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草案)

2024年04月15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草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市委全会以及区委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特色承载区,打响“中华武数”科创品牌,以党建为引领,高质量建设武宁创新共同体,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充分发挥武宁路沿线科创资源优势,聚焦创新协同,以党建联抓、资源联享、人才联育、创新联动、发展联创“五联”为抓手,深入实施主体集聚战略、开放协同战略、人才驱动战略和资本赋能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成为长三角一张亮丽科创名片。

(二)发展战略

一是主体集聚战略。通过创新主体集聚提升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能级,着力集聚一批具有硬科技的龙头企业以及具有前沿技术能力的科研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增强科创策源能力。

二是开放协同战略。着力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院校之间、院校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协同创新,加强与长三角、全国甚至海外开展科技创新合作。

三是人才驱动战略。坚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集聚高层次人才,建设人才载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集聚平台,以人才驱动武宁创新共同体科技创新。

四是资本赋能战略。着力集聚一批科技金融机构,发挥国资和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赋能作用,以资本赋能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武宁创新共同体科技和产业创新。

(三)发展目标

对标一流科创区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武宁路沿线综合优势,完善政策激励和体制机制,放大各类平台和要素的赋能效应,联动长三角科创资源,强化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载体和企业、行业协会等各类社会主体协同,推动创新主体集聚、科创人才集聚、创新生态优化。到2026年,基本建设成为科创党建的示范地、科创企业的首选地、科创人才的新高地。

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主要目标(2024-2026)

类别

序号

指标

单位

目标值

科创策源

1

新增国家级、市级

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3

2

新增区级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10

3

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

占GDP比重

%

2.6

4

每万人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

16

5

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

70

科创企业

6

累计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150

7

新增市区小巨人企业

75

8

新增“专精特新”企业

20

9

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压舱石”企业和高新技术“独角兽”企业

1-2

10

新增上市企业

5

11

力争吸引累计国内外权威知名金融机构、规模以上(10亿元以上)大型基金落户

10

12

重点培育产业税收占比

%

智能软件12

研发服务8

科技金融12

生命健康8

科创人才

13

新增国家级人才

10

14

新增市级人才

50

15

新增区级人才

100

16

至2026年筹措区级人才公寓

套(间)

2500

科创生态

17

新增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

10

18

新增科创载体面积

平方米

20000

19

新引进和成立

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

5

20

累计实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

创投资金

亿元

10

21

重点商务楼宇

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达到

元/平方米

6000

22

科技园区税单位产出达到

元/平方米

6000

(四)空间布局

以真如副中心武宁路沿线为核心,向南北两侧拓展,联动桃浦智创城、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向西延伸辐射长三角,形成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一是核心发展区:以真如副中心为建设重点,包括曹杨、真如、甘泉、石泉、万里街道,打造成为科创资源、创新活动和产业集聚的核心承载区。

二是联动发展区:以桃浦智创城及桃浦镇为主体,发挥同济大学医学院人才、科研的优势,发展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以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及长寿、长风、宜川街道、长征镇为主体,发展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等重点产业,布局新型研发机构。

三是延伸拓展区:从武宁路向西延伸,沿沪宁高速延伸拓展,与沿线县市区协同联动,形成与长三角城市创新发展共同体。

二、实施十大行动

行动一:党建引领行动,增强合作力度

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党建赋能,坚持党建与产业创新目标同向、部署同步、工作同力,做到“产业创新在哪里开展,党的工作就在哪里覆盖”,以党建共建凝聚产业、企业、创新资源,构建武宁创新共同体党建“生态圈”,形成引领创新发展的“红色引擎”,打响普陀“科创党建”品牌。

主要目标

武宁创新共同体形成党建联盟体系,开展各类的“科创+产业”党建活动。

主要任务

1、推动武宁创新共同体党建联盟建设。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金融机构、孵化器等各类主体组成的党建联盟,以党建共建凝聚“政产学研”合作共识,推动区校、校企、院企联动合作,探索“企业出题,院所答题,高校育人,政府营造环境”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区委组织部、区科委、区人社局、区金融办、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2、以党建为纽带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加强武宁创新共同体各主体交流,开展学术研讨、“悠悠午间”等活动。不定期以“早餐会”、“下午茶”等形式举办武宁创新共同体党建联盟活动。(区委组织部、区科委、曹杨街道、真如副中心)

