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关于印发《普陀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普陀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4月8日

  通过前三轮公共卫生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夯实,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大幅提高。通过不断丰富医疗卫生资源总量,调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布局,增设120急救站点、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的标准化建设、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实施纵向医疗资源整合、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网络建设等措施,建成了“10、15、20分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圈1”。但是由于本区人口总量大、流动人口多、老龄人口比例高,随着城区转型发展加速,人口流动频繁,给公共卫生防线带来更大压力。

  为进一步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目标和任务,实施本区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完善本区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能力与水平,有效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上海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以及《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为依据,紧紧围绕本区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重预防、重需求、重问题、重基础、重内涵”的发展思路,体现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全面落实“全程化、精细化、高效化、绩效化和让社会公众放心满意”要求,以建设“健康普陀2”为目标,努力构建与“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相匹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政府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提高社会和公众对疾病防治规律的认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卫生计生发展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公共卫生的良好氛围。

  2、坚持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内涵建设,优化卫生计生资源的配置,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服务绩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领域和环节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完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口腔病防治、眼病防治等各项工作,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科学引领,深化改革。以落实本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和本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任务为目标,以科创驱动转型为动力,切实理顺公共卫生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实施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增强公共卫生体系的发展后劲。

  4、坚持预防为主,惠民利民。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和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探索和推广经济、有效、适宜的疾病干预措施,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为普陀区居民创造更好的宜居宜创宜业环境。

  二、行动目标

  贯彻本市、本区““十三五””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规划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在《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的指导下,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储备。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卫生、精神卫生、眼病防治、口腔病防治等专业机构组成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促进各专业领域均衡发展。实现“以疾病诊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到2017年,建成体现普陀特色、满足居民需求、人才科研相对领先、公共卫生体系趋于完善、与城区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1、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

  推进病原微生物网络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优化传染病综合监测,完善疫情风险研判预警工具。落实医疗机构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加强传染病专科门诊和预防保健科规范化建设。开展重点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预防控制研究,建设化学品毒性与健康安全评价网络检测实验室。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区域性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危害因素监测和健康效应评价体系。

  2、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基于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的医防联动应急处置平台,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即时应急联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对处置能力。配合市医疗急救中心完善120急救站点网络建设,新增万里120站点;加强医疗机构急救能力建设,发挥多学科优势,各急诊科室分工协作;围绕运行模式、人才队伍、信息支撑、日常演练等方面,不断完善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衔接,提高抢救成功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社区现场初级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3、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应对网络

  针对新发传染病,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密切多部门和跨区域合作,加强联防联控。强化重大、突发疫情应急应对技术储备,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和相关物资储备,开展经常性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响应速度。建立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突发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救治一体化管理,不断提升传染病疫情控制和救治能力,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和救援能力。

  4、提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综合救治能力

  通过区妇婴保健院与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缔结技术协作单位,依托市妇幼保健中心、市儿童医院,加强区妇婴保健院能力建设,推进优质资源整合,打造集妇幼医疗、保健一体化的普陀模式。围绕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做好优生优孕优育宣传服务,同时针对高龄孕产妇数量的增加,开设高龄孕产妇门诊,做好“孕前-孕期-围产期-新生儿期”全程管理服务,切实减少生育风险,降低出生缺陷率。加强以“安全和质量”为核心的产科和儿科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儿科联合团队建设,深化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同质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成功率。

  5、加强卫生监督预警和干预

  强化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围绕生活饮用水、传染病防治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卫生监督预警。推进实施《上海市饮用水卫生安全保障规划(2012—2020年)》,进一步加强饮用水信息数据采集、整合分析、监测预警、风险评估等技术能力。积极探索风险评估技术,架构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多因素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强化普陀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信息化管理,建立并实施定期监测、检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卫生服务质量监控,构建医疗执业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

  (二)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促进均衡发展与全程管理

  1、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建设。扩大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建设分子生物实验室,优化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依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高等专业院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提高公共卫生科研水平。改建区妇幼保健所,合理规划布局和流程,提高妇幼保健和生殖保健的服务能力。迁建区精神卫生中心,增加精神卫生床位,落实精神病人治疗管理的长效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启动区中心医院急诊大楼新建、区利群医院门急诊大楼流程改造项目,提高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急救能力。

  提升公共卫生网络整体协同性和服务水平,促进医防联动、医防融合。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能级清晰。强化综合性医院防保科建设,落实公共卫生职能。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分级分类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质均等,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精细化和全程化水平。

