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陀区2023年上海市特级教师候选人拟推荐结果公示(已完成)

2023年07月03日 来源: 上海普陀

根据普陀区教育局 普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3年上海市特级教师推荐工作的通知》(普教人〔2023〕3号)要求,经基层推荐申报、区推荐办初审、专家评审、区推荐领导小组和区教育工作党委会议审议,拟推荐(按姓氏笔画排列)王世达、吴华清、吴钟铭、张杰、陈兴义、陈晶君、宗华、钭方健、俞文珺、高庆琼、高翔、黄燕等12人为普陀区2023年上海市特级教师候选人。公示时间自2023年7月3日起至2023年7月7日止。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可通过电话、传真、信件等方式向区教育局反映。

为便于调查核实,如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寄送加盖本单位公章的书面材料;如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告知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我局将对公示期内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单位)保密。

联系人:吴老师、邵老师

监督电话:021-52564588-7595,021-52564588-7672

工作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大渡河路1668号2号楼16楼

邮政编码:200333

 

附件:普陀区2023年上海市特级教师候选人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

 

普陀区教育局

                                          2023年7月3日

 

附件

普陀区2023年上海市特级教师候选人基本情况及主要事迹(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世达,男,1978年4月出生,无党派人士,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员,计算机高级教师。

王老师坚持立德树人,开展学科德育实践研究;关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深度学习”改进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发“教材教法”课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指导“空中课堂”视频课录制和居家在线教学优秀课例;开发多门国家、市、区级师训课程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被学习强国报道。

王老师为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培养对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兼职导师,普陀区计算机学科带头人。曾获上海市教研员专业评选活动综合优秀奖,上海市中小学优秀培训师,上海市教育信息化论文、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一等奖,普陀区园丁奖等荣誉。

 

吴华清,女,1975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员,教育与心理高级教师。

吴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做区域教育改革的参与者,积极参与区域重大项目研究;甘为人梯,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者,建构科研分层指导模式,为基层学校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专业服务。

吴老师是普陀区第五、六轮教育科研学科带头人,第二、三期拔尖教师培养对象,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名师后备人选;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科研员、普陀区园丁奖、普陀区年度记功等荣誉。近10年,她出版2本专著,参编著作3本,发表论文20篇,其中2篇发表在核心期刊,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研究成果连续三届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

 

吴钟铭,男,1974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普陀区真北中学老师,语文正高级教师。

吴老师秉持语文滋养生命成长的育人观,以写作教学入手,逐渐在教学中提炼双线融合的“融情通理、气韵生动”教学特色。关注学生内心文化需求与语文学习的联系,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发表教学论文近20篇,编辑出版6本成果,专著1本。指导学生写作获上海市一等奖;写作教学获全国大赛特等奖。课例入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课例》一书。

吴老师为上海市首批名师后备人、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成员。曾获上海市园丁奖、云南优秀支教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等荣誉。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成果评审等教学活动评审。

 

张杰,男,1975年5月出生,民盟盟员,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中学劳动技术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张老师始终怀揣“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积极参与学科“双新”的建设与实施,编写教材、开展市讲座;他提出“产品思维”的教学主张,转化为4门市级共享教师培训课程,疫情期间参与录课和担任5本教材视频课的指导任务,并逐渐形成了“问题导向-主题规划-工具支撑-机制保障”的教研特色。

张老师曾获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优秀教师称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一等奖、连续十多年指导团队获上海市劳动技术学科竞赛团体一等奖等荣誉;主编教材2本,参编7本教材,其中5本教材在全市使用;主持了5个市级学科重点项目。

 

陈兴义,男,1970年12月出生,民革党员,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高中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

陈老师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一线教学形成“基础创生能力,活动激活思维”的教学风格;潜心研究积淀成“一‘关键’三‘发展’”的教研特色。身体力行建设关键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品质个性发展,撬动区域学科质量整体发展。

陈老师是上海市第三、四期普教系统“双名工程”学员,连续五届区学科带头人。曾获区抗疫优秀志愿者、园丁奖,区事业单位嘉奖。曾获上海市基础教育教研员专业发展评比综合奖。参编三部数学教材;出版个人专著《“误”有其值》、《“算”循其律》;在《数学教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陈晶君,女,198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教师,中学化学正高级教师。

