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长风】AI诈骗?刷单返利?远离套路陷阱,防范电信诈骗! ( 2023年06月05日 )       来源: 长风街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通讯技术的普及,新型电信诈骗手段不断涌现,如“号码伪装”“网购退款”“AI换脸”等,电信诈骗问题日益严峻,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常见的骗局有哪些?如何“见招拆招”?这篇文章请转到家族群,为亲戚朋友擦亮“火眼金睛”。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电话、网络、短信等),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

2022年9月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七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等,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常见的诈骗手段

医保异常类

微信图片_20230606104657.png

案例:郭先生收到一条内容为其医保账户已失效的短信,提示其点击短信链接,重新绑定个人信息认证后才能使用。郭先生点击进入该链接后,页面显示为某医疗保障局官网,填写完个人信息,并绑定银行卡,随后页面显示需要填入短信验证码,郭先生填入短信验证码后,收到了其银行卡内被转走3000元的短信,郭先生意识到被骗,遂报警。

提示

凡是收到医保卡、社保卡异常并附带链接的短信都是诈骗,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网址并填入个人信息,如有疑问可咨询相关机构或拨打96110。

政府官方网站不会要求填写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任何要求提供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切勿相信。

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不点击、不扫描,以免遭遇钓鱼网站和木马病毒。

冒充客服类

微信图片_20230606104704.jpg

案例:赵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客服,声称赵先生在购买商品时被平台不慎设置成“VIP会员”,现在需要取消“代理商”身份,否则每个月会自动扣费600元。“客服”转接的“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取消“代理商”身份需要进行转账操作验证银行卡,承诺验证期间所有费用都会自动退还给赵先生。慌乱的赵先生将银行卡里的钱都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内。半小时后,赵先生发现自己仍未收到对方的退款,这才察觉自己被骗,遂报警。

提示

冒充客服类诈骗的受害人群通常为网购用户,诈骗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窃取、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以退款、理赔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消费者收到这类信息一定要仔细甄别,遇到“账户异常”“缴纳保证金”等情况务必谨慎,不轻易汇款、转账。

假如您接到自称电商、支付、金融平台客服的电话,一定不要轻信、更不要转账汇款,当您拿不准情况时,请直接拨打该平台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

冒充公检法类

微信图片_20230606104709.jpg

案例:刘女士接到自称福建公安的电话,称刘女士涉嫌一宗特大洗钱案,已被通缉。刘女士开始并不相信,但骗子详细说出了刘女士的职业、工作地点等信息,添加微信后又向刘女士出示了一张“网络逮捕令”,上面有刘女士的照片、身份证号以及公安机关“公章”。

刘女士信以为真,着急证明自己没有参与洗钱的她连忙到骗子提供的一个“最高人民检察院”虚假网站下载了“资金清算软件”,并在该软件中输入了银行卡账号、支付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刘女士操作后不久,骗子就分20次将银行账户账上的20万元全部转走。

提示

此类诈骗主要是利用受害人对公检法机关办案流程不熟悉。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拘捕证、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也不会要求提供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

AI诈骗类

微信图片_20230606104714.jpg

案例:郭先生的好友通过微信视频联系他,称自己在外地竞标,需要430万元保证金且需要公对公账户转账,因此想借郭先生公司的账户转账。好友向郭先生要了银行卡号,声称已经把钱转到了郭先生的账户上,还把银行转账底单的截图通过微信发给郭先生。

基于对好友的信任,并已经视频聊天核实了身份,加上好友提供的收款账户是某银行的一个对公账户,因而郭先生放松了警惕,在没有核实钱款是否到账的情况下,就分两笔把430万转到了好友的指定账户。

转账成功后,郭先生又拨打了好友电话才发现被骗,原来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佯装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接到报警后,警银迅速启动止付机制,成功止付拦截300余万元,但仍有近100万元被转移。

提示

“AI换脸”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存在滥用之嫌,甚至有人利用AI换脸实施犯罪,例如伪造不雅视频、换脸诈骗等。大家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提高警惕。

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不要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不过度公开或分享动图、视频等。

如果有人自称“熟人”“领导”等通过社交软件、短信以各种理由诱导汇款,或涉及网络转账交易行为时,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多途径核验对方身份,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

代办信用卡类

微信图片_20230606104719.jpg

案例:樊某因生意不景气,想要贷款的他恰好看见“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的广告,于是下载APP申请贷款4万。APP内一位“客服”联系樊某,称手续已经办理完成,款项已到账。当樊某提现时却发现账号已被冻结。

樊某马上联系客服,客服称:因操作失误需要缴纳解冻费,费用为贷款额度的50%。樊某集齐2万元转账到指定银行账户后却仍无法提现。客服以流水太少为由指示樊某“刷流水”,樊某转账4次,共18万元。客服又称条件不满足不能放贷,要提供2万元保证金。樊某放弃贷款向对方索要转账资金,却被告知要等贷款审核通过才能返还资金,随后便失去联系,APP也无法登录。

提示

诈骗分子打着“无抵押”“免征信”“无息低息”“快速放款”“免费提额套现”等幌子,以事先收取手续费、保证金、验资、甚至解冻金等为由,或以检验还贷能力、调整利率、降息、提高征信等为借口,诱骗具有贷款需求的受害人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办理信用卡,不要相信网络、QQ、微信朋友圈的代办信用卡小广告,最好到银行网点办理,涉及信用卡问题,应当向官方客服咨询。

刷单返利类

微信图片_20230606104723.jpg

案例:某大学张同学接到“88”开头的陌生电话,对方告诉张同学微信刷单可以赚钱,双方加微信后,张同学根据对方发的链接安装某APP,随后又被对方拉入一个群中,让张同学通过抖音点赞刷单,张同学按照APP内发布的任务,多次在抖音平台点赞加关注后共获利700余元。初尝甜头后,对方又给张同学介绍“优质单”,在对方的诱导下,张同学先后支付了1万余元,却始终没拿到返利,张同学发现被骗,随后报警。

提示

不要轻信“高佣金”“关注即返利”“领取小礼品”“点赞返利”等短信、微信内容,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避免上当受骗。

接到陌生人通过QQ、微信、抖音等平台添加你为好友的请求时,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随意加入群聊。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小贴士

微信图片_20230606104727.jpg

1、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国家反诈中心APP是一款我国宣传反诈骗知识和预警诈骗信息的APP软件,其作用有:①智能识别涉诈电话、短信和安装的涉诈APP,并预警提示;②一键举报诈骗线索;③学习各种防骗知识。

2、及时接听“96110”电话。当来电提示为“96110”时,请务必接听!“96110”是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专门用于对群众的预警劝阻和防范宣传工作。接到“96110”来电,意味着你可能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的侵害,请及时接听,并按劝阻操作,避免上当受骗!

3、牢记“四不”原则。

①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假冒;

②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金融卡)密码、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轻易告诉他人,以防被人利用;

③不要轻易相信张贴广告或网上勤工助学、求职应聘、刷单、贷款等信息;

④不要轻易向陌生人汇款、转账,若是遇到必须要汇款转账的情况一定要再三核实对方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