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公”职能 着眼转型升级 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长寿——对话长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徐乃毅

2015-10-28 来源: 新普陀报

问:长寿路街道是全市唯一一个横跨苏州河两岸的街道,也是普陀区唯一一个位于内环以内的街道。长寿地区商业商贸繁荣,是普陀区发展最早的商业商务区;人文底蕴深厚,既是沪西工人运动发祥地,也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文化氛围浓郁,涌现出一批创意产业园,成为上海独树一帜的“文化CBD”。围绕当前普陀区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目标,长寿又如何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进一步助力区域发展呢?

答:围绕这一建设目标,我们主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转型升级,二是服务环境。长寿地区开发建设起步较早,90年代开始,主要以旧区改造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来推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目前进入到了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此,一方面,从长寿商业商务区角度来讲,要在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中找准定位,突出“创新孵化”功能,努力构建和完善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工作体系,着力营造开放便捷的创业环境,积极打造孵化园区的综合服务平台,以M50、谈家28、景源、E仓、中华1912等各类创业创意园区为载体,集聚大众创业、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功能,帮助科技型初创企业开展孵化服务,做优服务链。同时在““十三五””创新转型的新趋势下,我们将通过长寿路等综合改造、转型升级来推进商业商务区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从街道角度来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一号课题和“1+6”文件精神,立足“三公”职能,以补民生短板、强化公共服务、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为着力点,努力提升长寿的服务环境和生活环境品质。

问:围绕“立足大众创业,打造长寿创新企业孵化区”的目标,突出创新孵化功能,长寿商业商务区已经有了哪些工作举措?

答:围绕“立足大众创业,打造长寿创新企业孵化区”的目标,在深入分析自身产业现状、科创资源禀赋和发展现实条件的基础上,长寿商业商务区努力整合社会各界有助于创业的资源,积极打造孵化园区的综合服务平台。具体来讲,一是引进“创客”,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如:引进上海华讯科技创业中心,建立了华创讯狐商城,用“互联网+”的模式为创业者提供线上零成本入驻宣传、推广、交易,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帮助孵化机构加速科技孵化。如:协助“谈家28”开设了“基础服务、产学研、信息化、科技金融”四大服务平台,涵盖了10大类、34小类的具体服务内容,帮助科技型初创企业开展孵化服务。三是借助“互联网+”发挥平台优势。如:依托上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和M50,发挥“互联网+有色金属平台”、“互联网+文化创意平台”等平台优势。四是建设智慧商圈。如:通过建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建设长寿商区网站、以手机APP模式对外发布等,实现商区互联、互通、互动。

问:今年是街道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一号课题和市、区“1+6”文件精神的关键年,长寿路街道在如何适应体制改革要求、为百姓营造宜居宜创宜业的生态区方面有哪些思考和举措?

答: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履行好街道的“三公”职能。我们围绕长寿地区居民群众最为关切的民生需求,重点抓好养老设施、文体设施、菜场、停车场等公共服务项目和配套设施建设,今年通过长寿幸福港、长寿文化分中心、长寿邻里分中心等实事项目建设,进一步实现便民、利民、惠民。我们正在结合长寿商业商务区整体规划,结合长寿地区公共服务布局需求,结合城市环境提升要求,结合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急难愁问题,来开展城市更新建设的研究。我们还以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在长寿地区构建一个中心、六个网格、七个工作站的网格管理布局,积极推进公共管理与自治管理的对接与相互支撑,力争切实解决一批城市管理方面的难点问题。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在4平方公里的长寿社区内分布着35个居民区和近4000家驻区单位,这些都是社区共治的丰富资源。如何整合、利用好社区资源,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各类服务,是我们提升社区共治水平的主要目标。为此,我们探索构建了长寿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点双链一圈”格局,倾力打造了长寿幸福港项目,发布了《长寿幸福港公益服务清单》和《长寿居民区自治项目需求清单》,上海移动、延华智能等第一批12家单位开放14个点作为社区共享资源。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拓展多元化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和舞台,使居民群众拥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