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06月17日 来源: 上海普陀

“十四五”时期是普陀区全面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发挥体育在普陀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多元功能与独特价值,努力将普陀打造成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根据《上海市体育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 发展现状与问题

“十三五”期间,普陀体育事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上海对标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目标努力奋斗,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三五”期间,区级财政累计投入3.6亿元用于公共体育事业发展(见表 1),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场馆设 施改造、重大体育活动举行和青少年体育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1 ““十三五””期间公共体育重点项目区级财政投入情况

年度

体育设施建设

(万元)

公共体育服务(万元)

重大体育活动(万元)

青少年体育(万元)

合计(万元)

2016

5130.00

1238.00

840.00

1843.63

9051.63

2017

6030.00

1198.00

831.00

1899.89

9958.89

2018

3164.00

998.00

855.00

2262.89

7279.89

2019

3006.00

1154.79

921.00

1200.00

6281.79

2020

618.76

978.00

742.00

1236.45

3575.21

总计

17948.76

5566.79

4189.00

8442.86

36147.41

 (一)普陀区体育发展的基础评估

1.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民健身亮点纷呈

一是全民健身政策落实到位,经费支持保障有力。围绕“体育是民生”的工作目标,普陀区以着力打造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为抓手,积极构建“六位一体”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有效落实了各项全民健身政策。同时,全民健身专项经费投入逐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升,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二是强化科学健身指导,公益配送体系持续升级。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科学健身“主力军”作用,同时借助专业机构的健身指导“突击队”力量,不断完善全民健身科学指导体系,为不同人群、年龄、职业的居民提供体育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加大体育公益配送的数量与效能,推动区级体育公益配送服务不断升级,群众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有效提升。三是拓展场地空间,满足市民健身需求。不断优化体育场地设施层级,围绕公园、绿地、小区和河道等空间打造多元化布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截至““十三五””末,累计建成184条健身步道,基本达到了“一居一道”的建设目标。在探索挖掘“金边银角”拓展场地空间过程中,利用拆违边角空间在真如建设了我区首个智能公共篮球场,实现无人化管理。在曹杨中关村居委,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新建百姓健身步道,在改善小区整体环境的同时,为优化社区治理做出了独特贡献。四是品牌赛事引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日趋完备。充分发挥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暨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全国桥牌公开赛(简称“三大品牌赛事”)在全民健身中的引领作用,群众性品牌赛事“约战普陀”在全市健身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口碑,并获《人民日报》2018年全民健身日头版报道。进一步做好“一街一品”等街镇基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断提升街镇体育项目和活动质量。每年举办区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80次左右。各街道镇平均每年举办赛事活动30次以上,每年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人次逐年上升。五是积极构建体育社会组织体系,社区健身团队网络基本形成。开展了普陀区体育社会组织专项调研,积极探索体育社会组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完成足协、田径、游泳等协会的换届和激活,试点协会社会化运作的路径。到目前为止,普陀全区 10 个街镇拥有社区体育俱乐部 6个,体育健身团队 2443 个,社会体育指导员 2558 人,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比例达到 2‰以上,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全民健身基层组织体系。

