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2-01-07 来源:上海普陀

区人民政府代理区长 肖文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普陀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站上了新的更高起点。

(一)坚持全力以赴促发展,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立足区域积蓄力量、加速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环境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冲击,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结构更优、活力更强、后劲更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地区生产总值站上“千亿台阶”,达1200亿元(预计),区级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125.6亿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占区级税收比重从35.4%提高到57.9%,连续4年超过房地产业占比,成为区域经济最强支撑。

在落实国家、市重大战略任务上积极作为。主动服务全市实施“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强化“四大功能”、建设“五个中心”大局,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试点经验,打造科创板上市企业梯队,实施区深化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行动,举办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市长论坛。做好四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交易团意向成交量逐年增长。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两大创新引擎落地运行。中以(上海)创新园被列入全市首批特色产业园区,一期载体投入使用,60家企业和机构入驻,落地各类知识产权202项。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聚力打造集成电路研究平台,努力攻坚“卡脖子”技术,建成云上科创等7个实验室。在全市率先启动城区数字化转型,发布首个区级专项政策,海纳工程院揭牌。围绕“四大品牌”建设,开展十大提升工程[1]。

特色鲜明、引领性强、支撑有力的重点产业加快培育。坚持产业立区,实行区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制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产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升,占区级税收比重达30%。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武宁创新发展轴沿线科研院所,加快培育创新平台载体,机器人、工控安全功能型平台实体化运作,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建成运营。环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健康总部基地纳入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布局。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网络安全、数字广告、游戏电竞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申安”网络安全产业学院落地,ESP电竞文化体验中心运营。支持传统商贸业拓展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新模式。上海数字创新大会、互联网影视峰会、中国声音大会等活动影响力、辐射力不断提升。楼宇、园区经济密度稳步提高,税收亿元楼从14幢增加到29幢。动态优化“3+5+X”产业政策体系[2],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显现。

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打出名片。以招商引资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提振干劲。构建形成“全域、全力、全员”大招商格局,建立招商引资调度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等机制。实施招商引资“十亿百千万”计划[3],360华东大安全总部、阿里数字农业供应链中心、京东上海中心等高能级项目相继落户。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7家。紧扣“人靠谱(普),事办妥(陀)”,不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企业对普陀的认知度、归属感明显增强。建立领导干部常态化“帮办”“陪办”和重点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做好安商稳商工作。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家企业被认定为市民营企业总部。实施“才聚普陀”计划,优化人才服务和创新创业生态。“普会贷·信易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4]建立运作。成功创新中国成立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稳增长工作扎实推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扩投资、促消费。固定资产投资从151亿元增长到300亿元(预计),有望实现翻一番。大力发展新基建,全市首个5G精品区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审查中心实体化运作。线上、线下深挖消费潜力,举办“五五购物节”、上海汽车节专场等活动。环球港、长风大悦城入选上海新品集聚地。落实减税降费各项举措,出台实施抗疫惠企“12条”、新“9条”[5],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市场主体活力加快释放,新设企业3.2万家。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主责主业更加聚焦,国资监管实现全覆盖。完成长征镇、桃浦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二)坚持形态开发与功能培育并重,推动区域联动、协同发展,重点地区建设进一步加快

过去五年,重点地区土地收储、出让加速推进,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一大批标志性商业、商办载体建成开放,““十四五””规划明确的“一带一心一城”空间发展布局,成为区域转型蝶变的主阵地。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聚焦资源共享、水岸联动,统筹推动沿线长寿、长风、长征一体化发展。长风、长征地区规划调整基本完成,长寿地区城市更新和环境改善成效显现。左岸中和城、金沙岛科技城建设拉开序幕,中信泰富科技财富广场建设完成,天安·千树购物中心开业,市少儿图书馆新馆建成试运行。真如城市副中心2018版控规修编获批。铜川路水产市场、金盛好来福等初级市场全面关闭,完成土地收储529亩,核心区拆房腾地全面完成。红旗村、237坊等438亩土地完成出让。项目建设全面提速,高·尚领域地标大楼主体结构封顶,真如境住宅项目全面交付,中海剧院等项目开工建设。星光耀广场、绿地缤纷城开业。桃浦智创城经过多年的转型发展,核心区4.2平方公里土地收储全面完成,载体形象逐步显现,产业项目逐步导入,发生“脱胎换骨”的蜕变。以智创TOP为代表的100万平方米商办、科研项目加快建设,其中,20.7万平方米载体已竣工。托马斯实验学校建成投用。桃浦中央绿地北三块建成开放。3.7平方公里的拓展区规划调整任务书获批。获评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

