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推进会在普陀区召开 2024年12月30日 来源: 普陀教育
为扎实推进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与实施,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日前,上海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推进会在江宁学校召开。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院长王洋作推进情况报告。市教委相关处室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区教育局、教育学院相关负责同志,人工智能课程教研员、中小学校校长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赵佳然主持。
杨振峰深入分析了实施人工智能课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从加强教师专业培养、丰富教学资源供给、优化各级教研指导、强化条件和环境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下一阶段工作要求。他指出,要从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进一步把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意义。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创设真实应用场景,加强学生对于人工智能的了解和体验,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应用人工智能解决真实问题。要采用问题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研究性学习、跨学科学习等方式,强化人工智能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融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要探索研制人工智能课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人工智能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以及成果产出,充分利用教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多元主体、人机协同的教育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王洋介绍了人工智能课程实施以来的工作情况。上海围绕人工智能课程开发相关难点问题,通过建设专业团队、研发配套资源、组织教研活动等方式,逐一提出解决方案,逐项击破难点堵点,有效推动了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下一步,将加大教研员与教师培养力度,开展专项培训,策划学科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市、区、校协同推广优秀案例与经验,助力全市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会上,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胡俊代表区教育工作党委、教育局致辞。她表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引擎。普陀区积极响应市教委相关工作部署,坚持“适合教育”核心理念,以成功创建上海市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为契机,着力提升区域的教育智能化水平。未来,普陀区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聚焦高品质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与各区共享发展经验,为上海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普陀区教育工作党委副书记、教育局局长赵平围绕普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施作专题汇报。她从“研训一体强师资”“区校合作建资源”“专业支持破瓶颈”三个角度展开,分享了普陀区在教研模式创新、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探索。下一阶段,普陀区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107工程”( 聚焦“实现人工智能课程共建共享”“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普及”等7项行动,通过“数智团队建设”“种子教师培育”等7个抓手,产生不少于10项成果),为广大学子开启通往数智世界的大门。
会上,虹口区教育局、徐汇区教育学院、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也分别作交流发言。江宁学校、松江区青少年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大学附属中学作现场教学展示。
江宁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吴庆琳带领师生团队,通过“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课堂片段,展示义务教育阶段人工智能课程开设情况。
本次活动不仅是上海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成果的展示,也是经验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为全市人工智能教育注入新活力。普陀区将立足长远,坚持“以小见大,以短谋长”的工作方针,做好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长期规划与实施,鼓励各学校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稳步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实施,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未来人才培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