2.竞技体育再创辉煌,体教融合人才辈出

一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在里约奥运会上,顾雪宋获得男子射箭团体第四名,赵丽娜获得女子足球第八名。平昌冬奥会上,由铅球改项雪车的邵奕俊成为历史上首位参加冬奥会的上海运动员,并已经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车项目国家队主力队员。在雅加达亚运会上,普陀区培养输送的赵丽娜等7名运动员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普陀区培养输送的16个项目的83名运动员(含青少年)共为上海市体育代表团夺得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1枚,金牌数量占上海市体育代表团总数的20.68%, 其中足球项目更是包揽了全运会男女各2个组别的所有冠军。在全国第二届青运会11人制体校组U13的比赛上,由普陀女足10名运动员与其他区的优秀运动员共同组队代表上海队参赛,获得亚军。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普陀区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单项类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年),普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普陀区少年儿童业余游泳学校被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年),成为上海首个国家高水平基地全覆盖区。普陀区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成功申报为第一类上海市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体教结合”四所学校被市教委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二是市运会周期运动成绩再创新高。在第十六届市运会上,普陀区代表团获得团体总分全市第二、团体奖牌全市第五,较上届市运会团体总分、团体奖牌分别提升两个名次,同时荣获市运会“体育道德风尚奖”。参加上海市十项系列赛连续取得佳绩,尤其是2019年,普陀区获得十项系列赛团体总分全市第一、团体奖牌全市第四的优异成绩,并获得优秀组队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殊荣。在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上,游泳、足球、田径3个项目的26名运动员共夺得金牌11枚、银牌7枚、铜牌4枚。三是体教结合办训模式发挥效能。结合新一轮业余训练工作周期的发展要求,区教育局和区体育局共同制定了《2015--2020年普陀区学校体育项目“一条龙”布局方案》,将原来的17个项目28条龙增加到24个项目38条龙,完善了从“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条龙”业余训练梯队建设。全面推进二、三线训练贯通,上级高水平教练员进驻学校带训,通过扎实推进体校教练员进校园带训、教学、参与课改,持续推动了校办二线队伍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保障日益完善。全面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本市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了《普陀区教练员队伍建设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通过政策研究和落实为青少年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积极打造以“优秀教练员工作室”和“明翔计划”青年骨干教练员为工作核心的师资队伍建设,让更多的优秀教练员进入校园,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3.体育产业初具形态,产业集聚初现端倪

一是体育赛事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积极举办国际级和国家级品牌赛事,通过发挥三大品牌赛事的引领与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普陀水上运动、智力运动项目水平和影响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夯实水上、智力运动产业发展基础。以上海棋院普陀分院和全国桥牌公开赛为平台,推动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桥牌等益智类项目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普陀智慧科创、精英聚集的城区形象。二是长风体育产业集聚效应初显。落实和推动普陀区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地,引进成熟的体育产业领军企业,培育本地有潜力的民营体育企业,建立体育产业优质项目库。围绕“两中心”、“两特色”着力打造长风体育产业集聚区:即依托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体育产权交易中心构筑高端体育资源配置中心,结合电竞中心、苏州河黄金水道等打造“原创赛事中心”;依托区域内高绿化面积打造特色“景观生态体育”,以乐高探索中心为代表的亲子产业为基础,逐步形成青少年体育培训及亲子游憩体育产业圈。三是多方合作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初现。推动商业和体育融合,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体育行业,充分利用各类商业中心的屋顶、闲置空地资源,构建以月星环球港露天马场、长风大悦城凌空跑道、真如星光耀广场屋顶足球和篮球场等为代表的形式新颖、项目丰富、便民利民的经营性体育场所,进一步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推动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四是体育彩票综合评估全市第一。“十三五”时期,普陀体育彩票销售和提取公益金额度稳定增长,2019年度,普陀区体育彩票总销量达到2.1089亿元,提取公益金1000万元,体彩综合评估排名全市第一,得到国家体育总局体彩中心的通报表扬,体彩公益金服务体育事业的效能进一步释放。加强体育彩票事业规范管理和服务,全面完成体育彩票撤亭入室工作,进一步提升体育彩票的公益形象。

4.场地设施不断拓展,改革创新成效初显

一是场馆设施基础不断完善。在桃浦槎浦河建成普陀区水上运动中心,新增体育场地面积达13.8万平方米,为普陀区青少年水上运动训练提供有力保障;大力推动综合性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场地利用率,布局桃浦中央绿地二期体育空间,配合中央绿带建设体育综合体;结合长风5A、6A绿地嵌入户外体育设施。开展普陀区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研究,规划真如、甘泉、长寿、万里和石泉社区级市民健身中心。区属体育场馆完成改建,普陀体育馆完成改扩建工程,与真如体育场、普陀体育中心、曹杨游泳池共同辐射20-40万人口;建成“主场ESP电竞文化体验中心”,该场馆作为KPL电竞主赛馆,为电竞运动及电竞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二是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普陀模式”效应凸显。创建了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委托第三方管理服务的“普陀模式”,2016年以来,普陀区学校体育场地共计接待健身居民超过551万人次,极大促进了市民健身空间的拓展改善。三是区属国有体育场馆委托运营实现全覆盖。积极推进区属体育场馆委托第三方运营工作,进一步探索公共体育场馆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监管措施和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第三方运营企业的综合管理,最大程度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能。四是有效拓展了青少年体育场地空间。深入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转变,突出体育和教育在场地设施、专业队伍和经费资源方面的融合与协同,努力拓展青少年运动训练和赛事活动的场地空间,为学校体育和青少年竞技体育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场地设施保障。

