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5月16日

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普陀园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

 

前  言

2012年12月,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准同意创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普陀园(以下简称“张江普陀园”),作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地),纳入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范围。普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张江普陀园的发展,成立了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及其办公室,积极推进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张江普陀园由北区块(包括桃浦科技智慧城、未来岛科技园、真如铁三角科技园、同济科技园沪西园区)和南区块(包括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华东师大科技园、天地软件园、新曹杨高新园、谈家28文化信息港(曹杨)、武宁科技园和上海化工院“长风科技园”)等组成,规划总面积约10.20平方公里。

为深入贯彻《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的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普陀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张江普陀园的战略部署,更好地发挥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张江示范区”)的品牌和政策优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背景与形势

新时期,国际国内经济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深入推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步伐也正在不断加快,张江普陀园建设正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从国际看,金融危机重构了全球产业与科技竞争新格局。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合理格局逐渐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突破,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正经历重大变革,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仍然是全球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机器人、智能制造、大数据、基因工程等技术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张江普陀园创新资源密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能巨大,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一轮科技竞争。

从国内看,我国处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张江普陀园要加快探索“科创驱动强实体、创新发展促增长”的发展模式与路径,在我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上海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坚持先行先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率先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肩负着率先推动产业转型的重任。以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按照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繁荣创新之城。上海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服务于国家战略,按照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普陀区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普陀区围绕上海市委“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总方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区委提出了“一轴两翼”功能布局,尤其是区委、区政府支持科创28条的正式颁布,有力推动了全区服务创新、服务企业、服务人才的政策供给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开创区域转型发展新局面。

面对新阶段、新常态,张江普陀园作为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的重要载体,必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二、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基础条件

张江普陀园紧紧抓住上海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契机,深化创新内涵,营造创新环境,稳步推动张江普陀园建设。2015年,园区内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51亿元、利润23.65亿元,实交税金55.1亿元,当年申请专利1950件,其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占申请总量的87.26%,当年授权专利1141件。

创新资源有效汇聚。在张江普陀园,桃浦科技智慧城、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中环商贸区正加紧建设,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重点实验室、天地软件园GoogleAdWords上海体验中心等相继落户,目前已集聚了8家科研院所、1家985高校、2家大学科技园,2家市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市级以上资质产品检验检测机构、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4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张江普陀园,涌现出城市交通智能路网的关键技术及应用、茂金属聚烯烃催化剂核心组分的开发与产业化、计算机网络信息分析取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重大工程、高效率电动机设计制造及测试技术、高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专用树脂和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产生MPF电商包件处理系统、基于RFID技术的普通邮件传输质量检测系统、基于网络化控制技术的智能电网用户端能源管理系统等创新产品。国内首套达到不确定度测试要求的高效电机测试系统、国产化人工耳蜗等创新产品已实现销售,麝香保心丸、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等重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据重要份额。

创新创业环境优化。依托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等创新资源,普陀园创新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普陀园现有市级创新创业苗圃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6家,累计孵化企业308家,已有42家科技企业从孵化器毕业进入科技园区。“谈家28文化信息港(曹杨)”正建立科技加速器,打造科技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服务链。此外以多家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为依托,组建了“复星医药抗体药物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改性塑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上海智能电网终端用户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中小型电机及系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立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效合作模式和运作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效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是园区科技型企业规模偏小偏弱。园内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缺少带动力强的核心企业和龙头企业,尤其是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为数不多。

二是园区科创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健全。张江普陀园内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缺乏良好的联动共享机制,服务平台的功能尚未齐备,技术服务平台的知晓率、开放度不足,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共建、共享、共赢意识缺乏。

三是园区创新主体分类管理和服务不够精准。园内科技型企业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园区管理主体对这些企业的分类管理不够明晰,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服务不够。各分园资产归属不同、股权结构较复杂,运营过程中往往更多关注股东的利益,重租金、轻服务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主动融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战略目标,高度聚焦“一轴两翼”科技创新功能布局,致力打造“武宁创新发展轴”。以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为重点,着眼“四新”(即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经济定位,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努力把张江普陀园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功能区之一,建设成为“科技产业贡献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科技创新环境优化、科技人才安居乐业”的创新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张江普陀园实现企业总收入800亿元,上缴税收达到100亿元。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将张江普陀园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产业承载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的先行区域。

至2020年末,张江普陀园主要发展预期指标:

——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明显增强。万名从业人员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70件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3.25%。

