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桃浦智创城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01月29日 来源: 上海普陀

““十三五””期间,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桃浦地区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桃浦智创城积极统筹、高效推进,区域开发成效显著,智慧城区有序建设,科创功能加快布局,生态环境大幅优化,推动“两区”发展贡献突出,对全市中心城区转型引领效应凸显,“国际创新城”的整体架构基础奠定形成,基本完成““十三五””规划任务目标。““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实现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攻坚阶段,也是普陀建设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服务辐射长三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步入全新发展阶段,桃浦智创城将继续围绕服务全国、全市及全区战略,坚持提高站位、全局谋划、前瞻布局,加快向“国际创新城”的目标发展迈进,为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助力与支撑。

一、““十三五””开发建设推进情况和主要成效

(一)规划调整快速推进

一是核心区规划调整阶段性完成。核心区规划调整已批复并启动相关土地供应。二是拓展区规划调整已完成公示流程。结合大桃浦规划设计研究推进拓展区控详规划调整,尽快获批。三是土地出让开发工作相关细则逐步完善。结合出让土地性质及具体项目,编制开发建设导则实施细则,并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协议。

(二)土地工作进展显著

一是核心区土地收储完成。截至2020年底,完成核心区土地收储工作,完成““十三五””目标。二是核心区土地移交基本完成。截至2020年底,核心区已完成土地移交逾4332亩(含就地转型)。三是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完成。其中一、二、三期产业结构调整专项涉及的重点调整企业233家,自行调整企业863家。四是土地出让有序推进。至““十三五””末,总计出让建筑面积92.9万平方米(不含保留建筑),其中商办地块77.5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及配套地块8.6万平方米,租赁住宅地块6.1万平方米,科研地块0.7万平方米,基本完成规划目标。

表1 截至2020年末土地供给及出让情况一览表

用地性质

规划总面积(万m2)

已供面积(万m2)

其中(万m2)

已供建筑面积占比

剩余可供建筑面积

(万m2)

已出让

保留

商办

207

96.9

77.5

19.4(康建、中鑫企业广场19.4)

46.8%

110.1

科研

76

8.4

0.7

7.7(50所、信息技术学校)

11.1%

67.6

住宅

117

10.4

6.1

4.3(南李苑)

4.3%

106.6

配套

37

16.6

8.6

8(印包城)

44.9%

20.4

合计

437

132.3

92.9

39.4

30.3%

304.7

备注:实际面积以实测为准。

(三)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一是中央绿地建设成效显著。北三块已全面建成并部分对外开放,二期工程项目于2019年三季度开工,2020年基本完工。二是生态修复有序推进。已完成治理土壤约84万方,约占启动量的74%;完成治理地下水约24万方,约占启动量的60%。三是绿色生态城区成功创建。2019年5月获得“上海市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称号,“国家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于2020年5月授牌。

表2  ““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建设情况一览表

项目

类型

目前进展情况

中央绿地

北三块

2017年5月开工,2018年11月部分已对外开放。

南三块

二期工程项目于2020年基本完工。

生态修复

土壤

已完成治理84万方,约占启动量的74%。

地下水

已完成治理24万方,约占启动量的60%。

(四)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一是交通体系逐步完善。桃清路、永登东路、武威路全面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车,常和路年底结构贯通,祁连山路、真南路等5条道路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已按期完成,基本符合““十三五””中期调整进度目标。二是4号分布式能源站临时站已建成。4号分布式能源站临时站完工,并已向托马斯学校供能,分布式能源站4号站前期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三是综合管廊结构建设基本完成。综合管廊一期工程顺利完工。

表3  ““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览表

项目

类型

目前进展情况

综合管廊

一期

2020年完成综合管廊一期结构建设。

道路建设

桃清路

道路建设已完成。

永登东路

道路建设已完成。

武威路

2020年三季度已通车。

常和路

2020年底结构贯通。

分布式能源站

4号站临时站

已完成建设,并向托马斯学校供能。

4号站正式站

前期工作推进中。

(五)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一是智创TOP一期建设完成。智创TOP605地块商办项目正全力推进施工,2020年底一期完工,二期、三期结构封顶。二是604地块启动建设。英雄天地保留建筑改造于2019年10月完成;新建项目2020年1月开工建设。三是603地块建设启动。2020年1月开工建设,2020年三季度完成生态修复工作。四是119-01科研地块摘牌。119-01a、01b科研地块于2020年5月分别由睿创微纳、智创城公司摘牌,即将开工建设。五是托马斯学校建成投用。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六)智慧城市同步启动

一是顶层设计持续深化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智慧城市建设导则编制已全面完成,实施细则进一步编制完善。二是推进重点项目智慧城市建设。联合临港集团、腾讯微瓴打造产城综合体智慧园区平台;结合桃浦科创服务中心落实智慧楼宇实施方案。三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正式起步。结合综合管廊、中央绿地等重点项目子系统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同步建设,运营管理中心加快推进。