5.品牌影响日益彰显,体育文化特色鲜明

一是三大品牌赛事构建起普陀赛事品牌矩阵。年度举办的三大品牌赛事,全面展现了普陀在社会文化、商贸经济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建设成果,提升了区域形象。二是“约战普陀”全民健身赛事品牌影响力不断升级。2017年普陀区推出了“约战普陀”全民健身项目系列赛品牌,以“搭建群众体育赛事平台,打造草根体育民星”为办赛理念,全面释放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热情、激情和动力。在此基础上,2018年开始公开招标确定全年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第三方执行公司,并进行集体签约,全面推进赛事活动的评估工作,规范整体办赛流程,进一步提升“约战普陀”全民健身赛事的品牌影响力。三是足球之乡优势尽显,女足项目独领风骚。““十三五””时期,普陀足球取得了辉煌战绩,其中女子足球项目更是在全国树立了领先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在足球青训领域,树立起“男有根宝、女有钱惠”的业界盛誉,成为全国体教融合的标杆。四是智力运动高地基础逐步夯实。以围棋、桥牌、电子竞技等为代表的智力体育项目崛起,2018年普陀区荣获全国“围棋之乡”荣誉,2020年5月全国首个电竞文化体验中心亮相普陀,进一步加快了普陀区建设智力运动高地的步伐。

(二)普陀区体育发展的短板与问题

“十三五”时期,普陀体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偏低。受制于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商业和居住空间紧凑的影响,普陀区的体育场地设施总体上仍处于紧缺状态,截至2020年上半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0.9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制约了市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二是综合性体育设施能级不高。普陀区缺少高规格的标准综合体育设施,影响了普陀申办和承办各类高级别赛事的竞争力,品牌赛事培育与打造的载体空间受限。三是体育设施类型不多。全区目前仅有29类体育设施,与上海市的69类体育场地设施相比差距明显,特别是时尚类和新兴体育设施分布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时尚、新兴体育项目的普及与拓展。部分街镇缺少社区级市民健身中心,面向““十四五””上海市提出的街镇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全覆盖的战略目标,普陀区在社区场地设施建设上的欠账明显,压力很大。四是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总体上看,目前普陀区体育社团组织自我造血功能不足,资金、人才匮乏,服务能力不强,组织活力不够。从体制机制上看,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管办不分、权责不清等障碍,普遍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的现象。五是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供不应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基础健身指导力量作用发挥不充分,公益体育配送面临项目与需求匹配度不高、热门配送课程僧多粥少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民科学锻炼效果。

2.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总体规模有待提高,产业潜力有待挖掘。““十三五””期间普陀区体育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均处于上海市各区后端,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尚未有效释放,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压力也很大。二是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缺乏优质龙头体育企业。从““十三五””时期普陀区体育企业运行情况和具体数据来看,普陀的体育龙头企业和品牌项目的实力薄弱,以小微企业为主,无法有效发挥龙头示范带动效应。三是赛事规模及效能有待提升。以三大品牌赛事为代表的普陀标志性赛事虽然初步树立了品牌和影响力,参赛人员众多,但赛事的商业化运营能力和市场拓展空间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青少年体育发展面临体制机制瓶颈

一是“体教结合”模式发展进入“阵痛期”。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和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体育特长生招生政策,明显降低了家长和青少年学生参与运动训练的积极性,青少年运动员的学、训矛盾依然突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运动技能掌握程度和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品质有待提升。二是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面临“换档期”。足球、篮球、排球和游泳等基础大项发展参差不齐,田径、羽毛球等项目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输送还存在各种压力与难点,如何完善对教练员的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加强对优秀教练员人才的引进的相关制度建设还有诸多不足。三是青少年体育训练设施改善仍处“瓶颈期”。在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管理工作中,长期面临场地设施匮乏、训练设施保障紧张的艰苦局面,场地设施保障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校园管理限制明显增强,青少年竞赛训练的场地设施短板更加凸显。