——产业化和规模经济水平明显提升。企业总收入达到800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左右,上缴税收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2%。

——园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和无线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覆盖率达100%,公共区域WLAN覆盖率95%。

——机制体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科技金融、股权激励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探索一批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人才队伍建设和环境优化取得明显成效。

主要发展预期目标


指       标

2014

2015

2020

知识创造和孕育创新的能力

1、万名从业人员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件)

230

247

370

2、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

2.05

2.25

3.25

3、国家级研发机构数(个)

14

14

20

4、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个)

48

54

65

产业化和规模经济水平

5、企业总收入(亿元)

401

451

800

6、增加值(亿元)

55

65

110

7、税收(亿元)

48.66

55

100

8、建成土地单位面积营收(亿元/平方公里)

42.7

47

70

9、建成土地单位面积税收(亿元/平方公里)

5

6

10

10、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

69.5

71

76

11、从业人员人均增加值(万元/人)

23

26

41

12、国家级产业服务机构数(个)

15

15

16

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13、出口额(亿美元)

1

1

1.5

14、从业人员中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常住人员占比(%)

1.7

1.7

2

15、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总营业收入比例(%)

6

6

8

16、拥有国际有效专利数(件)

16

16

20

17、跨国公司研发总部及研发中心(家)

3

3

12

18、产业集群数(个)

(1)500~1000亿元(含500亿)产业集群数

0

0

1

(2)100~500亿元(含100亿)产业集群数

0

1

4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19、千名从业人员中拥有硕士(含)以上学历人数(位)

82

90

113

四、重点任务

到2020年,张江普陀园重点工作任务如下:

(一)聚焦重点地区,全力促进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

围绕以桃浦转型发展为引领的“一轴两翼”科创空间布局,聚焦桃浦科技智慧城核心区域的发展建设,致力于将桃浦地区建设成为上海西北中心城区具有引领性的现代化城区,集聚创新要素,全面发展科技和现代服务业,建成总部经济引领、“四新”特征显著、“智慧、智能、智力”集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引领和带动普陀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加快形成以智慧安防产业为重点,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领域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积极打造智慧安防产业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能源智能管理、节能产品研发等节能环保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研发、远程医疗服务等生命健康产业。大力推进国家质量追溯与防伪数据中心、CETC安防研发基地、中节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园企合作,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附加值高、在行业中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企业地区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管理服务中心,努力打造成为“产城深度融合、低碳绿色生态、城市设计人性化”,具有集聚和辐射力的科技智慧城,使之成为城市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典范。

(二)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重点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引进与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等新兴产业。努力在产业培植、产业集聚、产业延伸、产业品牌上实现新突破,提高科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深化市区合作和院企合作机制,以张江普陀园为载体,积极承接国家、市科技重大专项与产业攻关项目,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强化龙头企业的集聚机制,在集中扶持区域优势产业领域龙头企业的同时,根据龙头企业需要,通过定向孵化、定向引进,加快中小企业集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推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向产业领域加速渗透,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聚焦产业链建设,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在智慧安防、智能电网、嵌入式软件、教育科技等行业培育出一批领军企业。进一步推进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体建设,加快形成行业应用软件、电商技术服务、手游动漫等特色信息服务业。

高技术服务业。立足我区大院、大所、大学等科研资源优势,集聚培育一批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新型研发组织和龙头企业,促进研究开发、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化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依托区内产权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等服务,构建多层次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积极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体系,开展专业化、全链条的综合科技服务。推动机器人检测认证与标准化、智能化轨道交通专业服务平台等一批基于移动互联应用、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研发设计和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链。

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以突破智能制造及机器人技术及产业发展瓶颈、推动系统集成的规模化应用为重点,瞄准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系统等功能零部件,以及传感器、视觉系统、执行机构等基础零部件技术研发设计,扶持机器人领域的操作系统、大脑模块以及底层软硬件一体化平台开发建设,聚焦机器人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在教育、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推广,促进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企业的集聚。推动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合力共建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与智慧照明产业园相呼应,着力打造长征智能制造创新功能区。

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适应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加快推进上海化工院“长风科技园”等实体建设,发展催化新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新材料,高温合金、高性能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开发新型特殊结构高性能复合材料一体化制备工艺,推进复合材料向高性能、低成本、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开展微纳米结构光学薄膜等纳米、超导、智能基础材料研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并推进其产业化。