(七)产业招商稳步开展

一是产业定位基本清晰。与区商务委共同编制形成《桃浦智创城产业及商业发展研究报告》,举行多次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初步明确互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科技和以服务长三角为重点的总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二是招商体制机制探索改革。与桃浦镇、临港合资公司通力合作,积极打造“统一领导、统一资源、统一政策”的招商引资平台,形成招商引资工作合力。三是项目引入稳步推进。截至目前,睿创微纳、东方雨虹、苏伊士新创建、正大千博、城投上境、琸域环境、国华人寿等一批优质企业已落户。在转型过程中,做好稳商留商工作,和黄药业、朗盛颜料、康鹏科技等优质企业继续留在智创城,为区域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八)科创布局全面铺开

一是以中以(上海)创新园为核心的创新体系初步构建。2019年10月,创新园一期英雄天地载体改造完成,11月达到入驻办公标准,2019年底开园运营,二、三期载体正加快建设。以色列Indig集团、以色列StartupEast、以色列eHealth、Trendlines孵化器等开展会谈对接,商议合作推进事宜。至2020年底,共计32家中以企业、机构、项目入驻中以(上海)创新园,园区被纳入全市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二是以企业项目为引领的创新主体加快集聚。围绕科技创新推动一批优质项目率先落地,以色列创新署授牌孵化器、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螳螂慧视等优质项目正在加快集聚,理查森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创新项目正在推进落地。三是创新品牌加快打造。2019年5月举行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推进会暨首批合作机构签约仪式,12月举办开园仪式,参与举办第二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决赛、第三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第四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总决赛以及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一周年暨2020上海数字创新大会系列活动等,参与协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吸引投资人和企业开展项目对接。四是创新生态初步形成。配合东部中心建立长三角创新资源库,协助区科投公司发起中以(上海)天使投资基金和创新产业投资基金,参与筹建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协助编制形成18条创新扶持政策,完成中以专项政策申请指南汇编、以色列科技文化沙龙建设,推动区知识产权局、行政服务中心、法律事务办公室等在园区服务中心合署办公。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一)主要经验

1、国际站位、开放合作。立足全球视野,紧紧围绕“中以(上海)创新园”这个切入点,深刻把握“开放合作是创新的内在基因”,坚持通过加快载体建设、深化合作机制、强化支撑保障,深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在中美“科技冷战”长期化的背景下,着力构建新型国际科创合作格局,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合作共赢,为科技创新弯道超车提供新的发展引擎。

2、创新驱动、前瞻布局。始终将“创新”理念作为园区开发建设及产业发展主线,在城市更新方面,先行先试海绵城市、BIM等前沿领域;在产业发展方面,前瞻性布局并实施一批产业项目、科研项目和平台项目;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同步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智慧城市综合门户、智能交通等云服务应用平台;在资源集聚方面,统筹配置高端人才、引导基金、政务服务等创新生态体系。

3、机制有力、保障落实。为推进转型发展,我区设立“桃浦地区转型发展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成立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管委会和中以(上海)创新园管委会,由区领导担任主任,下设办公室,管委办和智创城合署办公。建立由区主要领导牵头的常态化土地收储联席会议机制,结合原有的土地收储工作指挥部、区土地定价小组、规划土地领导小组,形成完善的工作体系。坚定落实资金保障机制,““十三五””共投入开发资金330亿元,各类融资、财政资金均及时到位。优化形成招商引资机制,与桃浦镇、临港合资公司通力合作,打造“统一团队、统一资源、统一政策”的招商引资平台。

4、多方联动、统筹协调。建立区企、区校、市区联动模式,全方位、高水平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和功能导入。区企合作方面,与临港集团组建了合资公司,与华谊集团合作开发、统一收储,与360集团、睿创微纳等企业共同构建园区创新生态;市区合作方面,由市科委下属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桃浦智创城公司、雷哈韦、华师大等机构共同合作,成立上海中以创新促进中心。

(二)存在问题

1、土地出让进度存在不确定性。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及产业税收联动的多方要求,对土地出让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十三五””前期,商办用地出让面积基本符合规划预期,科研、住宅用地进展更为科学合理,但基于内外部环境影响下的整体经济环境不确定性,高质高效出让任务依然较重。

2、项目建设速度有待加快。受制于宏观形势不明朗、企业扩张意愿较弱等外部因素,住宅、科研项目均未开工建设,与““十三五””排期尚有差距。但E4、615、616等地块均在积极推动出让,603、604、605商办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基本符合““十三五””中期规划调整预期。

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方面,由于区域统筹建设安排,方渠路、甘凉路等至少17条配套道路需要根据项目需求实施推进,总体进展还需加快。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原计划2018年下半年至2020年启动的基础配套设施约4处,含养老设施、文化设施、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各1处,目前由于市级层面审批及区级层面协调问题,虽然积极推进,但仍存在短板。

4、市级专项政策配套机制还不完善。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作为市政府、区政府重点工作,市级相关针对性政策尚未出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重大创新项目的落地引进、招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提升,也不利于推进中以(上海)创新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十四五””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全球竞争优势重塑,中美战略博弈更为激烈,“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创新迎来“倒逼机遇”

