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文化局2017年工作总结

2018年04月02日 来源: 上海普陀

2017年,区文化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八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区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十三五””规划为引领,围绕重点,聚焦短板,全力推进区委、区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不断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

一、日益完善,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举办专题学习培训班,组织全区文化工作者就保基本、补短板建言献策,起草我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序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2、加快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协调完成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落户普陀长风生态商务区,积极推进沪西工人文化宫整体改建项目以及光新体育场项目中文化空间的设施布局,开展桃浦、真如等地区文化设施布局和功能研究,促进长风生态商务区和长寿地区整体文化功能提升。完成区文化馆三期工程建设,推进沪西电影院功能转型,拓展文化活动空间,丰富文化活动功能。

3、积极探索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入社会力量,与新民传媒、海上印社开展战略合作建成开放“海上印社艺术中心”,支持中鹰置业有限公司举办中鹰黑森林系列音乐会,指导苏宁艺术馆开馆。坚持开展文教结合,充分发挥海上印社艺术中心资源优势,在上海市子长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四学校成立第一批篆刻艺术校园基地,推动篆刻艺术进课堂,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发挥社会组织引领作用,成立区作协,依托市书协、区文联,充分挖掘区作家协会、书法协会、摄影协会、收藏协会、美术协会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培养文艺骨干力量。联合市文联组织开展上海春联大会。

4、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开展2017上海市民文化节普陀系列活动、2017苏州河文化艺术节,与市相关单位联合主办“创意点亮生活”上海市民文化节艺术创客大赛,受到人民网、文汇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关注。举办长风杯“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宜川戏曲节、长征朗诵大赛等特色活动,策划刘海粟《巴黎之冬》特展、淮上风物留翰墨——淮安市博物馆藏明清书画展、纸上春秋——文化名人手迹展等品牌活动,组织群文团队在“上海地铁音乐角”开展8场“魅力普陀、同心圆梦”主题演出。鼓励支持文艺作品创作,小品《松绑》荣获2017上海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优秀新作奖”。开展文化助老、助困活动,打造艺术商圈。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顾正红纪念馆等场馆阵地作用,邀请部队官兵走出军营,参与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区图书馆完成全国公共图书馆标准化服务试点验收,成为全国首家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

5、切实加强公共文化配送力度。加强“中心-分中心-配送站”三级平台功能发挥,逐步推进“三级配送、四级延伸”的配送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公共文化配送进商圈、进楼宇、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全年共向市民配送61场文艺演出,25场特色活动,66场讲座,30场展览,1000场电影,1721人次市、区两级文化指导员,1500册图书和950张公益票。

6、健全公共文化信息发布平台。深化“文化普陀云”建设,加大数字资源标准化建设。发挥“上海普陀文化”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载体作用,2017年“上海普陀文化”公众号共发布微信250条。编发《普陀文化双月刊》、《普陀文化指南》,不断扩大群众文化的覆盖面和参与度。

二、做优做强,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发展贡献力

1、加快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建设。成功举办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数十位业界重量级人物亮相,数百位专业人士参加,7部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新片亮相互联网电影之夜,17部优秀作品在区内影院展映或首映。通过扩大互联网电影系列活动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企业落户普陀,使“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培育一批影视龙头型企业。截至17年底,普陀区的影视企业已达到40家,其中30多家集聚在金沙江路沿线,大部分都是近2年内新引进的企业,包括阿里影业、联瑞影业、淘票票、世像传媒等一批知名企业,世像传媒等企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逐渐显现。

2、有效提升文创产业园区能级。定期走访文创园区,摸清企业底数和发展现状,及时了解园区发展动态。参加“普陀区产业园区转型发展”课题调研,明确文化园区能级提升的工作责任,促进转型升级。加强对M50、景源、E仓、加减乘除、创邑金沙谷、中华1912等文创园区的统筹协调,发挥好园区在招商引资、孵化成长、企业服务、税收落地等方面的平台功能作用。

3、规范有效使用文化专项资金。进一步优化资金申报、评审程序,细化评审机制,提高评审质量。组织开展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扶持资金申报项目(普陀区)初审答辩, 8个项目获得扶持。开展2017年度普陀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申报、评审等工作,16个项目获得扶持。做好2015-2016年度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监管、评估、验收,开展2012-2015年度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同时,根据区委、区政府完善“3+5+X”产业政策体系要求,在《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办法》和《普陀区促进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政策(试行)》基础上,起草《普陀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产业扶持范围和标准。

三、严守底线,增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控力

1、推进审批改革。以更加有力的措施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行政监管,编制完善行政审批服务《办事指南》。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对区域内各类文化经营场所的宣教和管理,使文化经营活动更加规范有序。严格执行互联网上服务营业场所换证前的验收制度,建立健全艺术品市场监管和审批机制。

2、强化市场监管。召开2017年普陀区整治境外卫星天线和“扫黄打非”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市区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2017年共计完成154家文化经营场所年检换证工作,出动稽查5342人次,稽查场所3196家,约谈6人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1家,受理各类行政审批156件,立案处罚66起,收缴非法音像制品光盘12990张,非法书刊330册,查处非法音像制品大案要案1起。加强娱乐场所及演出市场的监管,对重大演出活动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演出市场平稳安全有序。以全区“双创”工作为引领,加强对文化场所的指导和管理。

3、确保行业安全。推进“居改非”综合整治工作项目,加强生产安全管理,组织文化经营场所司法保护专题培训,加强消防安全巡查,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监管,努力提高文化经营场所安全防范意识,确保文化市场安全可控。

四、盘整资源,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

1、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深入挖掘普陀区的历史文化内涵,策划出版《印迹——上海市普陀区文化遗产图志》,修订《普陀区文化遗产手绘地图(2017版)》。组织承办《实干兴邦  民生天下——苏州河沿岸近代工业企业展》于11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向广大市民开放展出。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系列主题活动。依托苏州河博物馆理事会,深化“千名市民看博物馆”系列活动,加强辖区内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的联动和作用发挥。

2、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传承。推进非遗文化展示中心建设,组织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承基地申报评审工作,完成区级非遗项目数据信息录入。继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积极推荐区级非遗项目参加市非遗保护工作优秀实践案例申报和各类宣传推广活动。

 3、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做好本区文物安全监管情况排摸工作,开展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检查,协助区公安机关建立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五、党建引领,加强内部建设组织力

1、强化思想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切实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扎实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观看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举办文化系统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系列培训,组织党员干部前往陈云故居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分层分类开展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强化政治自觉、责任自觉和行动自觉。

2、狠抓作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三重一大”规定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的“四责协同”机制,制定《区文化局党委关于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四责协同”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委托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对基层单位开展内审检查,成立内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文化系统财经纪律专项检查。

3、推进队伍建设。开展2017年青年干部科级岗位挂职锻炼,通过导师带教、参观学习、课题调研、技能评比等,不断提高青年干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策划文化系统岗位技能展示评比活动,分为美术馆、博物馆、展示馆序列、图书馆序列和文化馆序列,覆盖阅读推广、场馆导览、作品创作、活动策展等各类服务技能,征集窗口服务案例147个,大大提升了文化系统窗口单位在岗人员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