生物医药产业。发挥桃浦地区传统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以传统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打造上海生命健康产业园。加快推进“生物医药港”建设,形成以生物医药总部、生物医药研发、药品检测认证以及电子营销等综合性产业园。坚持高端制造与医药研发服务并进,推进上海化工院“长风科技园”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现代中药、化学药物、新型制剂等生物医药关键产品和技术开发,积极发展医疗服务、医用耗材、健康普及服务,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三)优化园区产业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级。

按照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布局,结合我区实际产业特点,加快存量工业用地盘活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整合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产业链,实现“南北联动、融合发展”。

提高土地利用率助产业转型升级。按照“统筹优化、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试点推进”的原则,突出“科学规划、功能完善、资源集约、管理精细”的要求,规划工业区块(104区块)以升级为导向,以工业用地为主导,主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施高端发展,着力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空间。规划工业区块外、集中建设区内的现状工业用地(195区域)以转型为导向,聚焦中环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新曹杨高新园等分园,按规划加快转型,重点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发展与新城建设相融合、与产业链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引导向城市生活功能转变,实施转型发展。

明晰分园产业定位助发展能级提升。北区块以聚焦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成为张江示范区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推进同济桃浦创新创业科技园区以智慧智能、生物医药、工业设计等产业发展;实施未来岛高新园、真如铁三角科技园以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产业规划。南区块以发展“四新”经济为重点,长风生态商务区重点打造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天地软件园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智慧照明等产业;武宁科技园主要发展智能电工及其相关技术领域、智慧交通等产业。结合各园地理位置、已有产业形态,促进产业功能和区域发展规划需求融合发展;协调各园引进龙头企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重大项目,将新增企业导入产业特色鲜明的区域,促进产业资源梯度配置、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加强园区建设质量的引导,建立健全研发链、产业链、服务链和价值链,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园区产业能级提升。

(四)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扶持科技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加快发展智慧照明、标准化服务业等新兴领域产业,以基础较好、创新能力较强、商业模式领先、产权清晰的高科技企业作为主要对象,支持企业展开上市融资、兼并重组、跨国发展,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专利战略和品牌战略。到2020年,亿元产值规模以上的科技企业数量达到12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及培育企业50家。

支持科技企业研发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科技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或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鼓励科技企业承接国家和市科技专项计划,通过科技专项计划实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到2020年,力争累计承担国家、市科技专项计划250项,争取国家和市科技扶持资金支持8亿元。支持科技企业开展研究开发,通过财政扶持资金和税收政策的杠杆作用,激励企业研发投入,企业自主研发项目力争超过5000项,投入资金达到60亿元。

全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充分发挥我区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特点,积极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重点推进园区和企业与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以及与电科所、化工院和50所等科研院所共建合作平台,促进产学研的深度结合;依托华东师大优势科研领域,进一步明确功能,统筹规划增量空间与存量空间,支持华东师大联动共建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推动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师大科技园建设,聚焦教育科技、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等;重点支持同济大学联动共建同济桃浦创新创业科技园区,支持“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建设;重点扶持区域内科研院所面向市场不断开发科研成果,支持电科所加快建设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国家能源智能电网用户端电气设备研发(实验)中心、“上海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园”。支持上海化工院发挥国家聚烯烃催化剂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化工院与区科投战略合作,参与化工院科研成果异地孵化投资等。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产业迅速发展。

(五)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

积极对接张江示范区,建立健全科技金融服务尤其是张江普陀园科技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科技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OTC等市场上市或挂牌,落实对上市或挂牌企业的补贴措施;积极协调简化科技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贷款申请推荐流程,扩大信用贷款额度,加大财政贴息贴费,推进科技企业发行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融资产品。充分发挥“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优势,发挥联合产权交易所技术交易平台功能,促进并购金融集聚区金融资源与科技创新项目深度融合,助推区域科技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进一步支持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创新,发展融资担保、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金融服务。优化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风险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落户。

(六)构建科学发展的人才机制,努力打造人才集聚区。

加快集聚领军人才。围绕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整体部署,积极对接国家、市“”、“浦江计划”、“优秀科技带头人计划”和“领军人才专项计划”等人才计划,在信息技术、高技术服务、生物医药、材料科学、金融、国际商务等领域,鼓励和吸引战略科学家及其团队到张江普陀园创业;对接《普陀区支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陀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已颁布的各项人才政策,探索采取股权激励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到园区工作。