(三)坚持提品质、优环境,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苏州河(普陀段)全面贯通开放。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匠心雕琢、精益求精,19处断点全部打通,21公里岸线全面开放。持续推进景观提升工程,盘活、扩增两岸公共空间,苏州河公园加快建设,建成7个苏河驿站。特别是在沿线居民、单位的建言献策、共同努力下,宝成湾、中远两湾城等区域贯通开放,“苏河之冠”滨水空间初具形态,成为市民、游客的好去处。

城区治理更加精细智能。制定区城市管理导则,滚动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城市大脑”平台,完成区城运中心和10个街镇平台部署,推出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等一批应用新场景。成立区大数据中心。基层治理基础更加夯实,推进城管、房管、绿化市容、市场监管和公安“4+1”管理执法力量下沉,建成31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12345”市民服务热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的平台功能不断强化。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物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物业行业信用预警等机制。开展常态化“四百”走访活动[6]。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轨交14号线、15号线、北横通道(普陀段)竣工通车,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加快推进。干支路网持续优化,打通区区对接道路7条,新改扩建、整治和大修道路43条(段),9个道路积水点改善工程完工。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52公里。强化静态交通建设管理,增加公共停车泊位2.1万个。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13.6个百分点,区域降尘量逐年下降,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完成桃浦地区43幅地块生态修复。实施“蓝网绿脉橙圈宜居美路”城市有机更新[7]。新建绿地163.2万平方米,市级林荫道达33条、居全市首位。长风5A、6A公共绿地、百禧公园建成开放。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无违建街镇(居村)创建,拆除违法建筑297万平方米。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全覆盖。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民生福祉进一步增进

打赢“三旧”换“三新”攻坚战[8]。全面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和无卫生设施改造,让居民告别“拎马桶”。实施1045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和29.8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曹杨新村列入市级城市更新改造示范区试点。大力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签约649台、完工153台。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5300套,规模居中心城区前列。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持续加强监管,促进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基本民生底线兜住兜牢。牢牢稳住就业基本盘,本区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获评市第二轮创业型城区创建优秀城区。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立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100%落实岗位。新增2991张养老床位,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镇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主动发现、精准服务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做好粮食安全工作。

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创新发展。落实幼有善育,实现街镇普惠性托育点全覆盖,公办幼儿园全部为市一级以上优质园。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成立华师大附小、新普陀小学、梅陇中学、晋元高级中学等教育集团,开办华师大二附中普陀校区和上外附属普陀实验学校等。市特色高中创建“连中四元”,全市最多。落实落细中高考改革。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有效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健康普陀”建设全面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万里、石泉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建成运营,区康复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工建设。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区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利群医院入选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区属医疗机构实现“信用就医、无感支付”。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实施。

文化、体育事业提质增效。着眼提升城区软实力,培育苏河水岸特色文化。完成区图书馆、区体育馆、顾正红纪念馆等改造,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对外开放。长风都市休闲区创建成为市旅游特色示范区。新增文化设施10.4万平方米、体育场地60.8万平方米,建成172条市民健身步道。苏州河文化艺术节、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上海10公里精英赛等活动亮点纷呈。

同时,助力对口帮扶的7个县(市、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标准推进亚东县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在全区上下齐心努力下,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两连冠”。民族、宗教、外事、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扎实开展。

(五)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城区安全屏障进一步夯实

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第一时间闻令而动、迅速响应,构建起坚强有力、高效运转的决策指挥体系,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举措,加强人、物、环境同防,先后设立14个集中隔离点,落实5.4万名入境人员隔离管控,完成多轮次本土疫情关联应急处置。优化发热门诊闭环管理流程,加强医院院感防控,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完成全程接种111.7万人,开展加强免疫接种。

营造安全稳定的城区环境。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强化落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开展城区运行安全隐患治理九大专项行动[9],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和燃气安全排查整治,社区消防管理云平台全面推行。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公安”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报警类110、刑事案件总量呈两位数下降,96.2%的小区实现入民宅盗窃零发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营造长治久安社会环境。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深化区领导联系信访矛盾工作机制。成立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的人民建议征集网络。积极维护网络安全。