3、加强科技园区和楼宇党建。按照“应建尽建、有效覆盖”原则,全面推动“两个覆盖”工作。进一步统筹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布局,推动科技园区和楼宇链接区域党建服务站,以“党建+”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区委组织部、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行动二:科创策源行动,提升创新浓度

充分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育强科技创新力量;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协同,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普陀科技创新“增长点”。

主要目标

新增国家级、市级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3个,新增区级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10个,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6%,每万人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16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数70个,新增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10家,新引进和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机构5家。

主要任务

1、培育集聚科技创新力量。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集聚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研究机构。鼓励科研院所新建一批国家级、市级创新平台。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平台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平台等功能性平台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集聚高端创新主体,聚焦新能源、数字技术、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区科委、区商务委、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2、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协同。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需求,鼓励高校、院所承担国家、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提升科技型领军企业创新引领能力,鼓励头部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联动高校、院所、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发挥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的平台功能,推动大企业开放创新,围绕重点发展产业中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区内外科技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区科委、相关街镇)

3、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发挥“百大平台”联盟作用,加强平台协同创新。积极引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围绕同济大学、华师大等高校,推动科技成果在普陀转移转化。聚焦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材料、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鼓励设立概念验证平台,开展科技成果遴选识别、原理示范、原型制造、技术可行性研究、商业化潜力评价等工作。推动孵化器、加速器功能升级,引进培育一批品牌化、专业化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区科委、区商务委、区投促办、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行动三:产业集群行动,形成发展高度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动力。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以创新为牵引,以产业规划为先导,前瞻布局新赛道新产业,创新招商模式,引进培育同向发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夯实武宁创新共同体发展基础。

主要目标

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产业税收占比分别达到12%、8%、12%、8%。

主要任务

1、健全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围绕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和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动态完善四大产业链图谱,做优做强细分和衍生领域,动态调整四大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大院大所等科创资源集聚优势,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瞄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成员单位的行业领域特征,聚焦电器电力、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时空大数据、机器人和设备检验等细分产业方向开展集群行动。(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商务委、区金融办、区投促办)

2、加大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围绕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和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库,明确招商方向,推进产业链招商,大力招引“链主型”和“平台型”企业。推进场景招商,以应用场景开展招商推介,着力引进、培育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形成面向全产业、全区域、全领域的场景创新生态体系。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加大新建楼宇和重点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区投促办、区科委、区商务委、区金融办、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3、推动研发产业化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企业总部,支持全球、全国领军企业,或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设立创新型企业总部。大力培育发展研发型企业,支持设立以自主技术研发服务为主业,提供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的研发型企业。以科技服务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引进以科技创新服务为核心业务的科技服务企业机构,大力发展研发服务产业。(区科委、区商务委、区投促办、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行动四:资本赋能行动,提升投资热度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领资源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发挥资本赋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科技与金融、产业与金融、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国资在科技创新和招商引资中独特作用,推进拨投联动。大力发展创投资本市场,打造具有普陀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产业创新高地。

主要目标

围绕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拨投联动,新增上市企业5家,力争吸引累计10家国内外权威知名金融机构、规模以上(10亿元以上)大型基金落户,累计实现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创投资金10亿元。

主要任务

1、推进资本赋能科技创新。发挥国资引导作用,提升国资创投效能,探索科技创新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推动形成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规范管理等多管齐下、互相配合的支持机制。(区国资委、区金融办、区财政局)

2、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区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在普陀区设立各类创投基金,积极引进国内外天使、风投等创投基金在普陀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贷款产品,丰富信用贷款产品种类,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区金融办、区投促办、相关街镇)

3、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对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上海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等,争取在普陀区设立服务站,推动科创企业融资和上市。对接上海科技金融信息平台推动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等信息共享,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区金融办、区科委、区投促办、相关街镇)

行动五:人才集聚行动,厚植智力密度

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推动人才引育结合,建设人才载体平台,打造人才交流平台,优化人才服务,做强人才磁场,支撑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

