联盟建设

6.提升联盟实体化运行效能。修订区职业教育联盟《章程》,健全联盟运行机制,完善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工作职能,健全常设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优化和发挥三大中心职能,增强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以项目制积极推进联盟运行,紧贴本区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明确年度重点项目,完善项目申报、评审论证、经费保障及验收评价机制,提高项目实施成效。深入推进“普职融通”“创业指导站”“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名师工作室”等项目建设,优化区域技能人才研究发布机制、职教名师培养机制,增强成员单位联系互动,打造普陀职教联盟特色品牌,积极争创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加强联盟工作宣传力度,扩大区域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影响力。

(四)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水平

7.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让“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标准成为每一位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坚守。夯实教师培训,加大教师师德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方法等培养培训,做好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专业教师能力提升,鼓励教师考取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水平证书,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支持学校与企业共建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从企业聘请行业能手、技术骨干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每5年到企业实践10个月以上制度。“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总数达到65%。建立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评价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评价考核重要内容。实施区职业教育名师基地建设,聚焦中青年骨干班主任培养、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思政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建设5-6个区级职业教育名师基地,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市有影响力的职教名师。积极争创市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更高层次培养区域职教名师。建立区职教联盟师资共享机制,加强各职业院校教师教研交流、信息互通;加强与区内高中学校联动,缓解职业学校师资结构性短缺矛盾和提升文化基础课教学质量。协调区骨干教师团队建设资源、区人社局技能大师工作室资源以及区总工会劳模、工匠资源等,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为骨干教师参与市、区级评选提供支持。

8.规范教材建设与管理。落实职业教育教材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要求,完善职业学校教材选用审查流程和制度,确保选用教材内容规范和质量,提升使用质量。健全职业学校教材“三年大修订、每年小修订”的动态调整机制,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的特色专业课教材,及时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鼓励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开发图文并茂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等。

9.推动基于专业教学标准的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本市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建设,认真组织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标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教师赴企业实践培训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推动各项标准实施落地。坚持以专业教学标准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抓手,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推进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实践性教学改革,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问题解决与技术创新能力。适应生源多样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分散教学与集中教学结合、在线实习实训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实训室建设,提升能级水平。加强学生实习管理,探索认知实习、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探索企业带教导师机制,优化学生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定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创业就业开展分析。

(五)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

10.建设智慧校园。落实本市中职校数字学校建设指南,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应用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学校在教学、管理、就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鼓励学校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支持教师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探索“互联网+职业教育”服务和内容创新。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鼓励学校参与市级优质数字课程资源、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室以及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

11.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中高贯通人才培养质量,更多聚焦内涵发展,优化课程教学衔接。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鼓励职业院校围绕文化修养、职业技能等领域,积极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服务市民终身学习和劳动者能力素质提升。支持职业学校承担产业工人学历提升任务。推动职业院校继续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职业体验课程模块,组织开展职业生涯体验活动;逐步探索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学籍互转、学分互认,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相互融通。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

12.实施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评价,建立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督导评估制度,开展五年一轮的职业学校发展性督导,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引导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健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机制,强化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发展成效的评价,引导职业学校主动对接和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指导职业学校深化“三教改革”,健全学业质量评价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优化对职业学校的年度绩效考核评价,加大职业培训、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以及服务区域发展的评价权重。

13.深化依法治校。推进学校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校内制度体系,探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健全社会主体参与学校治理机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师生权益的保护和救济,切实提升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14.坚持开放办学。支持区内中职学校大力培养优秀拔尖学生,对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和上海市“星光计划”并获得优异成绩的选手进行表彰奖励。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选手、教练互相学习交流,促进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合作开发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开展师生交流、实习实践,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与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探索教师跨地区实践、学生跨地区实习和课程资源开放共享。推进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和东西部协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四、规划实施与保障

(一)加强党的领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保证职业教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确保党组织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强化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

(二)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办学经费投入机制。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区属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培训等考核评价。加大对区职教联盟经费支持,确保年度工作项目任务实施。提高区域、学校质量年报编制水平,及时向社会公布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三)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政府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加大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协调落实力度,保障职业学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强化年度计划与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将规划的重点任务有效落实到年度工作任务,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精心组织实施。

(四)营造良好氛围

聘请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丰富职业教育管理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建立区职业教育专家咨询组,为职教联盟建设、专业规划、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培养等提供专家咨询与指导建议。加强正面宣传,挖掘宣传基层、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学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积极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