二、““十四五””时期普陀体育发展的趋势

(一)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步伐全面提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0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这些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体育在新时期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为2035年体育产业要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建设目标奠定了政策基调,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指明了方向,为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树立了目标。面向““十四五””,普陀区要紧紧抓住体育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的有利契机,牢牢把握“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时代机遇,全面推进体育强区和健康普陀建设,全力提升体育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全方位提高市民体育参与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二)上海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进入决胜阶段

《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全球著名、国内领跑、健康优先,成为““十四五””时期上海推进体育与健康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经过长期努力,上海体育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与日俱增,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市民运动健身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与伦敦、东京、纽约等国际公认的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比,上海在体育设施的完善程度、体育健身的普及程度、体育产业的繁荣程度、体育社团的活跃程度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面向““十四五””,普陀区应全方位对标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核心指标,持续增强体育发展综合实力,提高普陀区在上海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普陀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体育事业提出新任务与新要求

近年来,普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一是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受到高度重视,要办好一系列文化、旅游、体育品牌活动和赛事,不断巩固特色,提升能级,深化品牌内涵,展示普陀形象。二是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同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影视和电竞产业,要主动做好“体育+”和“+体育”的探索,促进体育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推进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的融合,努力实现普陀体育的创新驱动发展新局面。三是促进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特色小店发展,全面提升消费能级,要抓好体育消费这个基础和关键节点,通过引导市民的体育消费来带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的战略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体育的融合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紧紧围绕上海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和“一城一都四中心”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着力打造体育强区,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和在建设“健康普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普陀实现“转型蝶变、崛起赶超”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1.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优先。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和体育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2.以健康为根本,健身引领。牢固树立好“健康至上”的根本理念,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健康上海和健康普陀建设,倡导健康关口前移,普及体育生活方式,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增强市民体质健康水平,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3.以改革为动力,创新驱动。站在全球视野,对标国际水准,打响普陀体育品牌,更新体育工作理念,创新体育发展模式,全面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引领体育发展社会化、市场化,推动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体育发展的积极性。

4.以协同为纽带,融合发展。加强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能,更好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体育+”和“+体育”,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购物、科技、制造、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以增强人民体质健康、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对标上海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指标、任务,聚焦普陀体育发展的要素基础和资源优势,以竞技体育彰显价值引领,以全民健身共筑健康普陀,以体育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以品牌赛事塑造区域形象。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趋完善,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体育产业经济贡献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有效突破,全民健身普及率有效扩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推动实现普陀体育的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体育发展主要指标参见表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更趋完善:发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聚集示范效应、社会扶持效应和产业推动效应。加强科学健身指导队伍建设,扩大体育人口基数,提升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建设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城区。推动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体科融合等工作深入开展,实现社区、园区、校区联动,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大格局。

——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稳步增强:着力提升普陀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完善青少年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出奥全运贡献率,形成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区级体校为核心、社会办训机构为补充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训项目结构和布局更趋优化,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扩大青少年体育人口,培育青少年体育赛事IP。

——体育产业经济贡献显著提高:以提升产业规模为基础,围绕普陀体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项目和资源空间,进一步激活区内体育要素资源,紧跟重点地域开发和园区建设步伐,加快配套政策研究与规划设计,形成全新的“体育+”布局,进一步提高“互联网+体育”的资源配置和产业带动效能,引导和培育若干体育产业集聚区和行业龙头企业、标志性项目,促进品牌赛事、重点场馆和特色园区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体育消费创新升级。

——基础设施发展瓶颈有效突破:以“融合发展、提升品质”为目标,以民生保障为基础,完善顶层设计,打造示范性、引领性、特色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项目。推动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全覆盖,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体系。以标志性场馆设施的规划建设为核心,提升承办高级别赛事能力。加强各类空间资源利用,拓展绿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屋顶、地下空间等各类场地建设体育设施,着力提高本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进一步满足市民多层次的体育健身需求。