近20年的寄宿制高中班主任工作中,陈老师始终把自己满腔的爱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所带班级曾获市先进集体1次,区先进集体4次。她坚持以化学的视角,培养学生形成认识物质世界独特而又通达的态度、观念和思想方法,积极探索 “问题导思,资源助学,结构启智”的教学路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陈老师为普陀区第六轮教师专业发展团队化学学科带头人,华师大化学学科研究生实践导师。曾获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普陀好人”、区道德模范、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课例一等奖等荣誉;科研成果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获市级科研成果奖项,参与上海市“空中课堂”的录制。

 

宗华,女,197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挂职副校长、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副校长,中学英语正高级教师。

宗老师始终怀揣“立德树人”教育初心,深耕英语教育一线,践行“爱的教育”,履行“爱的职责”,“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位学生;主张“做、思、言”的英语教学;探究基于单元的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形成“聚焦真问题”与“任务驱动”的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疫情期间,坚持完成“空中课堂”录制及教材编写,开发师生在线培训课程,以积极行动回应新时代英语教育新需求。

宗老师为普陀区高中英语学科带头人、拔尖教师。曾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二等奖、“普陀杯”教师专业能力评选一等奖、普陀区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研究成果获上海市案例评选优秀奖、普陀区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钭方健,女,1968年1月出生,群众,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教师,中学物理正高级教师。

钭老师在教学一线工作33年,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注重物理课程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挖掘物理学科德育资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科的本质,切实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物理教学活动全过程。

钭老师为区4轮高中物理学科带头人,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在上海市微课制作及论文评比均获市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第八届上海创客新星大赛”获市区奖项,承担上海市教师教育共享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任务。出版2部专著,发表20多篇论文,其中核心期刊11篇。主持7项市、区级课题研究,获教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俞文珺,女,1972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学前教育高级教师。

俞老师始终怀揣“以爱回应”的教育初心,深耕学前教育一线,坚持“倾听、尊重、滋养”每名幼儿;坚守“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美好”的教育立场;持续研究并创新“倾听四步法”和“幼儿品性养成教育三阶段模式”;领航区内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积极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

俞老师为普陀区第一轮至第六轮干部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和“领军系列”主持人。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园丁奖等荣誉;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上海市成果”一等奖,连续两届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高庆琼,女,1968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教师,音乐高级教师。

高老师始终怀揣“以美辅德、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即使身患大病,也深耕音乐教育一线,坚持“热爱、尊重、理解”每个学生;坚守“以合唱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立场;坚定对“生命美育”的长期研究;创新基于“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学评价”的教育实践;“示范引领”的教师培养指导。

高老师为“上海市首批名师后备人选”,“普陀区首届教师专业发展团队音乐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领衔人 ”,“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个人”;教学录像课、说课曾获全国一等奖;论文获“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指导校合唱团获“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合唱一等奖和三等奖。

 

高翔,男,1977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陶艺教师,正高级教师。

高老师是上海市双名工程学员,上海市“彩虹行动计划”陶艺教育工作室领衔人,市陶艺中心教研组业务组长。曾获全国陶艺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学校美育实践魅力教师等荣誉。主持6个市区级课题,出版2本专著,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出版《上海市校外教育陶艺项目课程指南(试行)》,成为全市陶艺项目课程标准。

高老师长期潜心陶艺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成“做中学,学中创,创中展个性”的教学特色,打破传统唯技法教学模式,提出创设真实情境的生活陶艺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黄燕,女,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上海兰田中学副校长,历史正高级教师。

黄老师入党24年来,不忘教育初心与育人使命,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她结合教改新理念与学生新学情,逐步形成“创设历史情境 注重学史方法 培养学科素养”的教学特色。她作为德育分管校长,积极推进“五育”并举的新举措,利用历史学科优势,融合历史课堂内外,设计“上海历史文脉溯源”系列研学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丰富学校德育内涵,她坚持做一名能照进学生心灵的“点灯人”。

黄老师曾获上海唐君远奖教金一等奖、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先进个人、普陀区园丁奖;她开发的《上海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乡土历史课程,获普陀区师训课程评比一等奖。她目前是普陀区“初中历史学科带头人”与普陀区“拔尖教师工作坊”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