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解读】关于《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城区绿色生态专业规划(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2023年05月19日 来源: 上海普陀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着眼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要求,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十四五”规划》(沪建综规〔2021〕562号)、《上海市绿色建筑“十四五”规划》(沪建建材〔2021〕694号)、《关于推进本市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8〕24号)、《关于2019年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工作推进情况的通报》(沪建建材〔2020〕62号)等文件要求,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编制了《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专业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专业规划》)。现就《专业规划》作如下解读:

一、《专业规划》编制有何背景和意义?

《专业规划》的编制是上海市贯彻落实“十四五”目标要求和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能级、改善城区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作为上海市第四个城市副中心,真如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之路。继2017年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创建单位申报成功后,副中心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创建,既是针对低碳发展实践区创建工作的延续和提升,也是推动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发展迈向新台阶的契机。

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能够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任务的落地。专业规划针对按出让方式或政府划拨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工程项目,分别提出了包括绿色建筑星级、健康建筑、超低能耗、可再生能源比例、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一系列生态建设指标,并且密切结合各地块建设特色进行差异化、均衡化布局,从而加速区域绿色生态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以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城区为示范,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全方位推行节能降碳政策与绿色技术措施,推动片区各领域的绿色低碳化发展,并着力推进新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从而带动区域乃至整个城市的碳排放减量和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规划》的规划范围是多大?

本次规划范围为真如副中心核心区域,总面积约1.03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南至武宁路、东至岚皋路、北至广至路、西至兰溪路,包括红旗村、光明项目、真如绿廊等多个板块,功能以商业、办公、公共服务、配套居住功能及城市绿地等为主。

(规划范围示意图).png

(规划范围示意图)

三、《专业规划》的规划目标是什么?

秉持“绿色生态、文化引领、开放共享、科技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创建上海市绿色生态城区试点二星级评价为目标,以绿色、低碳、生态为导向,借鉴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经验,结合真如副中心定位与特点,编制本规划。围绕“生态真如”规划理念,将立体城市开发、生态人文景观、蓝绿空间网络作为绿色生态城区的三大亮点:一是构建立体城市,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促进城市的竖向发展;二是塑造生态人文景观,加快生态景观化建设,加强历史建筑保护性利用。通过制定绿色生态专业指标体系和相应技术策略引导,把绿色生态要求融入规划、开发和城市运行中,实现居住绿色、出行绿色、出游绿色,创造生态体验、文化体验、智慧体验,促进城区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四、《专业规划》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本规划充分结合真如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和规划建设特点,构建了一套综合当前绿色低碳要求的专业规划指标体系,通过绿色建筑、低碳能源、绿色交通、生态环境等八大类别53项指标,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绿色交通系统升级、区域环境品质提升、能源供应优化配置,实现城区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篇

结合真如副中心控规调整要求,兼顾开发建设动态和规划实施难点,提出以下规划要点:(1)突出“一廊一环”蓝绿空间结构,构建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等绿道网络;(2)增加绿化总量规模,规划建设生态堤岸,提高真如副中心绿地服务水平;(3)加强绿地生态调节供功能,种植本土植物,维护野生生物栖息环境;(4)   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等实施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提高环境智慧化管理水平。

(二)绿色建筑篇

赋予建筑以生态的理念打造成超低能耗、舒适健康、智慧感知的绿色建筑,实现建筑绿色、健康宜居。规划对全区域绿色建筑二星级和三星级、超低能耗建筑、碳中和建筑、健康建筑等目标提出规划布局,其中绿色建筑三星级占比达到38%左右,超低能耗建筑占比达到20%左右,健康建筑面积达到20%以上。同时,对BIM技术在设计、施工阶段的全应用、重点建筑屋顶绿化等方面提出详细要求。

(三)低碳能源篇

从“结构合理调整、增长有效控制、系统高效利用、碳排管理优化”四方面入手,通过常规能源优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节能等方式,实现区域能源资源的低碳安全和高效利用。规划提出城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2%以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接入比例达到100%,市政照明采用节能设施的比例达到100%,建设区域能源管控体系等,并在海纳小镇打造光伏技术示范项目。

(四)水资源利用篇

以水资源生命周期的循环为基础,通过开源、节流、海绵城市建设等策略,实现区域内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和水环境安全和谐。构建海绵城市,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加强源头减排、排水管渠、排涝除险、应急管理等措施。规划在真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海绵城市建设范围,并打造具有雨洪管理、生态科普意义的绿色示范性海绵廊道。

(五) 绿色交通篇

以“适度提升道路对外集散能力”的策略,适度增加地区对外通道,提升地区对外疏解能力;以“窄路密网”的理念,优化完善地区内部路网(次干路、支路),提高地区道路交通可达性和承载能力,打造环境品质高、交通服务水平高的城市副中心地区;以“环、网”结合的空间布局,形成功能明确、等级分明、层次清晰的地区道路系统和网络。

(六) 固废资源利用篇

固体废弃物规划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垃圾密闭化运输、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废弃混凝土再生建材替代使用、污泥资源化利用等指标对生态城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规划。

(七)人文智慧篇

对智慧真如建设从绿色生态和低碳角度提出约束和引导,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综合管廊管理、智慧交通、智慧园区、智慧商圈、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慧公共配套设施、智慧基础教育设施、智慧公共空间等。

(八)低碳产业篇

通过整合土地使用性质,引导高产值、低碳排的第三产业入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规形成以现代商贸为中心,数字科创产业、总部经济、现代化服务业为发展方向的产业结构,围绕铜川路和红旗村板块布局综合服务中心,依托海纳小镇布局数字研创中心,大力发展数字信息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主城副中心形象。

五、如何做好《专业规划》的组织实施?

为确保真如副中心绿色生态专业指标体系和各项技术措施落地见效,《专业规划》基于绿色生态专业规划指标体系,分别从规划、建设、运营三个阶段,指导规划指标落地,并针对三个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管理要求。

规划阶段,由真如城市副中心绿色生态城区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编制真如副中心规划建设导则、组织拟订低碳产业政策,在土地出让流程和建设管理流程等流程中增加重点指标落实审查环节,为绿色建设的全面实施提供关键节点的技术支持。

开发阶段,基于土地出让条件及规划建设导则要求,审查项目立项、设计方案、施工图纸等关于绿色生态低碳方面的内容,确保绿色生态专业规划指标能够细化落实。

运营阶段,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协议内容,从项目后评估及绩效评价、项目设施管理、环境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并制定绿色教育宣传机制、能源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等,促进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