当前,世界呈现竞争优势重塑、经贸规则重建、力量格局重构的叠加态势。中美贸易摩擦呈现更全面、深入、系统的特征,其本质是“科技冷战”,美政府试图通过经济手段,阻断中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因此,重构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形势,自主创新能力更是上升成为我国形成非对称优势的关键所在。桃浦智创城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前沿阵地,在全球治理格局重塑背景下,要牢牢把握深化高科技领域的开放创新合作的历史机遇,吸引各方资源加速集聚布局,积极承载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战略。

2、新发展格局方向明确,长三角一体化规划加速落实,要素流动加速松绑、区位优势无可比拟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成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在新发展格局中,桃浦智创城处于上海“西大堂”门户区,对外将依托G42、沪宁铁路,成为长三角高端智能制造走廊的起源点,对内将凭借中心城区腹地优势,成为张江、临港等园区基础研发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在新发展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下,园区“内联外引”优质要素的节点能力将进一步放大,可以依托长三角资源配套优势,共建协同创新的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联动、集聚、辐射平台作用,打造成为服务国内大循环、辐射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功能性节点。

3、全市全区转型发展持续深入,桃浦“大衣料子”基础最好、条件最优

““十四五””期间,上海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四大功能”将进一步强化,与此同时,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克难期。全区的空间战略也进一步聚焦,明确提出要全面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加快城区空间协调发展,打造“一带一心一城”的空间发展布局。桃浦智创城4000多亩宝贵的空间资源是中心城区难得的“大衣料子”,已经成为全市五大重点地区中的首发成熟区,也是全区“一带一心一城”战略聚焦区,应依托普陀与临港集团形成的高水平开发合力,尽快推动优质资源集聚,充分体现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发挥“示范区”与“样板间”的实践引领作用,有力承载全市和全区科创和开放两大功能的实现。

(二)挑战

1、全球格局动荡变革,要素集聚存在新风险、新压力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不可避免、全球化和国际合作态势可能倒退,全国各城市对高端要素的争夺愈发激烈,桃浦智创城未来在要素集聚和产业发展方面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及竞争压力,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2、战略层级不断提升,园区发展面临新使命、新要求

桃浦智创城作为全市全区转型发展的“一面旗帜”,承接了“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国家战略及“国际创新城”的市级战略,国际创新要素都将在这里聚集、交流、辐射。这不仅要求园区更高效率“出载体、出形象”,肩负起全市发展大局中“树立标杆、打造亮点”的新使命;更要求园区瞄准“东有张江科学城、西有桃浦智创城”,在国家层面加大对外开放合作的深度及广度,发挥科创功能的引进及溢出效应,如何切实增强科创功能及创新产出,深度服务科创强国战略,将是园区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3、转型发展仍在探索,开发建设不断遇到新变化、新需求

当前,桃浦智创城仍处于建设初期,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智慧城市还在探索阶段。中以(上海)创新园的落地,已经对园区载体建设的速度及功能产生新变化,对国际化的服务设施及管理标准等形成了新需求,各项规划设计、生态环境、建筑风貌也都在适时向更高标准调整。随着后续更多高能级产业、平台、住宅及政务项目的布局,如何围绕中以(上海)创新园创新链引导产业链,如何前瞻性布局人口大规模导入后的生活配套,如何优化管理服务及运营维护,都将是园区开发建设中面临的动态难题。

4、区域环境仍有短板,区域发展需要兼顾补旧账、新投入

作为曾经的老工业区,区域内基础设施欠账多、路网结构不完善、铁路高速阻断大、周边环境有硬伤,需要通过解决外环改造、高速抬升、铁路并线等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快速补齐当前短板。同时,要实现“国际创新城”的高站位发展目标,并在周边虹桥开发区、临空开发区、市北高新区、张江科学城等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取得重大产业项目优选进驻绝对优势,更需要对标国际化、现代化城区架构,高品质新建基础设施、载体楼宇,高能级引入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这对园区的资金及人力投入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 ““十四五””重点难点问题

(一)开发建设进度与设施配套程度尚需协调

 ““十四五””期间如何协同土地开发、项目建设与配套设施建设进度仍待研究。一是重大功能性项目前期建设进度略缓。““十四五””期间,仅603、604新建、605地块、606地块商办项目能确保建成,其他项目处于开发建设期,园区“出载体”速度与区委区政府要求尽快“出形象”“出功能”的目标尚待匹配。二是拓展区土地收储存在压力。拓展区土地收储存在权属复杂、历史遗留问题较严重、收储成本高等问题,为土地收储工作开展及资金配备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落地时间待加快。沪嘉高速抬升、金昌路外环匝道等重大项目仍在推进,园区南、北、西三面对外联通受阻,内部道路较密集,且大多承载过境交通,难以同时实施大规模改造,与智慧设施建设要求相同,均需要配合具体项目落地进程来推进。因此,基础设施及重大公共服务设施落地时间节点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园区国际化、智慧化的高标准形象呈现。