(六)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引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政府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区级自设行政审批全面取消。在全市首批试点设立新办企业“一窗通”服务专区,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一件事”改革覆盖28个事项,“一业一证”改革覆盖25个行业。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升级,打造政务服务15分钟服务圈和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举办“网办季”活动,让政务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区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市排名“七连冠”,两次在全国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测评中获评第一。加强政府目标管理,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专班和督办机制。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依法行政的理念更加深入。区政府领导带头出庭应诉,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加大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和公众参与力度。成立区行政复议局。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向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327件和市、区政协提案475件。不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主动接受监察、社会和舆论监督。

作风建设全面加强。高质量开展政府系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中卯足发展干劲。切实“过紧日子”,压减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预算,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着力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为基层减负、放权、赋能。严格执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四责协同”机制,做好巡视整改、审计整改,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奋进,我们经受住了疫情的大战大考,有效应对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诸多挑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生动图景。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心血、汗水与智慧。在此,我谨代表普陀区人民政府,向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支持普陀发展的市级机关各部门、驻区部队、国内外驻区机构和区内各企业、各单位,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实力不强仍然是最大短板,重点培育产业的集聚度、贡献度还不够高,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还不明显,企业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仍需进一步激发;二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松懈,城区精细化、精准化治理还有欠缺,老小旧远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要解决的问题,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没有得到很好满足;三是政府工作人员抢抓机遇、创新突破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多任务处理中把握动态平衡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直面挑战,以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务实的举措,尽心竭力做好政府工作,决不辜负全区人民的重托。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但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肩负着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任务。普陀正处在转型发展、再创辉煌的攻坚期、关键期。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自觉从战略高度审视和谋划普陀发展,咬定目标不放松,狠抓落实不松劲,凝聚合力不懈怠,加快构筑普陀未来高质量发展战略新优势。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下,聚焦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的“写好五线谱,谱好两部曲,携手零距离,共画同心圆”的奋斗目标,围绕区““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始终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稳住经济基本盘,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行,为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始终坚守安全底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积极应对各类冲击挑战,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奋力推动新时代普陀高质量发展,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今后五年,区政府主要工作目标:

一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更大跃升。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区级财政收入总量实现五年翻一番,四大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40%以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开辟新蓝海,更具辨识度和辐射力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最强引擎,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的创新策源能力进一步显现。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充分发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起点优势,系统优化“一带一心一城”空间发展布局,展现一派产城融合、欣欣向荣的生动景象。

二是在塑造城区高颜值形象上获得更大成效。着力打造清洁通透的水网、生机盎然的绿脉、繁华便捷的街区、整洁舒心的居所、美丽通达的道路,绘就五彩缤纷的城区底色。普陀“半马苏河” [10]景色优美、功能多元、生态宜人。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主要河道水质断面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70%,绿化覆盖率保持中心城区领先水平。新增景观道路50条(段),形成更多靓丽风景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三是在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上取得更大突破。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救助更加精准。基本完成旧住房成套改造,全覆盖实施精准施策型专项提升修缮,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2万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和养老、托育设施。新增养老床位800张以上。持续加强学有优教,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水平。以文化的神韵魅力提升城区软实力,全面打响苏河水岸文化品牌,新增文化设施10万平方米。

四是在实施城区高效能治理上迈出更大步伐。以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城区治理,打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超大城市城区治理范式。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企业群众生产生活领域事项全部接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更加精准高效地处置事件、应对风险。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深化拓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同心家园”加快构建。城区运行更加安全有序,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五是在打造政府高标准服务上展现更大作为。践行 “以四到四办换四心”[11],营造“人人靠谱、事事靠谱、处处靠谱”的浓厚氛围,让政务服务更高效、更精准、更有温度。建设一流的法治政府,确保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政府工作人员积极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提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作风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干事创业中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的“共生共长”格局加速形成。

各位代表,每一项卓越成就,每一个人间奇迹,无不来自于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始终谋在实处、干在实处、成在实处,就一定能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就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三、2022年主要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十一届区委二次全会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大力发扬“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精神,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一届政府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重点推进七方面工作:

(一)坚定不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区级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

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落实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统筹传统消费提升和新型消费培育,发展首发经济、繁荣节庆经济、活跃夜间经济。积极争取一批首店落地,打造创享塔夜间经济街区等特色项目,形成消费新地标、新业态。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坚持依法科学统计,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经济运行月度分析、研判、推进机制。