表2 ““十四五””时期普陀区体育发展的主要指标

序号

领域

指标名称

单位

属性

2025年目标

目前情况

1

全民健身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约束性

1.1

0.9

2

全民健身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

预期性

45

42.8

3

全民健身

市民体质监测达标率

%

预期性

97

96.5

4

全民健身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街镇覆盖率

%

预期性

100

60

5

全民健身

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

%

预期性

95

日间94

夜间92.5

6

青少年体育

十七届市运会参赛目标

/

预期性

总成绩比上届有所突破

上海市前列

7

青少年体育

人才输送数量

预期性

260

220

8

青少年体育

二线运动队项目

预期性

10

9

9

青少年体育

体教融合布局学校参加区体教结合考评参评率

%

预期性

80%

75%

10

青少年体育

市级传统项目学校

预期性

20

16

11

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总规模

亿元

预期性

15

6.87

12

体育产业

人均体育消费

预期性

3600

2395

13

体育+

打造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国内赛事

预期性

4

3

四、““十四五””时期普陀体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助力健康普陀建设

1.健全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

持续推动龙舟赛、10公里精英赛、桥牌公开赛三大品牌赛事提质升级,培育和打造更具影响力和市场价值的普陀本土品牌赛事。推进政府、社会、市场“三轮驱动”的运作模式,整合优质办赛资源,做大做强普陀区全民健身品牌赛事——“约战普陀”系列挑战赛,加强部门合作,推进线上与线下比赛相结合,形成跨界融合的运动健身项目,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层级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促进长三角地区全民健身赛事深度融合,通过联合办赛、交流互通、品牌展示,打造长三角重点地区体育交流平台。深入挖掘街镇体育项目资源,打造升级版的“一街一品”基层体育赛事,丰富市民生活,提升市民健身兴趣和体育参与。不断探索智力运动品牌赛事培育,积极承办全国桥牌锦标赛。发挥全国首个电竞文化体验中心的赛事集聚效应,打造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带动电竞产业发展。

2.丰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内涵

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创建科学健身指导示范区。积极探索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细化不同运动项目的健身指导服务质量标准与流程规范。有针对性地聘请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运动处方库,着力解决科学健身指导中的瓶颈问题。建设集全民健身信息发布、数据收集、沟通反馈于一体的智慧化大数据平台,提高全民健身工作效率和市民满意度。丰富体育公益配送的形式和内容,扩大受益人群,将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工作纳入信息化平台中,用科技手段保障公益配送的质量与效果。倡导居家健身理念,持续推进并不断深化“互联网+健身”进程。

3.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按照中央对社会组织改革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大政府职能转变、政社分开力度,完善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体育社团按照“实体化、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推进改革。大力加强普陀区体育总会功能,修订完善《普陀区体育总会章程》,进一步明确体育局与体育总会的职能定位,充分发挥其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和管理职能。调整优化体育社会组织结构体系,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增量提质,社区体育俱乐部各街道、镇力争做到全覆盖。推进公共服务政府购买,逐步建立和完善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标准、评价机制与购买办法。加强监管,通过加强和完善日常监管、年度检查、第三方评估和抽查审计相结合等方式建立完善综合监管机制,确保体育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4.推动体育与医疗深度融合

深度推进体育与医疗融合发展,积极主动地对接已经相对成熟和规范的医疗数据系统,形成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加强推动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社区体质监测站的功能化运作,充分运用好每个街镇的“智慧健康驿站”资源,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运动干预,提高社区科学健身管理和居民健康水平。在资源整合方面,尝试通过大数据归集,结合医疗处方,提供科学、系统的运动处方;结合现有的健康档案,健全分层分类的体质健康数字档案,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5.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

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在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将全民健身服务业作为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途径,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整合区内产业发展管理部门力量,将全民健身服务业主动融入全区的商、旅、文整体规划,形成一条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发挥体育产业助推经济、惠及民生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扩大体育消费,利用区属公共体育场馆的场地资源,充分应用“互联网+”等技术,扩大全民健身微信小程序“运动分”的使用覆盖面,提高体育消费便捷程度与服务质量,以高质量供给增强居民消费意愿。

(二)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实现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1.优化布局,重构青少年体育训练项目体系

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本市竞技体育发展新体系的实施意见》,结合上海市教委发布的9+X项目布局方案(三大球、三小球、游泳、田径、武术),依托普陀区青少年体育项目开展实际,进一步梳理项目发展布局,力图做到夯实本区优势项目、培养发展潜力项目、弱化薄弱项目,并逐步提升学校、社会办训项目比例。新周期项目架构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优势项目9个:足球、游泳、现代五项、网球、击剑、射箭、跆拳道、皮划艇、赛艇;第二类潜优势项目6个;田径、排球、射击、武术、体操、棒球;第三类扶持项目3个: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第四类弱化的项目4个:举重、摔跤、柔道、拳击 ;第五类由学校及社会力量独立开展的项目7个:棒垒球、曲棍球、击剑、棋牌、高尔夫、自行车、冰壶等项目;第六类根据新周期体育场地设施规划,有效运用场地资源开展短道速滑、冰球、花样滑冰等冰上项目,并共建社会化高水平运动队。