(二)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环境政策现状有待适应

 ““十四五””期间园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与整体经济环境、产业生态环境、政策环境的适应性仍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龙头项目引进有待加快。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国际贸易局势等因素影响,企业现阶段扩张需求不显著,且全市乃至长三角各园区同质化竞争较严重,桃浦智创城当前优势仍不明显,龙头项目引进存在一定压力。二是产业生态水平仍待提升。基于桃浦地区工业经济引发的产业业态低端和基础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区域周边功能形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对桃浦智创城整体形象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三是政策保障亟待完善。目前产业发展、人才吸引等“国际创新城”专项配套政策暂未出台,对优质产业引进的支撑力度不足,仍需国家及市级层面政策引导。

(三)园区后续运维管理机制匹配性仍待优化

 ““十四五””期间,园区后续管理机制匹配性仍待优化适应。一是经济社会管理协调机制有待创新。园区后续区域性管理职能的责任划分还未完全明确,这将对园区管理与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领域的协同管理产生影响。二是中以(上海)创新园国内外沟通机制有待健全。由于中以合作需要长期、频繁与国外进行交流,全国、全市、全区、开发公司等各层面以及科委、商务委、投促中心等各条线的联络体系仍待协调,国内外一线沟通联络、协同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健全,对海内外招商服务队伍的国际化、专业化能力需求也更为突出。三是开发建设前沿领域的运营维护机制有待探索。智创城在中央绿地、高端商办、住宅项目等各领域均开展国际先进科技成果的先行先试,综合运用BIM、海绵城市等前沿技术,但国内尚没有系统化运行先例,后续运营维护困难也难以预见。

(四)中以创新园科创功能引领辐射性有待加强

 ““十四五””期间,中以创新合作模式仍待明确,通过国际合作提升自主创新实力的成效难以预期,中以(上海)创新园在项目引进、成果转化、资源整合带动方面的辐射引领性仍待加强。一是科技创新类项目引进存在压力。由于以色列较倾向市场化,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如何多元化、高质量地引进优质科技创新类项目存在不确定性。二是技术向市场转化面临挑战。以色列具有先进技术的绝对原创优势,但本地创新产业化服务体系、产业化承接能力尚未充分健全,在技术向产业转化及挖掘市场效益方面,专业人才及服务水平均有待优化。三是对国际创新资源的集聚作用有待发挥。作为国家层面的科创战略,中以(上海)创新园如何与德国、英国等其他国家的科创资源产生联动效应,如何吸引国际范围内的原发性研发成果转化等,仍然有待观察研究。

五、““十四五””总体考虑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赋予上海新的战略任务和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总目标,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按照“出载体、出形象、出效益”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形象功能双凸显,经济产出出规模”工作主线,对标黄浦江两岸开发标准,坚持创新引领、开放联动、高品质开发、产城融合,着力加快规划建设,加快项目引进,加快形成创新生态,做好开发建设与功能打造同步推进、产业导入与发展生态同步推进、基础设施与服务配套同步推进,以更快速度、更高品质,推进区域“脱胎换骨”转型,围绕打造“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目标定位,初步完成核心区建设和东拓区基础性开发,形成桃浦地区的转型发展雏形,为全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和全区“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把创新作为桃浦智创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注重应用BIM、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前沿领域新技术和新理念,吸引各类国际创新要素集聚,提升智创城开发建设和创新园区管理水平。

坚持开放联动。积极借力“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激发开放创新活力,推动园区融入上海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强市、区联动与区、企协作,有效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实现多方参与、优势互补、开放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园区高水平发展。

坚持高品质开发。注重“能快则快”的高效开发原则,切实做好土地出让和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注重高质量开发标准,对标最高标准,坚持品质优先,高标准建设一批创新园区、商办楼宇和功能平台,打造集数字、绿色、开放、创新理念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智慧城市。

坚持产城融合。充分体现绿色生态,重点加强中央绿地合理开发利用,发挥中央绿地对桃浦地区和周边发展的提升作用,拓展生态空间规模、完善形态功能布局;落实“小尺度、高密度、人性化、高贴线率”设计要求,合理设置科研、商办、公共服务、配套服务等功能,把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人性化的先进理念落到实处。

(三)功能定位

1、总体定位:“一城两区”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明确要求和区委区政府“一带一心一城”的定位,““十四五””期间,要抓住发展机遇,凝心聚力推动桃浦智创城向国际创新城的总体定位发展迈进,推动桃浦地区实现脱胎换骨发展,打造成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抓紧抓实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培育提升产业项目创新策源能力,加速形成科创主体多元化、创新经济规模化、创新生态体系化、创新服务精细化,着力把桃浦智创城打造成与浦东张江科学城遥相呼应的重要节点,形成“东有张江科学城,西有桃浦智创城”的科创功能区格局,以更强大的创新能力支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服务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更新理念、解放思想、提高站位,贯彻落实桃浦地区转型升级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按照“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人性化”的先进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区建设和治理的智慧化水平,把低碳、节能、绿色、生态融入城区规划建设各方面,最大程度体现人性化的城市发展理念,高水平规划建设文化、教育等配套服务设施,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提供“桃浦样本”。

