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到家,守“沪”幸福!真如每一个“原年人”都了不起 ( 2021年02月09日 )

“等到疫情结束,我一定回去和家人补上这个春节,我相信这一天就快到来了!”

“今年除夕会和家人通过视频连线过年,街道还为我送来了这么有上海特色的年夜饭,到时和留在工作岗位的同事们一起过个好年。”

“约上三两好友聚会,初一早上再包点饺子,下午就可以在健身房和居民朋友们一起锻炼了。”

今年,为积极响应“就地过年”号召,真如辖区内的许多“打工人”,选择留在上海过年。

临近春节,真如镇街道依托“真如意·党建联盟”与5家区域化共建单位,一起将“美好到家”的新春祝福,送到100名留沪真如人手中,与他们一起品尝上海“年味”,让守“沪”者们无论身在何处,依旧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

守“沪”幸福  他们战“疫”一线显担当

来自浙江湖州的吴群英今年44岁,自2004年起担任锦江之星真北店负责人,至今已经17年了。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汹涌而来,锦江之星作为健康观察真如点于2月1日正式成立,“我作为酒店党支部书记,在这边驻守三百多天了,今年春节我将继续作为总指挥小组的一员,负责酒店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吴群英说道,“隔离点目前还有100多人,我打算和30多个工作人员相伴过年,除夕一起吃公司精心为我们准备的年夜饭。”

当谈及有什么话想要对家人诉说时,吴群英表示春节能团聚自然是好的,她也非常挂念父母,但分开也并非不能克服的困难。

“目前我所负责的防疫保障工作很安全,手机视频让我们即时联系,家人们都对我的决定表示理解和支持。”吴群英最后面露笑容说:“等到疫情结束,我一定回去和家人补上这个春节,我相信这一天就快到来了!”

1997年出生的小姑娘施雨萱是安徽亳州人,在上海读完大学后于2020年8月入职了11号线真如地铁站。往年这个时候,施雨萱早已根据假期值班表做好了春节计划,为回老家过年做准备了。

但今年,施雨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24年来这是她第一次独自在外过年。

“现在上海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阶段,我们地铁站除了白天常规消毒外,夜间还会对整个车厢进行更大力度的消毒。”据施雨萱透露,每当遇到首测温不正常的乘客,她的心里都会一紧,接着赶忙将其安排到隔离区进行二次测温。 

施雨萱在防控一线的地铁站工作后更深刻地意识到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她也充满信心,认为在如此严格紧密的防控措施下,我国的疫情形势一定能有更大程度的好转。

施雨萱觉得,相比大学,工作了确实会更加想家,这次不能回去有些遗憾。但作为地铁人同时也是共产党人,使命感让她责无旁贷地坚守在一线。“今年除夕会和家人通过视频连线过年,街道还为我送来了这么有上海特色的年夜饭,到时和留在工作岗位的同事们一起过个好年。”

张真真、袁珅怡、韦丽君是上海宏康医院的三名年轻护士,在接到上级部门要求协助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对入境人员采样工作的通知后,她们积极递交《请战书》并于1月18日去往机场,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防控任务。

1987年出生的张真真是志愿小队的队长,2008年10月至今在宏康医院健康体检部工作。这些年来她在上海成家立业,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她的儿子目前念四年级,每天都会和远在机场的妈妈通过微信视频聊天,知道妈妈在前线守卫国门,孩子觉得很自豪。

92年的袁珅怡,2013年至今在宏康医院一病区担任住院部护士。报名参加采样任务时,她的父亲正在国外援建,家里只有母亲一人,今年春节期间母亲将独自在家过年。袁珅怡说:“家人们都理解我,医院领导同事们都关心着我们,我们想好好完成任务后再回去陪伴父母。”

今年才25岁的韦丽君来自广西,2019年入职上海宏康医院,是一名优秀的口腔科护士。她带着远方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奔赴上海浦东机场支援。今年也是她第一次远离家乡2000多公里和同事们一并在抗疫前线过年。“为大家,不回家,心安之处便是家,这就是我们志愿者的心声。”韦丽君笑着说。

守“沪”幸福  他们服务群众送温暖

47岁的环卫工人柯光华来上海已经有18年了,今年她打算留沪过年。“以前辛苦一年了总归是要回去和家人团聚过春节的,但今年疫情形势仍然紧张,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更考虑到目前处于特殊时期,我选择留在真如过年。”

柯光华觉得,在真如生活多年,这里早就是自己的第二个家了。她已经决定好和留下的工友们一起吃年夜饭欢度春节,同时也会更细致地做好日常工作,清扫好真如的街道,让那些在上海过年的人总能享受到整洁的环境。

“我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回家了”,今年53岁的张其翠是安徽人,来到上海已有16个年头。她成为“长护险”护理员两年,日常工作是照顾老人。

对于过年坚守在岗位上,她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心里当然也想回去和家人一起过节,但是现在疫情反复,响应国家号召是必须的。再而我负责照顾的三个老人腿脚不方便,离不开我的帮忙,我就准备留在上海过年啦!”张其翠解释到。

她的家人对她的决定表示支持,也乐于见其牵挂行动障碍的老人。他们一家子商量好到时通过电话一起迎接新年。

家乡在江苏连云港的王余志今年36岁,是高陵片区里健身房的老板。他于2007年来到上海,开办健身房也已有2年,今年是他留沪过年的第三年。

“虽然我的家乡是低风险地区,但国家号召就地过年,我也就响应政策,不给政府添麻烦!”王余志大方地说着,“而且我们健身房不打烊的话,可以提供给很多居民固定的运动场所,避免人群在公共场所的不必要流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算是为疫情出一点小力。”

当被问到如何计划度过春节时,王余志分享说:“约上三两好友聚会,初一早上再包点饺子,下午就可以在健身房和居民朋友们一起锻炼了。”

“对于就地过年的同志,我表示非常敬佩”。张文宏称就地过年是作出了牺牲,“没有谁认为这些做法是理所当然的”,可以“看作是为全中国人民所作的一次贡献和慈善”。

确实,不管是奋战在一线的吴群英、施雨萱、张真真、袁珅怡、韦丽君,还是坚守在后方,做好日常服务工作的柯光华、张其翠、王余志,亦或是千千万万个相似的原地过年的他们,都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这种舍弃里倾注了他们对自身工作的热爱与责任,包含着他们对我国防疫工作的信心和支持。

在高楼林立的上海,在疫情反复的当下,她们将这片土地视为第二故乡,选择原地过年,在日常战疫中书写担当、诠释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