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持续“大招商、招大商、出大招”,以招商引资“十亿百千万”计划为抓手,加快引进一批头部企业、行业组织者和成长性好的企业。拓展大招商工作实效,优化招商引资调度会闭环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招商信息共享、载体资源共用、项目落地共推,强化招商合力。做实资本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构建形成“政府+中介+资本+产业”招商体系,为招商引资提供全要素服务保障。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及时发现线索的“视网膜效应”,打造一支协同配合、相互支撑的专业招商队伍。统筹推进土地储备、供应、转型等工作,让好项目不缺载体和空间。

坚持产业立区、产业强区不动摇。围绕“五型经济”,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持续实施“411产业倍增”计划[12],推动四大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切实提升产业显示度和标识度。深化区校合作,与同济大学、华师大合作推进生命健康、智能教育等产业发展。推进普实医疗项目建设。实施“普吸金”三年行动计划[13],重点发展数字金融、水岸金融等。推进SMG创意视频基地、网易暴雪电竞馆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网络安全产业示范园和数字广告产业园区建设。坚持“外部有竞争性、内部有公平性、对企业有激励性”,完善落实新一轮“3+5+X”产业政策体系。扩大上海数字创新大会等品牌活动的辐射效应。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围绕市场主体期盼制定政策、开展服务,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出台区优化营商环境5.0版。打好安商稳商留商暖商的组合拳,加大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力度。做实领导干部联系走访企业和常态化“帮办”“陪办”制度,搭建“畅聊早餐会”政企沟通平台,做到企业需求第一时间响应、企业困难第一时间解决。深入实施楼宇园区效能提升计划,新建一批高端楼宇,提升一批存量楼宇,培育一批特色楼宇。新增税收亿元楼3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强对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的合法保护。巩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持续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市打造中心节点、战略链接的发展格局,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积极打造上海对接长三角的“会客厅”。做好第五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家,实到外资增长3%。新增上市企业3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区域贡献度。做好西藏、云南对口地区帮扶协作工作,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二)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打造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支撑。

举全区之力建好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全力推进中以(上海)创新园载体建设、平台构筑和成果转化,打造成为中以双方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标志。紧扣中以建交30周年、开园3周年等重要节点,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入驻企业、机构达100家,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建成投用,中以创新成果孵化加速服务平台通过验收,不断提高产出效益。进一步提升中以天使基金的产业引导作用。在服务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中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联动机制。聚焦国家战略、瞄准上海所需,加快组建集成电路研究平台和人工智能芯片、车规级芯片、光刻胶3个实验室,推动中心多出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引育实施一批有标识度和带动性的重大科技项目。

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做优做强机器人、工控安全两大功能型平台,提高成果转化率和业内话语权。强化各类科创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利用,释放驻区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引进、培育一批关联企业。提升天地软件园等科技园区的产出效率。激发更大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市、区科技小巨人企业19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5家。厚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土壤,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三)坚定不移提升“一带一心一城”功能活力

统筹推进重点地区功能、形象和产业,将“一带一心一城”打造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左岸中和城、金沙岛科技城局部控规落地。推进长风9号东等地块出让。上汽长风项目竣工。推动360华东大安全总部、波克城市互联网研发应用中心、天安·千树东地块等项目建设。以“苏河之冠”滨水景观示范区打造、曹家渡花鸟市场地块改造等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长寿地区景观和能级。真如城市副中心加快推进铜川板块、金盛板块规划研究和控规调整。拆除大渡河路1912号煤气包,推进市体育宫改扩建工程和体育公园规划研究。高·尚领域280米地标大楼完工,京东上海中心、中海剧院等项目加快建设。桃浦智创城推进核心区建设和拓展区基础性开发工作,完成拓展区土地收储124亩。加快推进智创TOP等项目建设。桃浦科创服务中心项目完工。中央绿地南二块建成投用,地下体育空间建成开放。开展综合交通、综合市政等专项规划研究。

(四)坚定不移改善城区面貌品质

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贯穿城区发展全过程,实施“蓝网绿脉橙圈宜居美路”城市有机更新,着力练就绣花功夫,写好精细文章。

绘好“半马苏河”工笔画。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现代生活示范水岸,统筹21公里岸线工业遗存、景观绿地、苏河驿站等元素,强化功能复合、产业聚合、文化融合,体现高颜值、充满烟火气。加强水岸联动、陆域街区联动,推进滨水区域与沿线商圈、园区、居住区等协同发展。持续完善滨水公共空间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加密苏河驿站布局,推进苏州河公园和M50桥等建设。

构建通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协调推动武宁路快速化改建、苏州河深隧工程等市重大项目建设。启动轨交20号线区内相关站点建设前期工作。推动武威路等区区对接道路建设,完成管弄路积水点改善工程。持续解决“城市蛛网”,推动“美丽道路”建设,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竣工20公里。新增460个公共停车泊位和500个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