2、产业定位:“两大方向、三大集群”

——聚焦创新经济、总部经济两大功能融合方向。以长三角产业需求为牵引,设立高能级联合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总部型企业,导入新兴领域龙头型企业,掌握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核心技术,推动创新经济与总部经济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服务全国、全市、全区科技创新战略大局。

——打造“智能科技、智造研发、生命健康”三大产业集群。紧密结合全区三大重点产业,依托平台和资源优势,聚焦互联网信息、人工智能应用、智能硬软件研发、智能安防、医疗医药科技和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以“智能科技”为核心,形成“智造研发+生命健康”的联动发展体系。智能科技: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安防、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终端、互联网安全等产业链条,集聚智能科技高新技术企业,以5G技术推动智能化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日趋提升。智造研发:集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促进前沿创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深度推进互联网信息、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壮大。生命健康:发展跨学科联合应用的高科技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医疗设备、医疗保健信息技术、生物材料、生物信息学、远程医疗等子行业的国际创新技术吸收转化,培育一批跨国及本土“隐形冠军”企业。

(四)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桃浦智创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成“国际创新城”,功能基本显现、内涵持续深化、品牌影响扩大,为全市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重要支撑。基本形成“一个形象、四个体系”,即:核心区域功能载体品质化特征凸显,便捷通达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区形象加快显现;中央绿地的文化休闲融合功能持续凸显,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宜居宜业服务体系明显改善;智慧园区架构全面搭建,运营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园区管理体系更加成熟;功能引领、生态支撑的创新体系更具影响力;创新经济、总部经济集聚效应明显,贡献全区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具体目标如下:

——城区载体形象加快显现。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智创TOP综合体(604、605、606等为代表的品质型商办项目)等项目建设,形成可交付商办面积约78万m2;土地出让高质量推进,““十四五””期间出让面积达到约280万m2,至““十四五””期末,商办用地出让率达到98%,科研用地达到100%,住宅用地达到95%;核心区道路网络基本形成,道路管线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完成率达到70%,金昌路匝道辟通、沪嘉高速抬升等重大工程项目启动建设。

——宜居宜业服务体系明显改善。绿色生态城区持续创建,低碳节能水平保持全市领先;中央绿地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休闲功能进一步发挥;文化中心、医院、养老院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项目全面建设,部分租赁住房可以投入使用,集聚高端人才的宜居环境更具吸引力。

——园区管理体系加快成熟。以5G技术为引领的智慧道路、智慧河道、环境监测等项目基本建设完成,智慧城市综合门户等应用平台开始启用,智慧城市运行体系基本成熟;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基本顺畅,“一门式”政务服务体系顺利运行,国际化城区社区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企业及市民服务体系更加便捷。

——创新引领体系更具影响力。以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产业项目为引领的创新体系全面构建,引进创新创业主体及龙头型主体,与以色列及长三角协同创新成效明显;科创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功能平台、研发平台达到5-8个;创新创业氛围逐渐浓厚,各类活动辐射力持续增强,“东有张江科学城,西有桃浦智创城”的创新引领发展局面初步形成。

——产业支撑体系基本形成。利用研发中心、商办中心等载体,打造“智能科技、智造研发、生命健康”三大产业支撑体系;招大引强及安商稳商卓有成效,力争累计引进总部企业项目至少3个,研发总部3-5个;功能产出效益明显,产业生态更加健全,对全区经济转型贡献更加突出。

表4 ““十四五””时期桃浦智创城发展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5年

开发建设

1

累计出让面积(万平方米)

280

2

累计可交付商办面积(万平方米)

78

3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完成率(%)

70

创新功能

4

公共科技服务及研发平台(个)

5-8

产业集聚

5

累计引进总部企业项目(个)

≥3

6

累计引进研发总部(个)

3-5

六、““十四五””主要任务

(一)持续推动高水平土地开发

1、推进规划优化调整。配合桃浦推进办、区规划资源局加快推进大桃浦地区规划调整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桃浦地区下阶段发展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指示,深入分析和思考大桃浦地区在““十四五””以至更长远时期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上海整体发展中的定位目标要求,聚焦新发展理念落实、新发展格局构建和高质量发展,重点研究大桃浦在上海的发展定位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要求,开展以“1+N”为特点的规划体系、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研究,争取2021年内完成。同时,加快拓展区控详规划修编工作,力争2021年获批。

2、积极推进核心区土地出让。在规划调整获得批复的前提下,加快土地出让工作。计划““十四五””期间核心区出让土地约280万平方米(具体以规划资源局出让计划为准)。其中:

2021年:力争完成约40万平方米科研用地出让。①核心区西南角抓紧出让。加快推进西南角土地615、616地块科技研发出让,在桃浦推进办和区规划资源局支持下,力争年内实现出让;②018-02地块出让。积极推进018-02科技研发地块出让,力争年内完成。