2.拓宽渠道,转变青少年体育发展方式

以青少年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出台新周期体教融合“一条龙”项目布局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在新的政策背景下,结合市政府对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最新要求和《关于加强本市中小学体育艺术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府办规〔2019〕10号)、《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沪教委规〔2019〕12号)文件精神,开展中小学一条龙体系下新型青训模式和跨校走班训练机制的探索与研究。不断完善小学、初中、高中直至高校的“一条龙”办训机制。积极建立和完善与学校、运动项目协会和社会体育俱乐部等多方力量合作办训的新模式。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区级体校为核心、社会办训机构为补充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3.夯实基础,增强青少年体质和运动技能

深化体教融合,突出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夯实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塔基。促进高水平专业教练员和专业社会力量进校园带训、带教工作,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工作,丰富体育课的形式与内容,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生的运动兴趣,努力实现每位在校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的目标。着力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和学习体育技能的质量。围绕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青少年竞赛活动体系优化两大主题,加大体育和教育协作力度,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

4.培育品牌,提升青少年体育赛事整体水平

发挥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杠杆作用,不断提升龙舟赛、10公里精英赛和桥牌公开赛等品牌赛事的青少年组别竞技水平与推广效果,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竞技体育竞赛的体系,激发青少年体育兴趣。加强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青少年体育赛事的衔接与协同,共同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赛事的健康发展。培育普陀青少年自有赛事IP,精心设计赛事品牌名称,打造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品牌赛事。

5.加强宣传,营造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氛围

改变传统刻板的体育训练印象和体育成材与成长认识,让家长、青少年和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参加体育训练的重要价值与广阔前景,形成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把握北京冬奥会等契机,开展冰雪进校园,通过大力宣传和普及奥运文化和冬奥知识,进一步提高家长和青少年学生的体育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参与运动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理念。进一步发挥体育明星的榜样力量,挖掘百姓身边的普陀体育领军人物的先进事迹,激发青少年投身运动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做好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充分利用普陀已有体育资源和项目优势,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核心,围绕水上运动、智力运动、电子竞技、亲子休闲四个重点领域打造产业集群。以苏州河两岸休闲旅游区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长风体育产业集聚区”的业态布局与营商环境,以水上运动为核心,积极推动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苏河水岸”体育产业集聚带。充分发挥上海棋院普陀分院的优势,聚焦桥牌、围棋等优势项目资源和软硬件平台,创建高端体育科技示范区,构建智力运动产业集群。围绕电子竞技体验中心和品牌赛事,打造时尚体育科技高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电子竞技产业链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借助长风地区亲子类商业发展的基础,鼓励“体育+儿童亲子”相关项目的发展,打造以青少年体育培训及亲子游憩为主题并融合生态、科普、教育、旅游、休闲、户外等功能相结合的亲子互动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培训生态圈。

2.强化赛事引领,打响苏州河水上赛事品牌

结合苏州河资源特征,因地制宜地举办国际级皮划艇、赛艇、帆板、滑水、桨板等项目的品牌赛事,进一步提升苏州河黄金水道休闲运动带的知名度。在已有的龙舟赛、10公里精英赛、桥牌赛三大品牌赛事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水上运动优质资源和赛事基础,围绕苏河水岸打造景观赛事,引进、培育高端水上运动品牌赛事,重点对接好“领航上海·赛艇公开赛”,打造市民水上运动中心。整合赛事资源,不断扩大苏州河龙舟赛的内涵,以龙舟赛为核心,充分挖掘苏州河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加入娱乐、互动、观赏等元素,推动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巩固赛事品牌,扩大赛事影响力,提高市民参与度和居民自豪感,提升赛事的能级。推动自创水上运动赛事IP,聚焦龙舟项目的民族特色和赛艇等项目的国际化特征,加强与本市和长三角地区高校的协同合作,适时推出沪上或长三角名校对抗赛、顶级商学院系列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激活普陀的水上运动氛围和市民参赛、观赛热情。充分借力普陀冰上运动中心等新建空间载体,引进和培育各类国内外优质冰上体育赛事,激活和带动上海冰上运动项目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3.壮大市场主体,培育行业龙头企业