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持续提升空气优良率。深化落实“河长制”和“林长制”,进一步提高水质达标的稳定性,新建绿地20万平方米、绿道7公里。着手研究长风公园改造提升工作,启动外环生态公园建设。持续巩固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成果,居住区和单位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推进低碳示范社区创建。

塑造整洁舒心的居住品质。深化老旧小区再提升计划,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5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70万平方米、精准施策型专项提升修缮250万平方米。以更大力度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签约300台、完工100台。持续完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租赁体系,新增5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高品质打造曹杨新村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

(五)坚定不移推进城区数字化转型

坚持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应用新技术、开发新场景、占据新赛道,建设“数智普陀”,努力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列。

加快推进经济数字化转型。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大力发展数字新兴产业,培育引进一批在线新经济企业,打造更多经济增长点、新亮点。推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标杆场景建设。发挥海纳工程院思想策源地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场景梳理和产业对接,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加快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坚持用户思维,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文旅、商业等领域,深化技术创新和场景拓展。推广智慧校园平台,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探索互联网医院建设发展模式,做实远程医疗服务和120急救“上车即入院”便捷就医服务。试点数字文化场馆、数字景区、数字酒店等场景建设,推进社区商业数字化转型。多措并举弥补“数字鸿沟”。

加快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牵住“两张网”牛鼻子,以数字化让城区更聪明、更智慧。推动“一网通办”迭代升级,拓展好办、快办、智能审批事项,持续扩大“一件事”“一业一证”改革的覆盖面。深化“一网统管”建设,瞄准城区治理难点、痛点,推出一批符合需求的“高效处置一件事”应用场景。加快统一派单处置系统、融合通信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实现突发事件全流程闭环管理。全面提升“12345”市民服务热线办理质量,提高群众认可度。完善数字发展环境,健全公共数据运营工作机制,开展公共数据安全保障服务。

(六)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细落实减负稳岗等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助引领成功创业500人以上。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新增养老床位230张、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3个、老年助餐场所17个,改建认知症障碍照护床位150张。进一步优化智慧长护险经办平台功能。健全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做好社会救助,坚决兜住民生底线。

推动教育优先、优质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区建设,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8所公办幼儿园实现托幼一体化。深化紧密型教育集团建设。以落实“双减”政策为切入口,强化学校主阵地作用,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加强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设一流教师队伍。实施教育评价改革,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快中福会托儿所普陀分部、武宁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健康普陀365战略”[14]。构建大健康治理格局,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筹备西部区域性医疗中心,桃浦老年护理院试运行,新增病床数300张。加大优势学科、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力度,提升公立医院服务水平。构建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管理水平。

促进文旅、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保护传承城市文脉,用好历史文化资源,串联市少儿图书馆新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M50创意园等一批文旅地标,讲好“苏河十八湾”故事。打造更多嵌入式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城区公共空间的文化内涵。积极参与苏州河水上旅游项目规划及实施。推动顾正红纪念馆、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联合申报国家A级旅游景区。新、改建10条市民健身步道、20处市民益智健身苑点、2片市民球场。办好苏河水岸文化旅游节、苏州河城市龙舟邀请赛、上海10公里精英赛等活动赛事。

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做好双拥优抚、民族、宗教、外事、粮食安全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

(七)坚定不移打造安全韧性城区

树牢“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安全理念,加强主动、精准、综合防控,坚决守牢城区安全底线。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压实“四方责任”,坚决做到排查全覆盖,转运全闭环,院感零容忍,管控严要求,人、物、环境同防无遗漏,社会宣传更细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开展各级各类演练,做好物资储备,切实提升应急处置和核酸检测能力。继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进“同心家园”建设。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推动“四百”走访精细化、常态化、制度化。用好“社区云”平台,增强群众的知晓度和使用率。进一步提高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运行效能。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服务,促进社会组织良性发展。加快实施小微型小区合并,不断提升物业行业服务管理能级。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健全落实长效机制,巩固创建成效。

全力维护城区安全稳定。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巩固城区运行安全隐患治理九大专项行动成效。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全面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加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全过程全链条监管,为900台电梯配备运行安全监测装置。完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织密群防群治网络。完善新型现代警务运作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持续推进动态隐患清零。严打严防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安保维稳工作。深化“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健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畅通民意“直通车”、汇聚群众“金点子”。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实现新一届政府良好开局,是对政府履职能力的一场考验。我们要围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持之以恒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系统各领域各环节,在党的旗帜下聚精会神抓发展,步调一致向前进,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果体现对党绝对忠诚。