2022年:力争完成至少约114万平方米商办、住宅、科研用地出让。①613捆绑地块力争完成出让。②核心区西北角全力出让。结合产业招商,加快核心区西北角科技研发出让。

2023年-2025年:按照成熟一块、出让一块原则,全力推动核心区其他地块土地出让工作,推动桃浦智创城早出形象、早出效益。

表5 2021年-2025年核心区土地出让计划表

序号

年度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万㎡)

1

2021

615、616、018-02

40.4

2

2022

613捆绑出让

114

3

2023-2025

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出让

100-125

备注:实际以规土部门土地出让合同为准。

桃浦智创城图片1.png 

 

图1  2021—2022年土地出让计划

3、推进拓展区土地动迁和腾房交地。目前桃浦智创城区域面积拓展为约10平方公里,除4.2平方公里核心区外,其余为拓展区。由智创城公司牵头制定拓展区动迁计划,根据上报规划统计,目前拓展区须收储/征收土地约1750亩,涉及拆除各类房屋约100万平方米。计划“十四五”期间基本完成拓展区动迁工作,其中2021年底完成至20%,2023年底完成至50%, 2025年底完成至80%,剩余适时启动征收程序,并适时启动拓展区土地出让工作。

表6拓展区2021年-2025年土地收储计划表

序号

年度

完成目标

备注

1

2021年

完成至20%(总的收储土地百分比)

祁连、黄家花园等

2

2022至2023年

完成至50%(总的收储土地百分比)

主要以国企、集体土地为主

3

2024至2025年

完成至80%(总的收储土地百分比)

国企及民营企业为主

(二)重点实施高效率项目建设

1、重点推进房地产项目建设。(1)深化推进商办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加快核心区东南角建设,重点推动603、604新建、605、606地块等已开工商办项目,确保2025年前建设完成603、604、605、606等地块,形成可交付总建筑面积约78万平方米(不含地下面积);““十四五””中后期,力争实现613捆绑项目、091-06等商办用地项目开工在建。(2)着力推进科研项目建设。在119-01地块开工基础上,““十四五””前期,加快启动615、616等地块研发项目建设,中后期力争启动002-01、005-02、006-01等地块研发部分实现在建。(3)积极推进住宅项目建设。率先推动613捆绑项目等住宅部分启动施工,““十四五””中后期,全面启动已出让住宅地块开工建设,““十四五””末期,力争实现2-3个项目建成交付,2-3个项目进入结构封顶预售阶段。

表7 2021年-2025年智创TOP综合体交付时间计划表

年份

交付时间

地块

交付面积(㎡)

合计面积(㎡)

备注

2021年

6月

605

7.9万

7.9万

一期

2022年

5月

605

10.8万

10.8万

二、三期

2023年

3月

603

6.7万

6.7万

77/78号地块

2024年

3月

604

7.5万

29.4万

新建建筑

3月

603

21.9万

603其余地块

2025年

12月

606

18万

18万

606全部地块

合计

/

72.8万

/

2、全面完成中央绿地建设。2021年,完成中央绿地二期整体景观工程建设,推动中央绿地整体生态功能全面显现。探索中心城市生态城区建设新模式,打造中央绿地文化休闲核心功能,为各类公共交流、创意市集、文艺体育活动提供场所,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城市社区,打造成为现代、生态、可持续的区域开发经典案例,配合区文旅局、区体育局积极建设普陀冰上运动中心和生态旅游区。

3、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改造。优化区域内交通路网,重点加强标志性功能项目周边区域交通连接,基本完成智创城骨干路网更新改造;加强对外交通连接,力争推动市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争环线金昌路立交改造工程、沪嘉高速抬升工程等尽快启动。(2)加快河道水系建设改造。注重绿色生态水系环境打造,完成新开一号河建设。(3)加快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改造。推进中央绿地雨排水泵站及调蓄池建设,尤其是加快雨排水系统外部骨干管网建设,为市政道路改造创造条件;新建110KV变电站二座,新建次高-中压天然气调压站一座,新建分布式能源站一座;结合中央绿地、规划河道和排水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表8 2021年-2025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表

项目名称

具体实施项目

进度计划

市政道路

桃惠路(真南路-绿松路)

2021年启动

绿松路(桃惠路-永登路)

2021年启动

桃松路(山丹路-敦煌路)

2021年启动

绿松路(武威路-永登路)

2021年启动

绿棠路(桃菊路-武威路)

2021年启动

桃竹路(景泰路-绿棠路)

2021年启动

武南路(真南路-山丹路)

2021年启动

桃清路(绿松路-祁连山路)

2021年启动

米桥路(方渠路-绿松路)

2021年启动

乐创路(绿兰路-景泰路)

2021年启动

敦煌南路(真南路-金昌路)

2021年启动

常和东路(祁连山路-绿棠路)

2021年启动

玉门路(桃惠路-古浪路)

2021年启动

景泰路(桃惠路-古浪路)

2021年启动

翰景路(桃惠路-永登路)