从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和能级提升、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研究出台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引导机制与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增强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挖掘和培育优势企业和标志性项目,培育细分产业独角兽,助力打造普陀本土的体育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体育产业孵化园,促进体育产业主体集聚效应。结合全球体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引导各类体育组织与体育企业加强合作,重点培育一批知名科创企业和自主品牌入驻产业孵化园,带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普陀区体育产业发展活力。

4.构建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体育产权交易中心,举办各类体育产业品牌展会,打造普陀体育会展新名片。围绕开展体育产业信息交流、产品发布、产权交易等核心需求,探索创设普陀区体育产业联盟,打造体育产业高端论坛。顺应“体育+”和“+体育”的潮流趋势,结合普陀体育发展的资源基础,推进“体育+医疗”、“体育+康养”、“体育+会展”、“体育+文化旅游”、“体育+教育培训”等的融合发展。加强体育金融服务,加大优质体育企业和产业项目的挖掘、辅导、扶持力度,对标资本市场准入要求,积极培育和鼓励普陀体育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体育+金融”效应不断释放和显现。

(四)补齐体育设施短板,强化基础支撑保障

场地设施建设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体育场地设施既是普陀体育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关键约束性指标。普陀区要以“质量民生”为出发点,紧紧围绕“补齐体育设施短板、强化基础支撑保障”的核心目标,精准规划布局全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发展。着力完善顶层设计,专题研究普陀区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建设,打造全新的普陀体育场地设施体系,逐步形成市、区、街镇社区多层次体育场地设施服务普陀体育发展的良好局面,满足不同项目的训练、比赛要求,增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全民健身、青少年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发展的效能。(“十四五”重大设施项目参见表3)

1.对接国际标准,规划建设体育新地标

围绕真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长风10号地块三个重点开发区域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规划与空间布局,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规划建设高标准体育设施。激活上海市体育宫周边体育用地,与市体育宫整体改建联动规划,以建设“一场两馆”为核心设施,建成一处符合高级别赛事承办要求,并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的综合性大型体育场馆,为人均体育面积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并带动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桃浦智创城规划建设进度,深度推进普陀冰上运动中心建设与业态布局,落实国家“北冰南展”的政策,结合桃浦中央绿地体育空间,打造上海中心城区“第一块标准冰”,为普陀区冰上运动发展提供场地支持。聚焦上海建设一批城市运动中心的战略布局,抓住长风10号地块开发建设的契机,高标准快速推进长风USC(都市运动中心)开发建设步伐。

2.提升民生质量,优化15分钟体育圈

以质量民生为出发点,切实提高场地设施建设使用质量和效益,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推动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优化15分钟体育生活圈。推动选址新建和利用现有资源改建,力争实现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全覆盖。在绿地、水岸、广场、社区、园区等建设带有灯光及其它附属设施的篮球、网球、笼式足球等市民多功能运动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公益性场地、屋顶体育设施等。充分利用综合型商业中心的集聚效应,嵌入式增加体育设施资源,坚持为各年龄层次群体提供健身锻炼的基础保障。

3.凸显区域特色,打造苏河岸线运动走廊

结合苏四期两岸贯通、融合发展和综合开发的元素,形成“一廊两段四心”的总体格局,借助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实现运动步道的贯通,形成苏河岸线运动走廊。苏州河沿线体育设施又呈现东西两段布局:东段为乐活魅力段,结合既有绿地和旧区改造,布局健身苑点等小型运动场地;西段为酷炫活力段,结合沿河绿地布局适合中青年的体育设施,在长风3号绿地、6A绿地里加入智能球场等。在长风10号地块建成USC(都市运动中心);利用中环桥下空间(云岭东路至苏州河段),以篮球、极限运动及卡丁车为主,树立标志性运动场地品牌,并最终构成苏州河梦清园水域、长风公园、长风USC、中环篮球公园四个各有侧重点的运动中心。

