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2021-07-19 来源: 解放日报

??中共一大纪念馆尾厅,32个字的伟大建党精神醒目地写在红底展墙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参观者行至此处,无不肃立、凝视、思考,感悟这个百年大党的初心与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在人类发展史上只是短短一瞬,但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上海而言,却是苦难与辉煌交织,光荣与梦想辉映。抚今追昔,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要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精神、锤炼品格,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前进,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历史答卷。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虽千万人吾往矣

??夏天,伴随蝉鸣穿过茂密的法国梧桐,记者走入南昌路100弄2号(原老渔阳里2号)。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在此成立,一封封信函从这里发出、一个个“使者”奔向各地,先后在国内6个城市及旅日、旅法华人中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风雨飘摇之际,中国先进分子经过苦苦求索反复比较,最终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精神源于信仰,信仰决定理想。“伟大建党精神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列在首位,就是因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齐卫平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

??信仰一旦择定,当终身守之、生死以之。夏明翰在就义前给妻子写信诀别:“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方志敏坚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他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用青春和鲜血浇灌“共产花开”。

??“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齐卫平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逻辑与行动逻辑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定不移的信仰,即便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它依然是共产党人风雨兼程的精神动力。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千万工农跟党走

??寻得救国之道后,共产党人不是在空谈,更不是藏于书斋之中,而是立刻将之投入到实践中去。

??多位中共一大参会者日后曾回忆,会议召开期间,会场上发生过多次“有力的争论”。这种理念的分歧,折射出政党草创时的真实状态。更重要的,是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时不我待救中国”的时代责任。

??“这是伟大建党精神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体现,一经掌握马克思主义,就想立刻用于改造世界。”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说,我们党区别于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性,是在为最大多数民众谋福利。

??这在党的早期决议中得以印证。

??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实行社会革命;二大通过的首部党章提出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从来没有过一个政党,其早期成员大多家境良好、受教育程度高,却立志为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苦大众服务。”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很感慨。陈独秀脱下长衫换上短装,发表演说,“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俞秀松脱下学生装到铁厂做工,决心走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正因为心怀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才能在之后百年唤起千万工农跟党走。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并最终赢得民心、赢得时代的成功秘诀。唯有如此,才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执政考验,推动我们国家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主义之花,革命之血。在党的创建时期,共产党人弘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理念,奠定了“英勇斗争”的红色基因。

??陈独秀曾在“五四运动”后呼吁:“对于社会上一切黑暗、罪恶,只有改造、奋斗,单单否定他是无济于事”,并盛赞先驱者以自己的残骸堆积帮助后来者渡河的“奋斗造桥的精神”。

??先驱们深知革命没有不流血而成功的。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中,30岁的邓恩铭在济南就义;27岁的王尽美积劳成疾病逝;59岁的何叔衡在突围中牺牲;47岁的陈潭秋被反动军阀杀害于新疆。龙华烈士陵园镌刻着彭湃、罗亦农、林育南、陈延年、陈乔年等的不朽功勋,上千名烈士长眠于此。

??建党活动是秘密的,要冒遭政治迫害的风险,还要付出很多。比如,陈独秀四处奔走、席不暇暖,有时又笔耕不辍、夜以继日;俞秀松、李中等深入群众,与劳工为伍;李汉俊、沈雁冰等勤于翻译写作,捐稿费作为党的活动经费。

??唯因建党先辈奉献与牺牲,我们党方得以创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群众,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诚如毛泽东所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建立新中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共产党人砥砺前行。”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吴海勇说,那些“向我开炮”“宁愿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等不同时代的最强音,正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政党秉持的伦理准则是它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力量。”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主任赵刚印说,共产党人高度自觉地将“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自己的第一伦理归属,不断获得强大的组织力量和不竭的前进动力。

??百年前,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及《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中,无不体现“忠诚”二字。《纲领》确定党员标准:“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决议》提出工作重点,“党应特别机警地注意,勿使工会执行其他的政治路线”。

??而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首次明确提出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1925年,毛泽东更是说出党的缔造者们的心声:“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

??有学者做过分析,早期中共党员多为知识分子,鲜明对比是,当时九成国人是文盲、半文盲或勉强粗通文墨。可以说,如果他们想凭学识谋份好差,料想也不是难事。由此可见,他们投身于建党伟业,绝不是为改变个人命运,而是希望以自己一腔热血,为身处黑暗的华夏同胞寻未来。

??“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深刻体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赵刚印说,“对党忠诚”的最终目的是对人民忠诚。唯有对党忠诚,才能站稳人民立场,才能真正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是共产党人的鲜明伦理指向,更是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起点与归宿。

??伟大建党精神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1956年春节,一大代表董必武老人走入中共一大会址,欣然挥毫题下这8个字,意为有些事情开始极其微小,后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而伟大建党精神,就是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成为世界第一大党的不竭动力。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在徐建刚看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根”,是活的。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有新的丰富和发展,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并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其他精神提供丰富滋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不竭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伟大建党精神就是我们党的“青春密码”。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百年来,共产党人从精神之源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走过万水千山,创造辉煌伟业,铸就绵延不绝的精神谱系。“历史已经证明,只要我们党践初心、担使命,即使遭遇困境也能发展壮大,即使濒临绝境也能突出重围,即使面临再大逆境也能毅然奋起,带领中国人民抵达成功的彼岸。”严爱云说。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百年前,天边破晓,上海望志路106号木门缓缓打开,一个崭新的政党走了出来。如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