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真心架起“连心桥” 以行动打造“金钥匙”——记石泉社区(街道)洵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引娣

2015-06-15 来源: 新普陀报


“居民区作为基层群众组织,只有真心关怀,真实行动,才能架起取信于民的连心桥,唯有真实行动才能打造勤政为民的金钥匙。”徐引娣说。在十多年的居委工作中,大到动迁征收,小到矛盾调解,她都以自己的真诚、耐心、智慧,化解了一桩桩难事。一座“连心桥”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居民的心锁。

动迁户成为自家房客

18年前,徐引娣来到洵阳新村第二居委会工作,面对的是几排六层公房,以及一大片旧式里弄。这片旧里没有抽水马桶,弄堂狭窄潮湿,加之居民的乱搭建,构成种种安全隐患,大家苦苦等待着动迁的那一天。2013年,这里的居民终于盼来了这一天,还有一年就将退休的“小巷总理”徐引娣也随之接下动迁征收的重任。

在过去的近一年时间里,徐引娣几乎每天都在为居民的动迁问题而忙碌。东家动迁款分配不均,不肯搬,她调解家庭矛盾;西家觉得供选的动迁房还不称心,不肯搬,她帮着想主意……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但在徐引娣的不懈努力下,不少人都说“听你的劝,我们决定去签约了。”2013年11月,铁路、洵阳新村两大旧改地块双双顺利通过“二次征询”,普陀区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旧改任务,其中徐引娣功不可没。

在徐引娣的动员下,一大批党员和居委干部首先带头签约。但曾经的小区调解主任魏芳(化名)却迟迟不动,这位昔日“战友”甚至放话说绝对不搬。这让徐引娣觉得有些疑惑,她知道魏芳的确有困难,丈夫身患尿毒症,一周要血透三次,她自己不久前患病,心脏动了手术。经过徐引娣几次上门拜访,最终魏芳吐露了实情,原来她并非一心要做“钉子户”,其实家里计划等拿到动迁款后再买新房,但因为顾忌老夫妇俩身体不好,没人愿意租房供他们过渡。徐引娣听后,便决定把自己在中山北路的一套一室户房子腾出来借给魏芳,正好靠近区人民医院,其丈夫做血透也方便。徐引娣很快联系了已租住多年的房客,为此还赔付了一笔违约金。考虑到魏芳一家要在这里度过春节,她特意请人把房子又装修了一番。魏芳搬来后,交给徐引娣一笔租金,徐引娣也不愿多收,只说“剩下的留着给你老公看病用”。

得知本来要做“钉子户”的魏芳也签约了,周边几户居民也动了心,纷纷随之签约。正值征收生效前的“瓶颈期”,魏芳的带动为徐引娣的工作推了一把力。现在魏芳已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买下一套二手房,不久后就将乔迁新居。

居民热心志愿作报答

徐引娣现已连任两届普陀区人大代表,担任基层工作的她最清楚老百姓的心声,心中也时时牵挂着居民的衣食住行。

2008年,小区居民顾青(化名)因患肾病,被鉴定为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这年她才32岁,没有子女,丈夫工资仅1500元,家庭收入情况达不到申请低保的标准,相关救助政策也无法惠及顾青。夫妻二人仅靠这点收入如何过日子?徐引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区人大会议上,她建议出台政策,针对年轻人生大病应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另一边,她得知市民政局领导将做客广播电台节目,听取市民呼声。她也打进电话,反映这项问题。但新政策的落实还尚需时日,干等不是办法。徐引娣考虑再三,还是劝说顾青出去工作,并将她介绍到一位小区党员自主创业的公司担任打字员,合法用工既解决了她生活和医疗的费用,同时解决了退休时的工龄问题。如今,顾青的家境也逐步好转起来。

冯俊(化名)曾是徐引娣的一块“心病”。年少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就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爷爷严厉,时常打骂他,而奶奶又太溺爱孙子,总是护着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冯俊渐渐变得叛逆,才上初中的他受到不良风气影响,穿着奇装异服,混迹网吧,俨然一个“小混混”。在爷爷的一次打骂后,冯俊逃出家门,奶奶只能向徐引娣寻求帮助。想到他可能又混进了网吧,徐引娣和居委干部在周边网吧一家家找,从上午到下午都没找到,下班回家后,她还是不放心,为家人准备好晚饭后,又出门继续找冯俊。直到深夜才接到信息说孩子回家了。徐引娣意识到,绝不能再让冯俊这么混下去。首先,她找到老夫妻俩,要求他们纠正各自的教育方法,一味打骂或溺爱都是不对的。之后,她又来到冯俊就读的中学,与老师商量对策。冯俊中学毕业后,徐引娣联系社工站为他报名“阳光下展翅”中专班,学习职业技能。此后,冯俊逐渐走上了正轨,如今二十出头的他已成为一家餐饮企业的领班,工作稳定,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叫人担心的“小混混”了。

冯俊的奶奶至今一直感激徐引娣的帮助,主动当起了小区志愿者,积极参与创卫等各项工作,以这种方式来报答恩情。

徐引娣今年55岁,再过几个月就将退休,但她依然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18年来,每个大年夜都是她在居委会值班到凌晨1:00,让其他居委干部回家吃年夜饭,今年也依然如此,她说要站好最后一班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