完善科技人才政策体系。落实张江国家自主示范区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的普惠性政策,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进入园区创业和就业;充分运用并落实国家、市、区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给予激励和补贴政策,并在教育、医疗、人才公寓等领域给予政策倾斜。

落实科技人才奖励计划。主动对接《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资助政策(集聚培育高端人才专项资助政策)》,积极争取获得国家、市、区科技人才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引进和培养列入国家和上海、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和启明星计划人才,逐步造就一批具有行业乃至社会影响力的普陀区域内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

(七)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多方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打造众创空间,完善全链条孵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优化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机制,把企业孵化向培育创业团队、加速企业发展延伸,形成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为主线的“一体化”培育机制,完善培育链、增强服务链、强化产出链。一是加快发展“风暴赛道”等一批新型孵化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和孵化形态,支持社会资本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效整合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各种要素,兴办主要面向创业者的具有新服务、新模式等特征的新型孵化机构。加大科技创新创业相关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力度,降低科技创业门槛,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二是鼓励传统孵化器体制机制转换和模式创新。支持民营资本参股创办孵化器,建设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有条件的国有孵化器要加快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吸引民营孵化器、企业、风险资本等积极参与,实现国有孵化器、民营孵化器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激发孵化器发展活力。三是着力建立企业加速成长机制。大力发展适合于高成长性企业加速发展的科技企业加速器,支撑百家以上高成长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有利于企业快速扩展的空间载体,创新并优化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优化产业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

加快培育“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指导分园结合园区主导产业定位,调整功能布局,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鼓励园内机构、企业等开展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以“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四新”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持园区在大数据、移动游戏、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等产业领域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进一步引进和建设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应用型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等。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主动对接银行、券商、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重点探索批量化银企对接和多样化融资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的人才服务模式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和发展人才服务业;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专利联盟建设,构建企业之间专利共享机制,实现专利的交叉许可等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推进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领域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在“四新”经济产业基地设立以企业为主、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探索产学研联合实践带教的人才培育新模式等。积极建立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等各类公共创新资源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为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八)促进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园区智慧生态建设。

推进“智慧园”建设。抓住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推广应用有关技术和产品,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重点聚焦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以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为切入点,初步构建智慧交通、智能电网等应用平台,实现园区的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监控、人性化服务,大力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区建设。

开展“生态园”建设。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及“无害化”,推动园区集群式、循环型、低碳化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生态产业体系。聚焦桃浦科技智慧城中央绿地建设,推进长风生态商务区等分园开展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清洁采暖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指导分园开展产业链招商,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工艺技术先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附加值高的生产性项目和以产业配套服务为主的高端服务业,有效提升园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及其办公室管理机制。聚焦“一轴两翼”科技创新功能布局,形成管委会及其办公室负责制的“小机构、大服务”行政管理体制,构建“机制优化、职能完备、贴近服务、先行先试”的运行机制。“机制优化”是指深化建设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及其办公室和各分园管理主体的协同联动;把管委会及其办公室的统筹协调功能与分园管理主体主导园区建设职能结合起来,实行区级统筹、管委会协调、分园管理的三级管理体制,使分园成为承接创新要素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实体。“职能完备”是指重点研究创新张江普陀园管理模式,支持分园创新园区开发管理模式,积极创造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机制的条件,切实实现“园内的事园内办结”,建立健全承上启下、边界清晰地协调服务职能体系。“贴近服务”就是根据园区建设管理服务的特点,把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分园倾斜,促成研发基地、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就地融合,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直接、最紧密的结合通道。“先行先试”就是根据需要争取市、区有关部门创新政策在园区开展先行先试,协助园区提升公共服务平台和新兴产业建设水平。

(二)实施统计评估,探索考核评价机制。

进一步摸清家底,对接区法人库、自然人库、空间地理信息库,结合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梳理出普陀园范围内的有关企业。指导各分园建立统计联络站,加强统计工作机制建设和数据分析,为实施战略统筹、政策扶持提供可靠依据;按照张江示范区要求,结合张江普陀园自身实际,尝试制订园区发展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各分园绩效,实施张江普陀园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创新政策,加大园区扶持。

落实国家、市级创新政策。积极落实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企业与软件企业、技术转让与技术服务、创新载体与平台、创新资助等方面的政策;重点协调张江示范区有关政策延伸至张江普陀园的实施,推进股权激励、行政审批权下放等试点政策落实;针对张江普陀园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积极争取市赋予新的试点政策(如股权和分红激励、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范围等)及其配套措施并开展先行先试。