  2、加强疾病综合防治服务与管理

  积极参与“上海健康云”平台建设,完善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干预和治疗工作机制和服务网络,实现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重点疾病的自动识别、筛选推送、有序分诊,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协同落实“三位一体”的全程健康管理,社区卫生机构“健康小屋”建设全覆盖,有效支撑居民自主健康管理,提高本区居民期望寿命和慢病管理率。探索在慢性病管理中进一步发挥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作用。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和投入、运行、管理机制,规范和加强心理卫生服务与管理。完善眼病、口腔病防治等服务网络,落实眼保健和口腔保健惠民实事服务。

  3、优化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建设,体现“普陀模式”。深入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建立婚前、孕前保健相结合的一级预防模式。完善早孕建册监测和报告制度,强化妊娠风险预警评估,加强产前诊断技术服务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能力和水平。推进婚检、孕检一体化服务,倡导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婴安全。推进母婴保健梯度有序服务,提高妇幼保健资源利用效率。开展社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关爱特殊儿童,建立0-6岁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筛查、教育、康复全程化管理服务机制,开展入园、入学前以及入学后的健康评估。提高儿童健康管理覆盖率,全面提升本区儿童系统保健水平。

  4、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管理体系

  完善区疾控精神卫生分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以预防和康复为基础的多层次的精神卫生工作网络,通过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加强精防三级网络建设。加强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风险分级预警机制,预防和减少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肇事肇祸。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提升社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内涵建设,规范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全程化服务管理措施,探索建立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及社会组织、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能力,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关注职场白领人群、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务。

  5、规范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能力和卫生政策应用水平。根据市、区政府关于行政审批改革要求,精简审批项目,优化审批流程,公开许可信息。完善卫生计生监督标准规范和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优化监管流程、规则和方法,提高监管透明度。开展公共卫生综合评价和量化分级监督,加强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消毒产品等领域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非法行医行为,持续开展“打非”和“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加大打击力度和频次,对非法行医者的卫生行政处罚与市征信系统对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社会公信力和震慑力;落实街镇和村居委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维护医疗服务秩序。推进卫生计生监督执法重心下移,完善基层监督协管网络,加强监督队伍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卫生计生综合执法稽查和考核督导,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加强社会共治,建立卫生计生监督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对重点单位的风险监控,推进监督信息公开和共享,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行业和单位诚信自律。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卫生服务需要

  1、加大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力度

  在“医教结合”学校卫生工作模式基础上,探索“医-体-教”结合,建立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动态评估网络,全面加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综合动态监测与干预。加强学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管理,探索儿童近视综合预防与干预。开展3-5岁儿童免费涂氟防龋和儿童乳牙早失干预的项目工作。加强儿童肥胖监测和干预,开展学校、幼儿园、家庭合理营养培训与指导。加强意外伤害、肥胖、心理卫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儿童成长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加强对学校饮用水的安全监测。

  2、聚焦老年人群公共卫生问题

  推进医养结合,促进老年保健、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的有序衔接,建立机构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相结合的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机构、社区抚养机构、居家老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全覆盖。重点加强老年护理、康复等短缺医疗资源配置,新建桃浦老年护理院,改造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增加全区老年护理床位。支持社会力量开办老年医疗护理康复机构。巩固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落实可治白内障盲减免治疗。

  3、关注采供血服务安全

  加强血液安全管理,大力推进自愿无偿献血。加强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培训,规范献血工作的考核、监督和执法。加强医院合理、科学用血,做好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工作。做好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的血液保障工作。

  4、促进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

  完善中医药服务指导、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传染病防控、慢病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干预、老年保健等工作中的优势特长。大力推进中医“治未病”工作,建立相对完善的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服务框架。

  (四)加大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不同层次的学科队伍

  根据本区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利用三年时间,在区卫生计生系统,建立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2—3个重点学科。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培养和引进一批预防医学和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业务骨干。加大对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投入,设立专项科研经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强公共卫生重点人才培养

  着力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管理、社区卫生全科医师、卫生监督执法四支专业队伍。加强儿科、精神卫生、康复护理等紧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健全人才储备机制,形成一支规模、结构、分布合理的高素质卫生计生人才队伍。

  四、建设项目

  (一)市区共建项目(12项)

  1.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应对能力建设

  2.上海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预防和诊治服务体系建设

  3.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4.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和风险监控平台建设

  5.上海市3-5岁儿童免费涂氟防龋

  6.上海儿童乳牙早失干预

  7.新形势下上海人群重点眼病干预

  8.上海市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疾病综合管理体系构建

  9.上海市更年期妇女重点健康问题综合防治

  10.多学科合作的高危儿综合管理

  11.社区居民肿瘤等慢性状况生存健康管理

  12.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

  (二)提升能力项目(9项)

