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1年01月12日 来源: 上海普陀

各部、委、办、局,法院、检察院,各街道、镇,各人民团体: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已经中共十届普陀区委常委会第157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员会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 

2021年1月6日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结合本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强化综合实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提升劳动教育品质为引领,以协同推进为策略,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新方法,建设规范有序、智能创新、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打造具备教科研训、实践指导和创造能力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建立和完善体现时代特征、区域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形成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整体设计劳动教育内容

(一)把准育人目标

遵循中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开展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正确认识劳动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涵育丰富的劳动情感,体认劳动不分贵贱,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具有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体验自我成功的乐趣。培养扎实的劳动能力,掌握劳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具备与年龄相适应的生存生活、团队合作、综合应用、创新创造能力,养成主动劳动、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培育高尚的劳动精神,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实干、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

(二)把握内容要求

幼儿园要注重劳动意识启蒙,鼓励并指导幼儿尝试生活自理,讲究个人卫生,初步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懂得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小学要注重基本劳动习惯养成,低年级要注重健康行为习惯培养,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懂得人人都要劳动;中高年级要注重培养家务和校园劳动习惯,主动分担家务劳动,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职业劳动体验,让学生自觉承担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培养职业兴趣,参加木工、电工、传统工艺制作等劳动实践,适当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遵守劳动安全规则,进一步培养劳动习惯和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普通高中要注重社会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公益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与创新实践,熟练掌握一定的劳动本领,适当开展职业训练,具备应对和处置常见劳动安全事故的基本技能,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职业学校要注重职业技术技能训练,结合专业特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实训、技能竞赛等,投身工艺升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荣誉感,培育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立志成为扎根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系统化高质量实施劳动教育

(一)优化劳动教育课程

1.规范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课程的主体,要将劳动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开齐开足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小学四、五年级保证每学期34课时,初中保证每学期170总课时数,高中保证每学期102总课时数。规范使用劳动教育教材,鼓励学校结合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发一批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学校应配置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置劳动技术专用教室和必要的装备,配备管理人员,落实设备保养和维修以及相应装备按时配置到位,以确保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对于场地要求大、设备要求高、投资较大的项目,可由全区统筹运行。

2.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劳动教育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从项目化活动设计、基于问题的技术运用两条途径优化课程实施。项目化活动设计要以设计基于学生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项目为主线,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学习与劳动项目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真实体验方案构思、实践操作和反思评价等一系列过程。基于问题的技术应用要以满足实际需求和解决技术问题为中心,通过创设一系列劳动活动情境,让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运用技术思维进行物化创新,提升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劳动教育实践

1.探索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借鉴曹杨二中等学校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经验,开发劳动教育研学旅行课程和评价标准,研究研学旅行策略,让学生认识社会现状、体验劳动实践、开展劳动研究,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和社会性服务任务情境中观察思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普及职业生涯实训体验。依托区职业教育联盟,以曹杨职校为主体,联合区内行业中职校、业余大学、企事业单位等为基地,普及职业生涯实训体验,扩大普职融合的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范围,增强普陀职业体验大学堂功能,开发一批小初高贯通的生涯教育共享课程。组织学生深入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开展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创新实干、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

3.创新农业劳作的劳动实践。依托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田园劳作、农业创新、农耕文化、绿色生活四大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劳动实践育人功能,形成与学校、家庭联动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农业劳动实践、掌握基本的农业劳作知识与技能,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4.体验新技术条件下的劳动实践。依托学校创新实验室,充分发挥区内各高新企业、科研院所、新型工业园区,围绕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现代服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通过学生走校、教师走校、参观体验等方式,以科技赋能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创新智能劳动、新型服务性劳动等,搭建区域学生劳动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在学习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

(三)繁荣劳动文化

1.丰富校园劳动文化。学校要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每年五月第二周为全市“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区教育局组织开展劳动技能比赛、劳动技能小达人等集中宣传活动;各中小学校可以以集体劳动为主,根据实际设立校园劳动周、劳动日,科学设计校内公益劳动项目,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美化、图书整理、班级布置等环境建设,弘扬垃圾分类新时尚,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成果展示等校园活动,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劳动文化。

2.营造社会劳动氛围。区文明办、区文旅局、区科委、区总工会等部门要做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组织劳动文化讲堂。学校要充分发挥榜样人物的教育作用,开设“劳模课堂”,邀请劳模工匠等参与现场教学和劳动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走出去,体验劳模岗位,增强职业认识,培养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和扎根基层、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区青少年中心要通过组织开展“劳动创造美好”文化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等劳动体验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劳动文化。

3.延展劳动教育时空。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和成才观,注重言传身教,培育优良家风,引导孩子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学校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合理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探索建立家务劳动清单。学生家务劳动等情况要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研制劳动教育学习手册,推进劳动教育的跨学科学习与实践。开发“普陀大学堂”线上劳动教育课程,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有效实践。

(四)深化劳动素养评价

1.构建发展性劳动素养评价体系。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结果导向作用,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优化劳动素养评价机制。建立学生多元平台展示机制,采用作品展示、撰写心得、专题活动、作品评定、自我评估、日常观察等多种形式,为学生展示劳动技能与成果搭建平台。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机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家长、同伴等共同组成多元共同体,以学生自评为主、共同体互评为重要参照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实践的动机。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既关注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肯定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规定劳动任务的完成,更展示学生创造性劳动成果,积极鼓励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学生劳动作品实现成果转化。

四、切实保障劳动教育实施

(一)加强劳动教育支撑保障

1.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专任教师配备,建强劳动教育教研员队伍。中小学要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在校内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劳模、职业学校教师、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校内劳动教师教研活动,至少给学生授课2次。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提升专任教师专业能力和全体教师的育劳意识和育劳能力,对在劳动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进行展示与表彰,将其工作经历及成效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创先评优等的重要参考。每两年开展一次劳动教育专职教师教学大奖赛,培育劳动教育专业发展团队、设立劳动教育名师基地,每两年召开一次劳动教育年会。

2.完善经费投入保障。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保障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实施、场所建设、教师培训等需要。发挥政府购买服务等导向作用,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专业服务。

3.加强督导评估。区教育督导部门负责对本区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将支持学生劳动教育情况纳入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事项。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劳动实践情况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4.健全安全防控机制。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统一为中小学校购买校方责任综合险,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学校要加强劳动安全教育、演练及实训,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据学生身心发育情况,适度安排劳动强度、时长,合理设计劳动任务及场所设施,科学评估劳动实践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辐射、疾病传染等安全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区教育局和学校要制订区、校两级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二)构建劳动教育工作格局

1.严格落实劳动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推进、教育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劳动教育工作。建立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分类指导各学段开展劳动教育。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是劳动教育第一责任人,每学期至少1次专题研究劳动教育,把加强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2.加强劳动教育协同配合。树立“开门办劳动教育”理念,发挥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的协调联动作用。区教育局要明确负责劳动教育工作的内设机构,加强人员配备,确保劳动教育的组织开展。区国资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文旅局、区体育局等部门要推动所属企事业单位提供劳动实践场所和服务。区妇联等单位要指导和推动家庭开展好劳动教育。区文明办、区民政局、区总工会、团区委等部门和单位以及各类社会组织要支持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为劳动教育提供支撑保障。建设区级劳动教育中心,打造集劳动课程教学、基础生产劳动实践、教师教研培训、工作研究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劳动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3.加强劳动教育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先进典型,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