2021年启动

桃沛路

2022年启动

瓜州路

2022年启动

绿芳路(桃惠路-古浪路)

2022年启动

方渠路(武威路-永登路)

2022年启动

桃乐路(方渠路-祁连山路)

2022年启动

真南路(武威路-祁连山路)

2022年启动

甘凉路

2022年启动

鸣沙山路

2022年启动

市政立交

沪嘉高速抬升(市级项目)

力争2025年前开工建设

外环线—金昌路立交(市级项目)

力争2025年前开工建设

河道水系

新开一号河建设

2020年开工,2023年建成

市政配套设施

排水设施

新建雨水泵站调蓄池及配套管网

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

供电设施

新建110KV变电站2座

2022年开工,2025年建成

供气设施

新建次高-中压天然气调压站1座

2022年开工,2024年建成

供能设施

新建分布式能源站1座

2025年底前建成

备注:该计划最终以建设批复为准,后续道路建设根据土地出让和建设部门计划适时推进

4、着力推动产城融合配套设施建设。(1)加快弥补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短板”。合理规划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建成一批文化设施(桃浦文化中心)、体育设施(普陀冰上运动中心)、医疗福利设施(医院、养老院)、学校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形成设施布局合理、服务功能完善、品质国际一流、运营智慧高效、文化特色鲜明的公共服务体系。(2)加快布局特色商业设施。在603、605地块引入辅助性的休闲商业,打造新型商圈商业模式,积极导入体验经济、线上线下融合商业、白领经济等业态类型,为区域内商务人士及周边居民提供消费娱乐场所,营造现代化、便利化、国际化生活环境。

表9 2021年-2025年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推进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具体实施项目

完成时间进度表

1

文化设施

桃浦文化中心

完成出让后适时启动建设

2

体育设施

普陀冰上运动中心

““十四五””中期建成

3

医疗福利设施

1所医院, 1个养老院

养老院2021年启动,医院2025年前启动

4

教育设施

小学

完成出让后适时启动建设

5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新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座

完成出让后适时启动建设

(三)深化推进高标准园区管理

1、推进智慧园区建设。(1)统筹推进园区平台建设。搭建智慧城市运用中心、大数据平台及智慧城市综合平台,建设形成以道路管理、河道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等为内容,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统一协调、联动处置为目标的智能化管理平台,推动园区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2)结合重点项目打造智慧标杆。结合桃浦科创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积极实施智慧楼宇建设,通过多样融合 AI 算法来赋能建筑,打通终端交互与数据共享,实现智慧城市精细化应用;(3)协同推进园区风险管控智能化。促进空气、噪声、水质、水位、土壤、温湿度等环境监测高度智能集成,有效提升园区生态智慧监测和风险管控水平。

2、构建园区经济社会管理协同机制。(1)强化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十四五””期间核心区工作重心转移到项目开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推进办体制机制,做实推进办职能;加强开发建设中的精细化管理,保障工程质量和品质;加强项目实施中的安全管理,不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坚决杜绝施工中的安全隐患,严守安全底线。(2)完善园区社会治理。加快厘清推进办与桃浦镇、园区管委办之间的关系,建立人口导入和“一门式”政务服务管理体系,加强市容环境管理、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维稳等方面的协同联动管理,形成园区公共事务管理长效机制。(3)探索公共事务社会化管理机制。探索将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社会治安等园区公共事务,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或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形成互助合作、高效协同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

(四)着力实现高能级产业集聚

1、聚焦发展总部经济,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聚焦产业定位和功能导向,依托603、604、605、606等重点商办项目载体,形成具有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总部基地。加快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结算总部、研发中心、营销总部等功能性机构集聚,力争至2023年引进总部企业及机构1-2个,研发总部2-3个,至2025年累计引进总部企业及机构至少3个,研发总部至少3-5个。加快引进培育上市公司及独角兽企业,力争培育1-3家独角兽企业,至少1家上市公司。发挥国际组织在全球资源整合和高端人才集聚方面的优势,支持吸引科技、知识产权等领域国际知名组织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吸引国内知名企业特别是长三角民营企业设立地区性总部和研发中心,重点吸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进驻。

2、全面推动创新经济,有效提升产业能级。聚焦发展智能科技产业,围绕“国际创新城”总体定位和发展人工智能领域特色产业,努力集聚国内外一流的创新机构和科技企业,打造覆盖设备、控制、网络、应用、数据、安全等智能产业生态区。积极导入智造研发产业,依托中以(上海)创新园,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智能制造、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等领域,着力吸引在国际、国内有领先度的研发服务企业入驻。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依托以色列技术优势吸引投向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优质项目,依托同济医学院,集聚国内外知名生命健康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同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园,加速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快速形成集聚。

3、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加速完善产业体系。按照区政府对桃浦智创城招商引资的相关政策要求,持续推动、睿创微纳、城投上境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产税。在此基础上,主动出击、借力借势,与临港集团等开发主体通力合作,以土地资源、项目资源和政策资源为依托,研究新办法新手段,吸引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符合产业导向的好企业、好项目,形成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