  13.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装备标准化建设

  14.艾滋病网络实验室建设

  15.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建设

  16.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二期建设

  17.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工程二期疾控项目

  18.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

  19.社区产后访视规范化建设

  20.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体系建设

  21.游泳场馆卫生管理平台建设

  (三)惠民服务项目(7项)

  22.普陀区居民健康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

  23.疾病预防控制系列标准化课件制作

  24.普陀区健康管理云平台建设

  25.医疗市场秩序整顿和“两非”、“代孕”专项整治

  26.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分级分类管理

  27.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

  28.高龄妇女孕前生殖健康指导服务

  (四)学科人才项目(3项)

  29.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

  30.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建设

  (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项)

  32.启动区中心医院急诊大楼建设

  33.区利群医院门急诊大楼改造

  34.启动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建设

  35.区妇幼保健所改建

  36.启动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37.石泉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

  38.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项目责任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提高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性的重视,将其纳入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区域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项目和实施方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责任制,促进本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强化项目管理责任链,制定并细化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推进和落实三年行动计划。

  (二)健全协调机制,落实保障机制

  切实发挥公共卫生联席会议功能,健全公共卫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各部门协作联动,强化属地化管理职能,将公共卫生相关指标列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各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加大对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必要的项目配套经费及后勤保障措施。

  (三)加强规范管理,落实督导评估

  加强对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的规划化管理,建立健全督导评估、议事协调、人员培训、信息报送、财务管理等项目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项目实施的阶段性评估督导,特别是要加强对项目执行进度、经费管理、经费使用效率和目标效益完成情况的督查。严格规范管理流程,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阶段目标等要求有力、有序推进。

  (四)深入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宣传教育,鼓励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主动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提倡健康生活、科学生活理念,切实满足居民健康服务需求。

  名词解释:

  1、“10、15、20分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圈: 10分钟医疗急救反应圈,15分钟医疗服务圈,20分钟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响应圈。

  2、健康普陀:根据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3的总体要求,本区以“卫生资源布局基本均衡、四大体系建设趋于完善、居民健康素养普遍提高”为建设目标,到2020年,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上海市平均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在各区县中处于较领先地位,居民对卫生计生行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3、健康城市: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广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

  普陀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任务分解表

  分类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责任实施单位

  共同实施单位

 

  市区共建

  1

  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应对能力建设

  完善优化传染病综合监测和预警系统、培养建立具有较强专业水平的现场调查处置人员队伍和构建免疫策略研判机制与评价体系。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上海市代谢性疾病(糖尿病)预防和诊治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糖尿病眼病综合防治服务模式。

  市第六人民医院、市眼病防治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区眼病牙病防治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医疗机构

 

  3

  上海市严重精神障碍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加强“三级防治网”建设,规范、创新各项服务管理措施。

  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长征医院

  区精神卫生中心

 

  4

  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和风险监控平台建设

  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监督综合评价和风险监控平台。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监督所

  区卫生监督所、相关医疗机构

 

  5

  上海市3-5岁儿童免费涂氟防龋

  对全市3-5岁30万儿童规范应用氟化钠保护剂,降低儿童乳牙龋病发病率。

  市口腔病防治院

  区眼病牙病防治所

 

  6

  上海儿童乳牙早失干预

  与8个区县口腔病防治专业机构对辖区内24万6-9岁在校儿童筛选,完成2000例儿童乳磨牙早失的干预诊疗。

  市口腔病防治院

  区眼病牙病防治所

 

  7

  新形势下上海人群重点眼病干预

  建立本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屈光不正筛查与矫正的服务机制,为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老人免费验配矫正眼镜。

  市眼病防治中心

  区眼病牙病防治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区共建

  市区共建

  8

  上海市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和疾病综合管理体系构建

  建立针对低出生体重儿发育迟缓及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的疾病管理体系。

  市妇幼保健中心、儿科医院

  区妇幼保健所,相关医疗机构

  9

  上海市更年期妇女重点健康问题综合防治

  建立覆盖全市的更年期妇女健康管理网络。

  市妇幼保健中心

  区妇幼保健所

  10

  多学科合作的高危儿综合管理

  建立多学科合作和分级管理的高危儿综合干预模式;完善高危儿生长发育监测、评估、早期干预技术方案;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危儿管理信息系统。

  市儿童医院

  区妇幼保健所

  11

  社区居民肿瘤等慢性状况生存健康管理

  探索社区肿瘤等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生存健康综合防治工作模式,初步建成本市肿瘤患者生存健康管理体系和老年人健康状况追踪体系。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2

