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群众呼声 促进沪陇合作

(2016-07-15)

代言群众呼声促进沪陇合作

——记区人大代表、甘肃省天水市驻沪办主任白晓峰

白晓峰(中)联系社区、联系人民群众

普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甘肃省天水市驻沪办主任白晓峰,在石泉社区工作、生活已经22个年头,对区情、社情、民意非常了解。他为人乐观、甘于奉献,很快融入选民中,成为群众的“代言人”。同时,作为外省市驻沪办的负责人,他满腔热情、坚持不懈地为沪陇两地合作牵线搭桥,促进两地经济、文化、资源共享。

为改善群众生活建言献策

白晓峰所在的61选区有一片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二级以下旧里——陆二居民区陆家宅后村,居住住户多、房屋面积狭小、厨卫公用,每天早晨小区居民都要排起长队倒马桶。在多次联系社区时,白晓峰看到群众的生活现状,深入居民家中听到群众急切盼望改善生活的诉求,会同其他代表提出了“改造陆家宅后村卫生设施、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代表建议。在区人代会期间、代表组交流讨论时,帮助群众反复呼吁、反映情况,得到区政府和街道的高度重视。2013年,陆家宅后村纳入当年旧住房改造范围。在区房管局、石泉路街道、居委会、物业的通力合作下,代表积极参与、协调下,陆家宅后村居民100%签约同意,公示的厨卫改造方案获得居民的认可。2014年初,陆家宅后村600余户居民厨卫改为独用,并用上了清洁的抽水马桶,居民生活条件大大得到改善。

谈到这件事情,白晓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群众眼中那期待的目光是信任,更是责任,作为人大代表,我责无旁贷。”五年履职期内,他进过百家门,聊过百家事,小小的工作日记里写满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工作再忙,业务再多,只要获悉代表活动,总是积极参加,踊跃发言。

为旧改工作甘当“老娘舅”

2015年3月,白晓峰所在选区的兰凤新村1号、2号地块启动旧改征收工作,这是一项牵涉面广、艰巨复杂的重大民生工作。为推动旧改征收工作,早日使居民改善生活、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白晓峰以人大代表身份,受邀参与动迁居民矛盾化解等工作。

近半年时间内,他全情投入、放弃休息日,积极参与旧改征收工作。他拉下脸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同街道工作人员一起,走街串巷、披星戴月,走进群众家中,主动担当“老娘舅”,化解纠纷矛盾,做好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的宣传工作。化解对象中,有一户人家,老人及其子女之间因户籍关系、日常往来不畅等原因,始终不能商定征收条件,迟迟不愿意签约。多方调解,仍然无法化解内部矛盾。白晓峰同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街道工作组人员等一起,与其家人召开多场协调会,苦口婆心讲解政策,化解家庭矛盾,做通全家人的思想工作,最终成功签约。

2015年底,当得知兰凤新村1号、2号地块签约高点收官,普陀区提前完成全区旧改目标的好消息,白晓峰无比喜悦。这其中也凝结着代表的一份心血和智慧。

为沪陇合作搭建桥梁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野生植物资源丰富。白晓峰担任天水驻沪办负责人,心系普陀区和天水市,积极为两地合作交流出谋划策。

在他的协调努力下,两地在经济、文化、资源方面的互动日益频繁。天水市医疗工作人员到普陀区医院开展学习培训;普陀区医务工作人员到天水市开展“西部送光明”活动,为眼疾患者治疗;普陀区捐资帮助天水市“无医无药”的18个自然村建立了农村卫生服务站点。天水市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涝,普陀区立即捐助百万元救灾资金。

为天水市返沪、在沪人员服务,也是白晓峰的工作职责之一。原天水市铁道医院的支内人员约5000人在退休返沪后因退休待遇问题多次向白晓峰反映。白晓峰认真倾听他们的诉求,积极向市有关部门反映、参与协调,最终使退休人员享受了合理的退休待遇,成功化解了一起群体性矛盾。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为群众利益代言,为两地发展搭建桥梁,这是我最大的荣幸与成就。”白晓峰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宣传人大工作,体现代表作为。”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会代表工作室

石泉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