主要目标

新增国家级人才10名,市级人才50名,区级人才100名,至2026年筹措区级人才公寓2500套(间)。

主要任务

1、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同济大学和华师大优势,建立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持同济大学、华师大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定制服务。围绕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产业,加强人才培养。探索建立“校外培训实习基地”,依托“靠谱”区域化团建联盟,推动高校与区内重点企业对接,实现高校与企业形成人才培养互动关系。(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区科委、区商务委、区金融办、团区委、相关街镇)

2、建设一批人才载体平台。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同济科技园、华师大科技园等载体,打造大学生创业乐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中以(上海)创新园品牌效应,打造海外留学生创业生态。支持大院大所设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集聚高层次人才。(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区科委、区投促办、区科协、桃浦智创城)

3、打造一批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依托中以(上海)创新园定期开展国际人才交流活动,推动国际人才在普陀创新创业。依托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搭建清华校友交流合作平台,定期开展相关交流活动,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定期开展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包括人才对接、职业规划培训以及专项学术交流等,加强青年人才交流合作,形成“靠谱”青年人才交流品牌。(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区科委、团区委、长风集团、桃浦智创城)

4、优化人才服务。做优青年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服务,着力解决青年人才发展后顾之忧。加强对高层次人才专属服务,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区委人才办、区人社局、区科委、区房管局)

行动六:区域联动行动,链接资源广度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长三角一体化重大机遇,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合作。链接长三角创新资源,提升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功能。以科创联动带动产业联动,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的重要节点。

主要目标

集聚长三角企业研发中心,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功能型平台,建设长三角企业研发集聚区,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的联接点。

主要任务

1、加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与沿沪宁城市开展战略合作。参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加强政策协同,加强与沿线城市的政策衔接、资源共享和平台共建,推动人才、技术、资金、项目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区发改委、区科委、区商务委、区人社局、区投促办)

2、加强科技创新区域联动合作。对接长三角科创资源。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鼓励高校大院大所名企与长三角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共同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推动“长三角机器人产业平台创新联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攻关,带动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发展。推动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面向长三角开展国产化软件工具应用推广等工作。鼓励支持科技型企业联合长三角区域企业打造长三角创新联合体。围绕新能源、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前沿科技,充分发挥长三角科技资源丰富、社会资本密集优势,共建共享新型研发机构。(区科委、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投促办)

3、开展产业区域联动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和空间优势,吸引长三角企业在普陀设立研发总部。发挥长三角应用场景丰富、市场主体活跃优势,帮助企业对接长三角应用场景。积极对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沿线城市,联动更多应用场景开放,激发产业协同发展活力。(区科委、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投促办、相关街镇)

4、加强人才、资本等要素区域联动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高校密集优势,鼓励支持企业与长三角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引进长三角优秀人才。充分利用长三角资本优势,吸引长三角资本到普陀投资兴业。(区委人才办、区金融办、区科委、区人社局、区商务委、区国资委、区投促办)

行动七:空间优化行动,提高开发精度

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质的空间载体,是创新创业的落脚点。高品质空间载体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产城”融合,优化空间布局,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和楼宇,提升产业空间承载力。

主要目标

新增科创载体面积20000平方米,重点商务楼宇单位面积税收产出达到6000元/平方米,科技园区税单位产出达到6000元/平方米。

主要任务

1、优化科创空间布局。在同济大学科技园、华师大科技园、天地软件园等科技园区,布局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空间和科创共享空间,引进专业化、品牌化的科创空间运营机构,推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区科委、区投促办、相关街镇)

2、建设特色产业空间载体。探索产业复合功能用地,建设一批“研发+制造”功能复合的空间载体。推动科技园区升级转型。推进星云等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打造研发空间载体。推动真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长征镇等部分用地规划向研发用地转变,打造以研发为重点的高品质产业空间载体,建设研发产业集聚区。以企业总部为方向,推动信泰中心、中海等商务楼宇向企业总部楼宇升级。(区科委、区投促办、区规资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委、相关街镇)

3、提升国有空间载体比例。支持区属国企收购、收储土地建设自持空间载体,鼓励与园区和楼宇品牌服务商开展联合开发,提升政府对空间载体掌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区国资委、相关区属国企)

