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第145086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或解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全文

石春轩子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结合普陀区发展新理念实施文化强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将提案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发展文化方面,““十三五””期间,普陀区文旅发展围绕普陀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目标,以打造“苏河水岸”文化品牌为引领,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先后发布《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普陀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通过扶持“文化公益巡展”、越剧文化发展项目以及话剧《苏州河的儿女们》、“河畔音乐季”等,扶持上海越韵宜川青年越剧团等文化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普陀区公共文化发展将充分发挥我区文旅特色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力打响“苏河水岸”文化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一是继续用好普陀区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群众文艺作品创作,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文艺工作者能力水平,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推进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在人才建设方面,我们把完善文旅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普陀区文旅发展““十四五””规划。通过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领军人才,提升文艺工作者、文化指导员、居村专兼职文化工作者等人才队伍素质。大力扶持文化类社会组织,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式鼓励民非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二是深化公共文化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发挥总馆在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中枢作用,推进区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让更多优秀艺术人才进社区、进片区、进园区,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三是打造新型文旅融合空间。结合苏州河沿岸断点贯通及周边景观提升工程推进,在苏州河沿岸风貌建筑等公共空间中引入文化艺术元素,提升空间品质和文化氛围,实现优质文化项目与场馆、商圈、景区景点等的跨界合作,增加阅读推广、文化演艺、非遗展示等文化服务功能,开展民俗节庆、旅游演艺、沉浸式活动、试验剧场等活动,提升空间文化品质。

二、关于校园文化方面,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文化艺术氛围打造,立足培育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践行美的素养,开展面向人人的艺术普及教育,统筹布局学校艺术教育项目,健全有序衔接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校艺术特色普遍形成。深化文教结合,推动学校艺术教育与专业院团、社会艺术场馆相结合,推进学校高水平学生艺术团队建设和一流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培养。推进艺术共享课程、学生艺术素养培育、艺术教师水平提升三大项目,实现学生“一人有多技、一校有多品”。在与高校联动方面,区域借助知名高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溢出效应,以“化零为整”为策略,主动融入高校教育集团,实现本区高校附属基础教育集团学校的集群发展。依托华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打造覆盖小学-高中学段的“沿苏州河优质教育资源带”;同时充分利用师范大学资源,合作培养高端教师;借助高校丰富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强大的专业学科背景,致力于构建关注学生差异与多元成长的课程体系。““十四五””期间,区教育局将聚焦区域教育特色和优质资源打造,形成“一带三圈三集群”的优质教育资源网,即沿苏州河优质教育资源带、“两泉一川”优质教育资源圈、“桃浦智创城”优质教育资源圈、“一轴一心”优质教育资源圈的教育空间布局和优质学前教育群、义务教育新优质特色学校群和优质高中学校群的教育高质量发展集群。其中,南部“三长”地区:即对沿苏州河的长征、长风、长寿地区及宜川中远两湾城地区,将放大华师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溢出效应,着力提升品牌学校的辐射力,打造以华二普陀校区为龙头环华师大基础教育“一条龙”,形成沿苏州河优质教育资源带。在整体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与高校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也将成为重要的一环。在中小学文化艺术发展方面,全区现有6所市艺术教育特色校、22所区艺术教育特色校、16个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现有上海市学生合唱联盟校12所、市舞蹈联盟校8所、市民乐联盟校10所、市管乐联盟校所、交响乐联盟校5所。区青少年中心荣获2018-2020年度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优秀组织奖,上海市学生艺术单项比赛二十周年特别荣誉奖。原创合唱歌曲《有你有我还有他》参加市文旅局主办的2019年“上海之春”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获一等奖。曹杨二中、同济二附中、上音安师、晋元高中等学校获2020上海市中学生社团青春风采展示活动一、二、三等奖。同时,积极开展文教结合工作,推动篆刻、油画等文化艺术课程进校园,推进同济二附中、桃浦中学、华师大四附中、子长学校等六所市篆刻特色学校的项目建设;组织参与上海市“唯实杯”曲艺比赛、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节目选送等赛事和活动;推动刘海粟、苏宁等艺术场馆与学校的交流合作。一些学校在艺术教育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艺术特色项目、明星社团、品牌课程。华师大附小的管乐、回民小学的京剧、华阴小学的工艺、曹杨附校的合唱、晋元附校的舞蹈、长征中学的鼓乐、江宁学校的音乐剧、真如文英小学的彩泥、尚阳外国语学校的美术、培佳双语学校的合唱、真光小学的合唱、长征中心小学的舞蹈、华师大四附中的管乐、宜川附校的京剧、曹杨实验小学的舞蹈,都属于区内突出的艺术品牌项目。

