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疫”线】你见过凌晨五点的方舱吗

2022-05-07 08∶05 来源: 普陀司法

讲述者:普陀区司法局行政复议科 苏雁彬

平凡的春天,不平凡的使命。4月伊始,我响应组织号召进驻跨采方舱医院,从最初的筹建到建成后的运转,我全程参与、奋战一线。近日,跨采方舱医院刚度过“满月生日”,端着一碗简单的生日面,大家笑着许愿在“双满月”前实现清零关舱、魔都恢复往日的繁华,就是对这一个多月坚守的最好肯定。

以双足为规 以双目为矩  当好方舱“安全员”

作为政法干警,我深知“安保无小事,出事即大事”。前期由于人手短缺,舱内每一台消毒净化器都是亲手安放;墙上每一处《意外暴露处置流程》都是亲手张贴;街边每一个水马的水量,都是日常巡查的重点。开舱以后,对全舱的熟悉恰好成了我监控巡逻指挥的有力支撑。在建舱初始就想深、想远、想全,合理安排舱内每一个安保点位,在人员出入口安排专人值守,在技防无法覆盖区域24小时设双岗巡查。为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邀请医护人员对入舱保安进行多次数全覆盖穿脱培训,不定期检查安保人员住宿酒店,确保其严格遵守闭环管理规定,助力团队运行迅速步入正轨。

凝全员智慧 聚数字之力  当好方舱“信息员”

我的偶像科比曾有一个经典提问:“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么?”如果现在问我:“你见过凌晨五点的方舱么?”我会回答:“经常见。”

四月中旬由于岗位需要,我来到指挥部信息组负责每日进出舱人员管理、日志报送等工作,由于出舱人员多,光靠有限的工作人员一个个打电话核实出舱地址和街道耗时费力,于是我与普中心的张医生“一拍即合”,运用“问卷星”来设定小程序引导患者自行填写个人信息,一些特殊的老年人没有手机、不会使用微信的,再由我俩电话核实。这样一来,节省了劳动力不说,信息准确度也更高。在社区清零压力较大的时期,为提高每日人员流转效率,需要半夜等当日核酸结果一出,第一时间梳理名单,同步通过电信的后台群发短信,通知出舱人员提前做准备,“日结日清”。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我每天五点起床处理出舱名单的“好习惯”。跨采方舱医院出舱最高峰时近700人,共分14车次出舱,秩序井然、有条不紊。

听患者之声 急家属所急  当好方舱“调解员”

“来电人反映:奶奶90岁,目前一人在跨国采购中心方舱,眼睛看不清,耳朵也不好,要求从普通楼层转到老人看护楼层。”安排!立即联系医护协调老人转楼层。“市民来电反映:其家中两位90岁老人在方舱,普通饭菜吃不动。”安排!马上协调餐饮专管员三餐增加粥食和馒头。在病患较多的中大型方舱,由于人手紧张,医务、临时院办工作人员难免会有疏忽和遗漏,此时“12345”就成了一个倾听舱内患者需求、弥补工作不足的良性补充。担任跨采方舱“12345”专管员至今,我充分发挥了在行政复议局受理接待时练就的特长,成了患者家属紧张情绪的“舒压阀”,也成了舱内病患合理需求的“传声筒”,让舱内病患感受到来自政府的善意。

微光可成星海,党徽“疫”线闪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无论是“安全员”、“信息员”还是“调解员”,变换着不同角色的“我”,唯一不变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疫”不容辞和“疫”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