(五)加快形成高质量科创功能

1、全力推进中以(上海)创新园创新引领发展。(1)打造创新合作空间。加快推进603、604、605、606地块载体开发建设进度;积极引进总部型创新企业,集聚培育产业链上下企业,服务上海及长三角相关产业创新与经济转型,至2023年引进创新创业主体60个,龙头型创新经济主体10-15个,至2025年累计引进创新创业主体100个,龙头型创新经济主体15-20个。围绕技术研发、转化和孵化,集聚一批原创性国际知识产权,有部分实现技术成果转移应用,建立中以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基地、中以技术转移服务集聚区、中以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努力将中以(上海)创新园打造成为中以创新合作示范区、国际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地、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增长极。(2)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以以色列海法大学等高校项目为切入点,带动中以技术双向转化。以建立以色列创新资源库为起点,探索建立国际创新资源库,汇集国际科研成就、创新政策、专业展会等资源。会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区科委等相关机构,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城市中以合作的联动,适时开展交流活动,联动创新资源集聚,努力打造长三角中以创新平台合作网络。会同360集团建立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成立国际云安全联盟(CSA)。积极引入国际化资源,推动国内外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开展技术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合作。

2、着力构建国际创新城创新生态。(1)完善科创服务体系。支持国内外机构在园区设立推进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知识产权、风险投资、会计审计、法律事务等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互为配套的创新生态链条,力争构建5-8个公共科技服务功能平台、研发平台。推动国际人才服务、企业服务、金融服务等集中在区内布局,“一站式”服务体系顺利运行。(2)激发创新人才活力。加大重点领域、行业引智力度,引进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积极为引进人才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鼓励外资研发中心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3)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推动国内外多方合作,争取更多国际科技组织或其分支机构落户园区,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园区设立实验室、研发中心、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鼓励并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承担政府科研项目。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成果,支持园区机构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跨境研发等方面进行试点。

3、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强化交流互动,打造“中以创新活动周”,定期举办中以创新创业、需求对接等技术路演、小型沙龙等交流活动,协调推动中以科技合作活动(包括论坛、对话、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数字创新大会等)定期或者永久落户在中以(上海)创新园,在海外扩大中以(上海)创新园影响,吸引以色列青年或中国留学生在桃浦创业,营造中以合作交流氛围。注重宣传推介,以桃浦智创城重大项目和中以(上海)创新园为宣传重点,主动跨前一步,积极与线上线下媒体开展合作,丰富对外宣传展示的平台载体,不断更新完善园区宣传册、宣传片,擦亮区域品牌形象。

七、保障措施

(一)优化体制机制

完善机制、联动创新。进一步完善国际联动的体制机制、部市联动体制机制、市区联动的体制机制、区企联动的体制机制、园区管理和运营的体制机制、资本联动的体制机制,共同推进桃浦智创城和中以(上海)创新园体制机制建设。市区合作、协调推进。积极争取建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市区合作协调模式,针对重大基础设施、土地出让、项目布局等问题,定期开展座谈会商,协调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创新功能性平台项目优先落地桃浦,尽快破除区域发展重大制约。区企合作、统筹开发。适时优化完善土地出让机制,持续协调市级市政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充分发挥临港集团与漕河泾园区开发的专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做实企业服务、园区管理相关经验的复制借鉴;发挥央企及市属企业的积极性,做好大型企业及项目的市场信息互通,进一步将开发资源、资金、队伍等优质资源集聚。

(二)加强政策保障

先行先试创新政策。争取市级出台产业集聚、人才发展、创新转化等“一揽子”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创新制度成果复制推广。探索灵活性用地政策。探索实行创新的土地使用方式,增加土地利用的兼容性和城市规划的灵活性,适度提高桃浦智创城核心区C65科技研发用地的容积率。优化高端人才服务政策。针对国际技术专家、创业人才、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及国内高端人才,进一步完善优化在人才公寓、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全力吸引各类人才集聚。

(三)落实资金支持

加大开发资金支持。协调市、区两级对拓展区土地收储、生态修复资金及核心区配套开发资金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开发建设进度。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的中长期融资优势,支持重大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强政府引导资金支持力度。研究设立政府创投和产业投资开发基金的可行性,借鉴以色列产业基金以政府表决权换优先退出权、共担风险、让渡收益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鼓励新型金融机构服务创新。依托科技金融优势,支持企业项目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引进国内外PE/VC机构、科技银行等,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在企业孵化、股权质押等方面的保障功能。

(四)提升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配套资源,引入优质高能级医疗机构,加快完善养老等专业机构,尽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完善满足白领、居民、高层次人才等多元人群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全面优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国际创新城的招商及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大国际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引进力度,实现项目洽谈、签约、注册、落地的全过程服务,提升园区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园区宣传推介。借力全市海外招商部门,建立海外推介招商常态机构,联合国内外机构召开投资说明会,依托各类赛事、活动的组织举办,强化园区的品牌定位。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