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秘籍”在这里!阳光水岸苑垃圾分类工作出实效 ( 2021年09月22日 )      来源: 桃浦镇

从今年2月至9月初,位于真南路3489弄的阳光水岸苑垃圾分类满意度测评,一直都是满分,持续半年,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做到的?

尤其是在阳光水岸苑这样一个常住人口达到4365人的大型商品房小区里,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是如何高效精准管理,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又是如何化作每个居民自觉的行动力?

答案,就在这个小区里,从工作人员到居民培养起的一套常态化的“垃圾分类体系”。

回忆起2019年上海刚刚开始做垃圾分类投放时,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俞曙光说:“对垃圾分类投放的业务不熟悉,做得也不好,测评指标也不尽如人意。”

后起则直追。“工作人员要责任明晰、业务清楚,而居民要纳入自觉自发的队伍里来。”在俞曙光眼里,垃圾分类的工作要想做好,引导监管的职责在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落实的主体在居民。为此,居民区建立了完整的人员分工体系,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权责明确到了个人。“不仅如此,还打破了基层工作的条线划分,不仅有保洁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居委干部和物业公司的全体人员也都参与到了小区垃圾分类的工作中。”俞曙光说。

人员配备到位了,在巡查体系上,也勤快贴心。不仅有专人每日检查9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垃圾分类情况,更有专人每天60余次对小区垃圾进行收运。“专人多次巡回收运垃圾桶内的垃圾,确保桶内垃圾不超过桶容积的四分之三,是我们的收运标准。”俞曙光介绍道。

对此,居民们来丢垃圾的体验感很不错,“我们小区不会出现垃圾桶满溢的情况,我来丢垃圾就很方便,不用担心堆放不稳丢得不准。”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垃圾厢房周围的地点也很整洁,没有污水外溢。

工作人员到位了,巡查体系完善了,最重要的一点,还需要居民的自觉自发参与度。除了常规的横幅、滚动电子屏、宣传小册子、社区公众号、智能语音播报等宣传形式,俞曙光还专门在社区里组织了一支“垃圾分类宣传小志愿者队伍”。这支小志愿者队的成员都是中小学生,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垃圾分类的小品、情景剧,在小区的中心广场组织文艺汇演,在垃圾分类一周年的日子进行汇报演出。“看着小孩子都能用自己的特长参与进来,他们都懂得道理,我们大人没道理不懂,自然更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不少居民在观看完演出之后纷纷表示,这种垃圾分类宣教引导的形式不仅生动,也更容易接受。

据介绍,阳光水岸苑还与周边的学校以“师生共建”的形式参与到垃圾分类等多项社区共治共建的工作中来,不仅增强了代际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相互影响,也创新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改善了社区环境、增强了社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