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团市场进入最旺季 经典味道不缺,新奇味道不怪,多家老字号出现等候队伍

2023-03-28 来源: 中国上海

记者 任翀

临近清明,是青团市场最旺的时候。今年,上海市场上的青团“战线”拉得格外长,元宵节刚结束就亮相,至今已上市1个多月。但市场新意不减、热情也不减,据粗略统计,全市青团口味约有百种,多家老字号已出现等候队伍。小小青团,魅力何在?

“老底子”的味道

在南京西路王家沙门口,等着买青团的队伍已排到了石门一路上。店铺内,只见青团专柜前,三四个销售员手脚麻利地包装、收银。有消费者一口气买了五六十只,足足10袋,一问,直言牵挂这口老味道。这位顾客说,除了自家吃,还打算分给邻居和亲戚。店铺负责人刘重亮介绍,今年青团生意很不错,每天的销量已达到六七万只,最近几天还在一路走高,预计很快能突破10万只,“从目前的数字看,已经比2021年增长了30%”。

南京西路上“糕团大王”沈大成为了疏导客流,一家店开出3个窗口销售现制现蒸青团,但仍出现了等候的人群。负责人鲍宏达用“爆棚式增长”形容这几天的生意,“毛估估,每天至少卖出5万只”。

“我们没做过宣传,但每年都有老客户会来预订,还带来了新客户。”淮海中路上的美臣大酒店有老餮心中的“宝藏青团”——这里的青团不仅现制现售,而且从榨艾草汁、麦青汁开始,全部由后厨师傅手工完成,整个制作过程没有一点添加剂。虽然只有豆沙馅和马兰头笋丁馅两种口味,但全部现炒现包,吃的就是一口新鲜。负责人吴康安说,坚持“老底子”的味道是自家青团的最大特色。

从“拼口味”到“拼场景”

除了现包现蒸的青团,很多老字号还调整配方,推出了保质期4天至30天不等的产品。问及缘由,各品牌不约而同:如今的青团市场,不仅“拼口味”,而且“拼场景”,不同类型的产品,能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徐汇滨江,成片的樱花树吸引了很多拍照打卡的消费者。与樱花同样出现在照片里的,还有老字号乔家栅在咖啡馆“乔咖啡”里销售的青团和樱花拿铁。往来的消费者中,很多人看中了“青团+咖啡”的组合。乔家栅相关负责人沈妍介绍,经过多年市场竞争,老字号在青团口味创新和场景创新上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在口味上,经典的味道不能缺,新奇的味道不能怪,真材实料是王道;在场景上,混搭、颜值、氛围营造,都不能少”。

老字号杏花楼也擅长混搭,尤其在翻新后以“老广正味”为特色的黄河路分店,“青团+奶茶”“青团+手打柠檬茶”等青团与广式茶饮的组合很受年轻人欢迎。

与乔家栅、杏花楼的历史相比,美臣大酒店实属“小弟弟”,却被另一家老字号叙友茶庄相中,联合推出“青团+茗茶”的组合。

小青团蕴含创新大空间

为什么各大品牌都热衷于青团这一节令点心?其实并不仅仅因为短期销量可观。

杏花楼副总经理智静说,青团已从江南地区的节令美食,变成全国各地都喜欢的中式点心,“去年,我们的青团通过电商平台卖到了新疆,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而且,通过青团,让“糯叽叽”的中式糕团都有了新市场,创新空间更广,市场机会更大。

盒马的青团口味最多,粗粗算来,超过40种,其中一大半为品牌独家,不乏肥汁米线、黑松露牛肉、小炒黄牛肉等新奇口味。负责采购的张丽敏说,江南地区的消费者对青团比较熟悉,也有相对固定的口味偏好;但对北方、西部的消费者而言,青团本身就是新鲜事物,他们对新口味的接受度更高,反而能帮助青团打开新市场,这也是品牌为什么每年都根据消费者偏爱研发新口味的原因。她透露,青团上市一个多月来,全国的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

青团还成为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的途径。西藏日喀则藏研食品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鲍桂娜对敦煌博物馆与盒马的联名青团赞不绝口,“用了我们的青稞!欢迎大家试试带有西藏风情的江南小吃”。她说,青稞是西藏的重要农作物,以往加工和销售方式单一,农户收入有限。但这些年,青稞通过奶茶、八宝饭等消费品走出西藏,既为市场提供了新选择,也让当地农业有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