三、关于历史文化方面,区文旅局积极整合本区文化资源,构建普陀历史文化格局,本区通过建筑可阅读“漫步普陀·阅享建筑”品牌项目,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主线,将文物建筑、博物馆、高校、公园、宗教建筑等点位串联,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宣传和合理利用工作。截至2019年底,现有“建筑可阅读”点位33处,包括3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优秀历史建筑和3处路桥。通过微信小程序“漫步普陀·阅享建筑”和音频流量平台蜻蜓FM、喜马拉雅的相关专辑,将点位介绍文字、视频、音频,以扫码阅读、在线云游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普及、介绍建筑故事,通过点赞、打卡等功能体验特色行走线路。2021年,根据市文旅局《关于印发〈2021年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工作十大行动〉的通知》(沪文旅〔2021〕17号)要求,区文旅局举办了“建筑可阅读”全民拍摄影大赛,组织东方网、上海邮政设计周边文创产品,同时还将增加点位数量,丰富线上内容,进一步放大阅读建筑的综合效应,全力打造“苏河水岸”文化品牌。此外,区文旅局主动对接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深度发掘、利用苏州河沿岸丰富的人文和历史资源,全力推进市区共建打造苏州河“世界级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通过不断优化“一带四区”功能布局,持续推进“苏河水岸”世界级滨水活力带、苏河之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长风亲子活动体验区、真如—曹杨人文演艺展示区、桃浦都市生态旅游区等四区建设。深度挖掘苏州河百年工业文明历史,修缮活化信和纱厂旧址、阜丰福新面粉厂旧址、中央造币厂旧址、上海啤酒有限公司旧址等文物建筑,不断提升沿岸空间品质和文化氛围。依托苏州河沿岸公共空间、沿河步道、苏河水岸驿站,积极创新建设一站式文化消费服务空间,导入阅读推广、文化演艺、非遗展示、文创产品销售等文化服务功能以及民俗节庆、品牌展演、演艺体验等文化旅游活动。结合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主题,策划推出10条具有浓郁水岸特色的都市探访微旅行线路,全力打造集聚城市历史、市民文化、工业创意、绿地休闲等特色的上海“母亲河”城市文化生活休闲带。

四、关于群众文化方面,““十四五””期间,区文旅局将持续办好苏州河文化艺术节。充分发挥“苏河水岸”及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品牌效应,携手全区各相关委、办、局,各人民团体, 各街道、镇,相关园区、企业、景区、景点、社会组织,发挥各自能力,盘活各类资源,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普陀建设苏河水岸生态宜居宜业地增温度、添活力。举办“苏州河书房”全民阅读品牌活动,以“苏州河书房读书会”“苏州河书房阅读沙龙”“苏州河作家联盟”和“苏州河书房悦读乐园”四个品牌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拓展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构建更加完善的阅读与文化赏析活动体系。精心打造“苏州河文化课堂”,以校园基地、体验拓展课程、校外研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文化进校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区委宣传部将充分运用各类区级媒体平台,聚焦普陀特色文化资源及相关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为打响“文化普陀”品牌,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一是加强宣传素材的提炼。结合驻点记者机制,以普陀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为主线,深入挖掘、提炼重要文化点位有关宣传素材,通过系列报道、讲故事、图说、人物采访等形式生动讲述“文化普陀”的故事,为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引导人们自觉关心、关注普陀的特色文化,推动文化强区理念深入人心。二是注重宣传渠道的拓宽。加强“上海普陀”两微一端平台建设,提升自身传播力、影响力。加强与中央、市级主流媒体的日常交流与合作,加强“文化普陀”正面宣传,加大“文化普陀”在主流媒体的宣传力度和频度。三是强化媒体融合内涵。结合“苏州河文化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普陀分会场”等重大活动节点,加强线上线下推广,综合运用新闻报道、直播连线等形式,吸引本区乃至外区市民关心关注普陀文化建设,为打响“文化普陀”品牌积累更多群众基础。

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5月10日



验证码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