探索建立园区产业扶持政策。按照《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普陀区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普陀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的文件精神,重点研究张江普陀园服务科创中心建设,提出张江普陀园创新发展政策建议;有效运用张江专项发展资金服务园区建设,提高使用效益,发挥引导带动作用,每年从普陀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市区联动配套,支持园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功能性设施建设等。推动园区内企业申报国家和市级科技专项资金,对一些重点项目协调做好区级财政资金的匹配工作。

(四)统筹各方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加强张江普陀园品牌建设。发掘张江普陀园的品牌内容、园区形象和服务功能;综合运用平面媒体和立体媒体,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普陀园发展的前景、目标、任务和措施,吸引社会各方各界关注普陀园、聚焦普陀园、参与普陀园建设;积极参加张江示范区各项评比表彰活动,力推一批张江普陀园自主创新先进单位、团队和个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切实加强张江普陀园品牌建设。

加强统筹协调开展监督检查。普陀区各有关部门在有关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指导和帮助张江普陀园解决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张江普陀园管委会负责对本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张江普陀园管委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并向区政府报告实施情况。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参与规划纲要实施的监督。

 

名词解释

1.一轴两翼:一轴即“武宁创新发展轴”,依托沿线科研院所,以点带面,形成全区发展的创新轴线;两翼即“北翼”、“南翼”,“北翼”为城市转型示范走廊,聚焦桃浦科技智慧城建设,推进桃浦与真如地区相连通;“南翼”为滨河开放活力带,以苏州河连接长寿、长风、长征等重点地区,加强交通贯通和功能联动,聚焦旅游、文化、金融、商贸等高端产业、延续历史文脉,体现城市活力和繁华。

2.桃浦科技智慧城:是张江普陀园北区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轴两翼”科创布局中北翼的核心。桃浦科技智慧城以“以人为本、智慧引领、“科技智慧”为定位,目标建设成为集科技、智慧、生态于一体的新一代智慧之城。2008年,经市经信委批准为上海桃浦工业区调整为上海桃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2011年,上海市规划国土局审核批准完成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启用新的拓展名“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

3.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对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战略研究和统筹引导。张江园区包括张江核心园、漕河泾园、金桥园、闸北园、青浦园、嘉定园、杨浦园、长宁园、徐汇园、虹口园、闵行园、松江园、普陀园、陆家嘴园、临港园、奉贤园、金山园、崇明园、宝山园、世博园、黄浦园、静安园。

4.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是上海乃至中国重要的并购交易中心、服务中心和辐射中心。依托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和长风金融港,借助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平台建设等手段,集聚并购金融要素与金融机构,构建企业兼并收购的综合性功能平台,打造市场化运作的并购金融集聚高地。其中并购金融要素与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并购交易平台(产权交易所、交易中心)、并购投资顾问(包括投资银行、信息中介机构等)、并购专业服务机构(包括证券公司并购金融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并购融资服务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并购支行、并购基金,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并购整合服务机构(包括管理公司等)。

5.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国评中心):国评中心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标委、认监委等部门的指导下于2015年3月成立,是由国家和企业共同设立的集机器人产品/部件认证、检测、校准、标准化工作、培训、技术咨询、人才培养和期刊等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国评中心由一个总部、三个分中心和两个公共服务平台组成,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为总部承建单位,三个分部承建单位分别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和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两个公共服务平台承建单位分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和芜湖赛宝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6.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上海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园成立于2015年12月28日,由普陀区长征镇人民政府、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合作共建,上海金江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金寰置业有限公司营运管理。该产业园立足机器人产业化、市场推广、人力培训这三大环节、聚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领域,致力于机器人本体研发、设计、发展和拓展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

7.四新基地:为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简称“四新”),加强建设科技创新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团队,培育和建设一批以“四新”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新载体,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张江高新区管委会开展了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工作。

8.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2016年11月同济大学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建“同济中车创新研究中心”,这也是中国中车在国内建立的首个综合性研究中心,中心选址在同济大学沪西校区,先期下设8个分中心,聚焦前沿技术,系统开展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等的研究,以推进相关技术的产业化。依托同济大学学科群优势,为中车孵化智能建筑、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等新型产业,助力中车全产业链发展。

9.智能制造: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10.风暴赛道:众创空间的名称,是上海普陀科技投资公司全资组建的上海风暴赛道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06月注册成立。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