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十三五””教师队伍建设总结报告

2021年06月18日 来源: 上海普陀

““十三五””期间,在普陀区委、区政府领导关心和市教委、区教育工作党委、区教育局指导支持下,普陀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上海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普陀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普陀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专项规划》,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目标,以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能力为核心,以“2+5”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实施人才强教战略,造就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学科功底扎实、专业能力突出、教育情怀深厚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为推进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办好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科学定位、系统谋划,构建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质量、高境界的“四有”教师队伍。区教育工作党委、教育局坚持党管人才,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科学谋划普陀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与市教委“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与全区重点人才开发计划两个对接。区教育学院根据普陀教育““十三五””规划总体设想,制定第五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行动计划,重点在统筹推进、精心运作、培育亮点上下功夫。各基层学校结合实际,细化量化具体目标和任务,扎实推进本单位教师队伍建设。

二、增强功能、创新机制,建设研训一体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一是建构多元配置、资源共享的培训格局。建立全区集中培训、学区跨校培训、学校校本培训“三位一体”大培训体系。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优秀校、示范校创建,12所学校被评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强特色培训项目建设,挂牌成立了普陀教育书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中小学特教和科技艺术等5个区级培训基地。与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合作,开展骨干教师、骨干校长的定制培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和优质培训机构合作交流。推进区域骨干校长、教师外向型培训,加强与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地教育机构合作。建立“教师学分银行”,统筹全员培训。五年来,共完成8期、776个班次、85761人次的区级师训课程培训工作;开发市级培训课程17门,区级学科教研课程367门,区级选修课116门,顺利完成““十三五””全区教师培训任务。

二是形成分层分类、满足需求的研训项目。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优化和专业发展的首位,将育德知识和育德能力纳入教师培训课程必修板块。与华师大、上师大合作实施“教育硕士培养专项计划”,推进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与教育硕士学位攻读相衔接的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建立“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教育硕士”一体化研训机制。五年来,共培训1738名见习教师,其中49名见习教师通过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获得进一步学习升造机会。还将特殊教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以及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全区教师培训范围。并与华东师大合作,率先在全市开展特殊教育教师研训。委托市、区专业机构和儿保专家,开展幼教“三大员”全员培训。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和社区教育骨干教师培训。

三是优化重点突出、实践导向的培训课程。完善以学科体系为主体的专业教研课程,强化以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培训为重点的专技课程,充实师德及素养课程,拓展岗位实践体验课程,健全网络培训课程。积极参与市区两级共享课程开发,鼓励和支持校本培训课程和特色项目建设,健全和完善区域师干训精品课程体系。“十三五”期间,共计开发384门市区共享课程,开展了入职2-5 年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音乐之声”普陀区艺术教师国际化培训、幼儿教师专业基础技能培训等6个特色培训项目,有力促进了教师终身学习和素养提升。

四是推进基于校本、研训一体的研修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学校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等专业团队作用,引导教师聚焦课堂、研究学生、开发课程、改进教学,形成了师徒带教式、浸润参与式、同伴互助式等多种研修模式。创新“4+1”和双导师制见习规培模式。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构建了师徒工作坊、学科研修坊、教研员指导坊和基地校管理线、专业指导线的“三坊双线”研修模式,推进了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段、跨学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三、搭建梯队、构筑高地,实施2+5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工程

“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区域教育领军人才和第五轮骨干教师团队建设,打响了一校名师全区全市乃至长三角对口支援地区共享的队伍品牌。目前,我区已形成了一支由1460名区级骨干教师、109名市名师后备人选及市级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梯队,全区正高级教师 30名、特级教师33名、特级校长(书记)10名。获评区级新一轮“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青年英才”15 名。

一是遵循成长成才规律,完善骨干团队发展序列。建立了德育、学科、信息、创新、管理五大团队,设立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五个梯队,明确了教育局整体设计、教育学院统筹管理、学区协调管理、学科组融合管理、各团队自主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异校设立基地、多校招收学员、学区化集团化送教走教的运作模式。在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之间设立了“拔尖教师培养工作坊”,加强高端人才超常发展渠道建设,共有16名教师在两轮工作坊培养下获得特级教师荣誉。教坛新秀向下延伸,设立见习教师“特训班”,举办“新蕾杯”见习教师评比活动,助推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项目研究和实践创新。鼓励教师和团队积极投身到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实践中,在培育教育新形态、推动育人新模式和学习方式新变革中形成具有操作性的研究新成果,实现梯队建设、团队培育、骨干培养、领军打造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第五轮发展团队组织研修活动累计10778次、完成了120个研修项目、发表论文1469篇、开发各级师训课程328门、资助出版教师专著8本、编制综合成果集5本。通过双导师制、项目研究、专题论坛、办学展示、国际交流、著书立说等形式,培养产生若干名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名校长、名教师。期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2人,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领衔人2名、攻关计划主持人6名,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名校长后备人选25人。

三是加强示范辐射,激发共建共享使命担当。对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和初中强校工程等项目,打造骨干教师研修共同体,促进学区、集团校内紧密合作、资源共享、提质增效。服务国家战略,开展合作共建,赴西藏亚东、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区对口帮扶、支教讲学,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打造阿基米德《名师E课》公益辐射课堂,共计开讲900节课,包括27名特级教师、4名特级校长在内近300名教师授课,实现普陀名师全市共享、长三角共享乃至全国共享。

四、比学赶超、锐意进取,在提升课堂教学效能中促进专业发展

“普陀杯”教师教学能力评优始于2005年,每四年一届。2017年启动第四届评比,全区公民办中小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各学段教师,通过学校遴选、片块复赛、区域决赛三个阶段开展教学评比和展示;同时向上对接上海市中青年教师评优活动。““十三五””期间,先后有26名教师从普陀杯走上了市平台,获得上海市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评优一等奖。

一是促进教师专业自觉。普陀杯坚持价值引领与实践改进相结合,以赛课促研究、以评优促培训,激发教师立足实际、深入课堂、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持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

二是指导学校教研组建设。普陀杯评优与学校的学科建设、校本教研及队伍培养融合推进,形成合力,有效促进了学校团队教研机制和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推动了中小学学科高地建设,培育了市区校三级优秀学科教研团队。

三是深化区域教改实践。普陀杯评优聚焦全面育人研究和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深入推进课程、课堂和评价改革,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持续提升。优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和团队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融合创新,为师生教与学行为的改变提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环境,从而实现育人观念和实践行动的系统化转型

进入““十四五””,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上海市、普陀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着眼于普陀教育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在“为每一位学生学以成人、人生出彩提供适合的教育”核心理念引领下,充分发挥教育学院“专业引领、服务全局”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全区““十四五””干部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建设“763”人才攀升计划,创新集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为一体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干部教师研训体系,努力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干部教师队伍,为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区域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为普陀建成“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提供一流的教育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