提高政府效能。进一步完善专班和督办工作机制,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形成协同开放、上下贯通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举办第三届“网办季”活动。打造线上线下同步公开、互为补充的政务公开立体模式。集约化、一体化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广应用普政通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全面推进预算一体化改革,形成项目申报、储备、实施、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反向问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

坚持依法行政。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打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提升法治核心竞争力。完善街镇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提高街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社会和舆论监督,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深入改进作风。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向纵深推进,落实落细“四责协同”机制,推进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继续带头“过紧日子”,节用裕民,让有限的资源、财力更加高效地推动发展、服务民生。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赶考之路”上,拼出新作为、展现新气象、创造新辉煌!

名词解释

[1] 十大提升工程——围绕推动建设上海“四大品牌”特色承载区,实施十大提升工程,即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功能提升工程、创新平台服务提升工程、民生服务提升工程、政府服务提升工程、智能制造及机器人产业提升工程、商业地标影响力提升工程、消费品质提升工程、红色文化传承提升工程、“苏河十八湾”魅力提升工程、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工程。

[2] “3+5+X”产业政策体系——“3”即服务企业发展、支持科技创新、推动“才聚普陀”3项普惠政策;“5”即支持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重点产业发展的5项专项政策;“X”即涉及质量提升、节能减排、贸易、商业、法律服务业等领域的若干特色专项政策。

[3] 招商引资“十亿百千万”计划——即引进10个年税收能级亿元级企业和100个年税收能级千万元级企业。

[4] “普会贷·信易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依托“一网一微一端”对外融资服务窗口,即“上海普陀区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网站、“上海普陀”微信公众号和“随申办”手机客户端,通过融合“公共信用数据+普陀特色数据”,助力银企精准有效对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5] 抗疫惠企“12条”、新“9条”——即我区先后于2020年2月8日、4月27日出台实施的《普陀区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共抗疫情共渡难关的十二条措施》《普陀区关于进一步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九条措施》。

[6] “四百”走访活动——通过开展“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常态化走访,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形成务实亲民的作风。

[7] “蓝网绿脉橙圈宜居美路”城市有机更新——即实施“蓝线水网·岸线生境”提升计划,打造清洁通透的水系网络;实施绿色普陀“点线面”工程,打造绿意盎然的生态脉络;实施就近宜居生活圈(橙圈)计划,打造便捷舒适的共享空间;实施老旧小区再提升计划,推进整体性、综合性、精品化的房屋修缮;实施“美丽道路”建设,结合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打造“线清、杆合、箱隐、景美”的道路景观。

[8] “三旧”换“三新”攻坚战——即实施旧改地块征收,消灭“拎马桶”现象,让全区二级以下旧里“换新颜”;实施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让更多老旧住房“穿新衣”;实施旧住房成套改造,让不成套房屋居民过上厨卫独用的“新生活”。

[9] 城区运行安全隐患治理九大专项行动——即建筑工地、消防、电动自行车、燃气、交通运输、商场菜场、房屋、地下空间、市容市貌九个领域。

[10] “半马苏河”——苏州河(普陀段)岸线总长21公里,约等于半程马拉松的路程长度。

[11] “以四到四办换四心”——即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面面俱到。该办的事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设法办,决不能放;合办的事协作办,决不能推。让企业和群众等办事更省心、发展更顺心、生活更舒心、扎根更安心。

[12] “411产业倍增”计划——即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产业中的每个产业区级税收占比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十四五””末,占比合计达到40%以上。

[13] “普吸金”三年行动计划——即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聚焦资产管理、融资租赁、私募基金、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等细分领域,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普陀数字金融、品质金融、产业金融、水岸金融,到2024年,实现“科技金融产业从重点产业上升为支柱产业、金融产业链重心从补链延链上升为固链强链、金融品牌从区域愿景升格纳入长三角规划版图”三个飞跃。

[14] “健康普陀365战略”——“3”即健全10分钟医疗急救圈、15分钟基本健康服务圈、20分钟公共卫生应急处置圈;“6”即完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周期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整合型老龄健康服务体系、精准化医疗急救服务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服务体系、法治化行业治理监管体系;“5”即实现人人都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人都能享有全程健康管理、人人都能参与健康促进行动、人人都能获得优质医疗资源、人人都能享受健康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