4、推动园区和楼宇专业化运营。鼓励支持楼宇和园区引进品牌化、专业化运营机构,推动楼宇和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楼宇园区运营水平。(区投促办、区科委、区商务委、相关街镇)

行动八:主体培育行动,构建企业梯度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倍增计划,推进梯次培育,推动大企业倍增、科技型企业倍增、中小微企业倍增,全力打造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微型企业 “枝繁叶茂”的发展格局。

主要目标

培育1-2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压舱石”企业和高新技术“独角兽”企业,累计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新增市区“小巨人”企业75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家。

主要任务

1、大企业倍增计划。围绕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和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梳理大企业培育名单,实施“一企一案”培育计划,推动大企业发展壮大成为龙头企业。(区科委、区商务委、区金融办、区投促办、区发改委、各街镇)

2、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梳理科技型企业名单,建立科技型企业培育库,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基数,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推动科技型企业科创版上市。(区科委、区商务委、区金融办、区投促办、各街镇)

3、中小微企业倍增计划。健全中小微企业发现培育机制,分层次分领域筛选优质中小微企业,建立中小微企业培育库,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区商务委、区投促办、区科委、区金融办、各街镇)

4、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次办好”“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以“靠谱”服务厚植市场主体发展“沃土”。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质效。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知识产权保护,为市场主体培育壮大打造国际一流知识产权环境。(区发改委、区投促办、区政务服务中心、区市场监管局、各街镇)

行动九:城区提质行动,点燃区域亮度

城市环境和服务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高品质城区增强人才、企业和产业吸引力。做美城区环境,做优城区服务,提升城区品质,增强对人才、企业、产业的吸引力,助力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

主要目标

提升武宁路沿线、真如副中心、相关园区、楼宇绿化美化。

主要任务

1、实施武宁路美化工程。推进武宁路沿线地道路面、立面等全方位绿化美化改造,把武宁路打造成为具有特色的景观大道,提升武宁路沿线品质和形象。(区建管委、区绿容局、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2、提升真如副中心城市品质。推进真如副中心环境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真如副中心环境和服务品质提升,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会客厅”。(真如副中心、区规资局、区建管委、区绿容局、相关街镇)

3、提升园区和楼宇服务品质。按照产城人融合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推动武宁科技园、长风科技园、天地软件园等园区和楼宇服务功能提升,建设休闲娱乐、体育运动等公共服务空间,打造高品质空间载体。(区投促办、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4、打造武宁沿线特色亮点。推动时代超市、长征影剧院等地块再转型,提升时代超市、长征影剧院等地块服务功能,打造区域发展新亮点。(区规资局、区建管委、真如副中心、相关街镇)

行动十:品牌塑造行动,打出武宁响度

品牌是区域形象,是区域竞争力。深入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多措并举,多维渠道传播,打响武宁创新共同体品牌,提升武宁创新共同体影响力。

主要目标

打造武宁创新共同体品牌和特色标识。

主要任务

1、打造具有特色的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标识。推进武宁路沿线科创标识规划建设,在武宁路沿线、真如副中心、信泰中心等重点区域和楼宇,提升武宁创新共同体辨识度和标识度,扩大武宁创新共同体品牌力和影响力。(真如副中心、区建管委、区绿容局、区科委、相关街镇)

2、开展武宁创新共同体品牌宣传。积极开展“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普陀赛、“中华武数”科创集市、科技节、院所开放日等各种形式科创活动,提升武宁创新共同体科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支持大院大所大企举办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产业高峰论坛和专业会议。定期举办发布会和品牌活动,依托新媒体等各个渠道,加大武宁创新共同体宣传力度,提升武宁创新共同体品牌形象。(区委宣传部、区科委、真如副中心)

三、保障措施

1、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工作专班及联席会议制度“1+1”机制。推动设立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实体化运作机构,承担空间载体打造、招商引资、功能型平台建设和创新生态营造等功能职责,推动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做实做精做深。

2、加强政策支持。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等方面,制定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支持政策体系,包括新型研发机构、概念验证中心、人才服务、项目支持、金融赋能等方面。

3、强化评估督导。建立健全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评价督导机制,强化数据监测、任务推进和成效总结,对目标任务进行动态调整,强化结果运用,保障武宁创新共同体建设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