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靠谱“养老人”|普陀养老,因他们而美好之长风篇

2023-03-30 来源: 上海普陀

近年来,来自基层的养老实践已经成为国内不同城市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重心所在,如何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也成为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普陀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贯彻落实《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等文件精神,以增量、增能、增效为核心因地制宜推进养老服务工作,涌现了一批基层养老的典型成功案例。

回顾普陀区的养老服务发展之路,有传承、有创新、有突破。起步时筚路蓝缕,过程中不曾懈念,未来充满挑战也更充满希望。聚焦普陀区的街镇社区在养老改革发展实践中最新涌现的多样化场景,集合养老服务一线工作者们的经验和智慧,我们向十个街镇征集了优秀工作案例,从不同角度为大家讲述养老故事,从微观层面探求普陀养老的发展路径、应对方法和工作成效,勾勒出普陀养老服务的生动全景。

本期小编将带大家走入长风新村街道,一起来看街道如何多管齐下,共同守护老人们的晚年幸福生活!

长风破浪斩荆棘 构建幸福“养老圈”

1.png

截至2022年底,长风街道户籍60周岁以上老人3.35万人,占比37.99%,80岁以上5767人,占本地老年人口17.21%,为普陀区之首。为更好地为辖区老年人送温暖、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长风街道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覆盖可持续、多层次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确保联系不断线、服务不断档,不断为长风老年人构建幸福“养老圈”。

2.png

靶向施策 积极引入“黑科技”

为解决“舌尖上”的养老难题,优化为老助餐体系,长风街道全力打造“家门口”的长者智慧食堂,引进炒菜机器人等“黑科技”,促进社区食堂全面升级。

在枣阳片区的“网红”食堂内,炒菜机器人匹配了百余种标准菜谱,根据老人反馈及时优化调整内设菜单;采用机器视觉识别技术的智能结算收银装备,面对收银台上老人们选好的饭菜,自动识别菜品名称、价格、计算出总价,加上刷卡付款,全程只需要5秒钟。

凝心聚力 筑起养老“平安墙"

长风街道聚焦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将无障碍改造与老旧小区改造一体化推进,加快补齐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短板,精心打造“有爱无碍”的社区生活环境。

曾几何时,总人口2400余人,60周岁以上人口超1000人,80周岁以上居民百余人的普陀四村第二居民区,是老年人的流失大户,不少有条件的老年人纷纷搬离。街道一手抓住房适老化改造,一手抓住宅无障碍建设。对小区坡道、楼梯、扶手应改尽改、应建尽建;厨房、卫生间根据老人需求做了修改,确保安全与便利。同时,根据高龄孤老身体无力、无法操作智能设备的情况,街道为老人安装智慧为老一键通,按一个键,便可拨打社区或子女电话;身体抱恙,家庭医生会上门诊治。为方便老人们就餐,街道在“家门口”设置了白兰片区长者食堂,从下楼到走进食堂,不到5分钟,不足20元就能打到一荤一素。精致可口、健康适老的菜品让社区老年人将食堂当成了自己的饭灶,从不方便到“无障碍”,原本将房子出租的小区老邻居纷纷搬回并表示认可:“小区环境大变样,现在住得嗲!”长风街道的普陀四村第二居民区获评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区,成为越来越多人心中的“养老福地”。

安装“叫车智慧屏” 实现“行无忧”

疫情防控期间,长风街道把老年人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全力撑起老年人健康“防护伞”。为精准对接老年人群的需求,街道迅速成立特殊群体关爱保障工作专班,并组建微信工作群。一旦接收特殊群体的需求,可迅速调动街道各方力量,第一时间有效解决。

街道牵头组织各居民区进一步排摸老年人情况,尤其是独居老人及孤寡老人,落实“一人一档”,做到底数清、台账明。充分发挥微网格作用,采取“包干制”。精准对接特殊群体需求。居民区干部每天通过上门、电话慰问等方式,关心社区独居、双独居、孤寡老人等重点人群,了解他们的近况和需求,建立重点人群信息台账,确保他们的需求得到回应。“块长”及时掌握并上报特殊群体对象在助餐、生活照护、就医等方面发生的困难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当老人感染新冠病毒需要送餐服务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为老助餐,解决助餐难题。

通力合作 打造暖心“软服务”

落地4台“医加医健康机器人”,每周赴居民区进行巡诊,为老年人提供居家24小时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挂号配药、慢病宣教等服务,让科技医疗普惠更多老年人。升级社区健身场所,打造全区首个物联网智慧数字化市民健身驿站,探索“长者数字运动”项目,指导老年人科学运动、健康运动,用科技将健康送到老年人身边。

每一个典型案例,都体现了普陀区近年来在为老服务过程中的深入思考与大胆实践,也体现了普陀基层干部的奉献精神和创新智慧。希望这些案例能为普陀的养老服务工作带来一些启迪与思考,继续聚焦民生热点和工作重点,因地制宜,登高望远,坚持精心精细精致,始终用情用力用智,推动普陀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