4.强化协同联动,促进体育资源整合

积极加强体育与商业、文化、旅游、绿化、交通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合理布局运动项目设施,为“体育+”和“+体育”的融合式发展助力。在桃浦中央绿地二期体育空间的建设中,布局冰上项目,建设一片标准冰场,并配合球类、游泳等带动场馆运营、竞赛开发、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助力桃浦智创城品质提升。借助长风地区苏州河贯通工程,将上海国际10公里精英赛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体育产业。借力长风电竞中心布局电子竞技项目比赛,不断提升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的赛事能级,带动电竞全产业链的发展,以场地设施激活体育产业。

表3 ““十四五””时期普陀区体育重大项目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依据、破解的瓶颈问题

重大节点考虑

1

普陀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光新体育场)

““十三五””结转项目,原光新体育场,改建后将为普陀居民提供一处全新的运动空间,承担区域全民健身中心的功能。

2021年完成

2

上海市体育宫及真如体育公园

结合上海市体育宫改建及真如体育公园规划,破解普陀区无大型体育场馆的局面,进一步挖掘场地空间资源,做好“一场两馆”的规划,既满足专业赛事需求又可以提供全民健身新去处。

“十四五”期间完成立项

3

普陀冰上运动中心

落实国家“北冰南展”的政策,结合桃浦中央绿地体育空间,打造上海西北片区“第一块冰”,为普陀区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场地支持。

“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

4

长风USC(都市运动中心)

建设一批都市运动中心已列入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结合长风地区体育用地优势,普陀区力争““十四五””完成任务

“十四五”期间完成建设

5

中环篮球公园

结合上海体育产业发展30条,充分利用城市“边角料”,进一步拓宽普陀区体育运动空间,利用桥下大空间打造户外篮球、极限运动、卡丁车等于一体的运动空间。

“十四五”初期完成建设

6

社区市民健身中心

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已列入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思路,普陀区力争““十四五””实现布局全覆盖的目标

7

全民健身数字化平台

加大普陀区全民健身信息发布、数据收集、沟通反馈的智慧化大数据平台,提供全民健身工作效率和市民满意度

8

科学健身指导示范区

主动对接国家和上海市相关结构与政策,全面规范和激活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代表的基层健身指导队伍,创建科学健身指导示范区,引领科学健身指导新潮流

9

新建、改建市民益智健身苑点

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改善社区健身条件,满足市民就近参与健身的需求

10

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

11

新建、改建市民球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定期分析体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将规划落到实处。加强与发展改革、教育、旅游、财税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推动跨部门协同联动,建立部门间联席会议机制,协调解决体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各街镇和区级有关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细化工作方案,确保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完善政策制度

统筹协调好体育事业发展的政策研究与制度设计工作,进一步完善健身消费、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与土地、税收以及体育人才培养与就业等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有体育特长学生的评价、升学保障政策,探索灵活学籍等制度,采取综合措施为有体育特长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学生提供升学通道,解除后顾之忧。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由小学、初中、高中组成对口升学单位,开展相同项目体育训练,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

(三)落实经费保障

紧紧把握好“大体育”工作站位和格局,优化财政资金投放结构,对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开发、游泳场馆和足球场地设施拓展、品牌赛事活动支持、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建设、科学健身指导示范区打造等重点领域,予以倾斜扶持,为““十四五””时期的重大工程规划布局和运营管理打好基础。发挥政府资金的带动作用和杠杆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和助推体育发展,有效拓宽体育资金来源渠道。

(四)深化机构改革

加大体育系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力度,推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进一步完善区级公共体育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强化社区级便民体育设施政府管理职责,全面提升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效益,提高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水平和开放绩效,解决本区社会体育管理中心机构长期缺位问题,建议将普陀体育馆、普陀区体育中心、真如体育场、曹杨游泳池等四所体育场馆事业单位进行机构调整,合并成立上海市普陀区体育事业管理中心(上海市普陀区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与此同时,为进一步理顺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管理,精简机构,科学配置,建议将上海市普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与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业余军事体育学校进行整合,成立上海市普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上海市普陀区水上项目中心)。

(五)推进依法行政

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体育依法行政,推行体育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确保体育行政权力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不断强化体育行政部门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体育市场监管,规范各类预付费卡管理流程,优化高危项目行政审批的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