  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相关疾病预防控制

  建立和健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和职业卫生领域健康危害因素及相关疾病的监测体系。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提升能力

  提升能力

  13

  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装备标准化建设

  完善区域应急处置队伍硬件设备和个人防护的配置标准,达到《上海市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工作指导意见(试行)》要求。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区属二、三级医疗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4

  艾滋病网络实验室建设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设艾滋病网络实验室,实现HIV筛查实验室全覆盖。

  区卫生计生委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中医医院

  15

  公共卫生实验室能力建设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项目、能力基本指标体系和检测试剂基本目录,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开展方法验证和能力拓展,完善水质指标监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测项目,重点提升食源性寄生虫病检测实验室能力;以PFGE、PCR等检测方法为主体,逐步形成病原微生物核酸、蛋白的检测能力,提高病原微生物的鉴定技术。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医疗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6

  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二期建设

  拓展一期传染病防控科普主题,增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以及伤害防控健康教育内容。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7

  基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工程二期疾控项目

  在先期5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做好免疫规划、腹泻病综合监测、儿童青少年健康管理、伤害监测、出生登记、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脑卒中报告管理等7个系统的部署和运用。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医疗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8

  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

  加快预防接种服务过程、疫苗管理、冷链管理等功能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接种服务的智能化,业务管理的数字化。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医疗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9

  社区产后访视规范化建设

  完善区域内妇幼保健上门服务的标准化配置。产后访视队伍硬件设备、服装、胸卡等配置,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建设。规范重点孕妇的上报。

  区妇女儿童保健所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

  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体系建设

  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体系建设,加强人员、物资、设备配置,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功能。

  区精神卫生中心

 

  21

  游泳场馆卫生管理平台建设

  开发水质管控数据的综合利用平台,帮助经营者在水质达标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成本。

  区卫生监督所

 

  惠民服务

  惠民服务

  22

  普陀区居民健康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及应用

  依托死因监测系统,结合现场调查,计算辖区居民的健康期望寿命等指标,健全健康水平评价体系。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3

  疾病预防控制系列标准化课件制作

  拍摄系列疾病防控示教片,规范社区和区内单位疾病防控业务举措,推进疾病防控的标准化管理。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4

  普陀区健康管理云平台建设

  在长征、曹杨开展试点工作,以上海健康信息网工程为基础,以慢性病管理为切入点,基于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健康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通面向老百姓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业务创新、信息惠民。

  区卫生计生委

  长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5

  医疗市场秩序整顿和“两非”、“代孕”专项整治

  组织开展“清除无证行医示范街道(镇)”三年试点工作,通过街镇网格化管理手段,保持打击无证行医的高压态势,加强重点地区的排摸和监管,加强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重点打击“两非”和代孕等行为。

  区卫生监督所

 

  26

  住宅小区二次供水分级分类管理

  采用风险评估技术,架构城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多因素风险评估预警模型,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普陀区居民小区二次供水一户一档信息库,搭建二次供水全生命周期的分类分级管理和预警信息平台,降低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

  区卫生监督所

 

  27

  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

  根据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特点,按照“分类监督、动态监管”的原则,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检查,结合辖区实际创新监督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评价体系。

  区卫生监督所

 

  28

  高龄妇女孕前生殖健康指导服务

  针对本区高龄育龄妇女,开设孕产妇健康咨询门诊,做好“高龄妇女”孕前指导,并开展相应的免费检查,从而降低出生缺陷率,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区妇婴保健院

  区妇幼保健所

  学科人才

  29

  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

  培育2-3个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培养防病人员的整体观念、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区各专业防治机构、区卫生监督所

 

  30

  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各专业防治机构内部培养和外部培训机制,长、中、短期项目适量配比,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基于社区综合改革后工作模式的转变,做好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能拓展,增强疾病防控队伍人员水平。

  区各专业防治机构、区卫生监督所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设立普陀区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人员培训。

  区精神卫生中心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基础设施建设

  32

  启动区中心医院急诊大楼建设

 

  区卫生计生委

  区中心医院

  33

  区利群医院门急诊大楼流程改造

 

  区卫生计生委

  区利群医院

  34

  启动区精神卫生中心(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建设

 

  区卫生计生委

  区精神卫生中心

  35

  区妇幼保健所改建

 

  区卫生计生委

  区妇幼保健所

  36

  启动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区卫生计生委

 

  37

  石泉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

 

  区卫生计生委

  石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8

  长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

 

  区卫生计生委

  长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验证码

全部评论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