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

(2016-06-17)

永远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头

——记区人大代表、石泉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郑晓军

郑晓军代表(左二)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人大代表,代表的是人民,服务的是群众。只有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担得起宪法赋予的神圣职责。”石泉街道有这样一位人大代表,她用实际行动感染着群众,用真情换得了群众的口碑,她就是石泉路街道石泉新村第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郑晓军。在担任区十五届人大代表期间,她认真履职,发挥代表作用,密切联系选民,积极参政议政,为区域发展、和谐家园建设贡献了力量。

回应群众期盼,履行代表责任

石泉五村35号院落门前空地上那堵围墙是周边居民共同的心病,郑晓军也曾长期为之困扰。原来,因为规划等各种历史原因,空地上一堵额外的围墙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墙外,是行人视线盲区,早晚高峰时段易发生车辆刮擦事故;墙内,是小区卫生死角,蚊虫飞舞、垃圾成堆,久治难愈的“心病”让周边居民不胜烦恼。如何解决这个心病呢?郑晓军发挥基层代表熟悉社情、了解居民的优势,在街道相关部门、施工方和居民之间构筑起沟通渠道,广泛征求居民对院墙进行施工意见,集思广益,逐一改进工作方案。如今,围墙周边不仅增设了警示标记,防止车辆碰撞,而且在院墙内增设了晾衣杆,重新铺设下水管道,对墙面防盗铁窗尖头部分进行安全改建,昔日的事件“多发地”成为了小区今日的一处新亮点。

谈起这件事情,郑晓军感到:以前我习惯于盯着这些卫生死角,思考问题比较局限,有时候“病症”暂时性缓解了,但过段时间还是会反复。当选人大代表后,通过参加履职学习,对区域发展、政策法规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参加各类履职活动,拓展了视野,增强了自身的履职能力。现在我考虑问题更仔细了,提出的对策和方案更周全、实际了。

“做好人大代表是一种责任。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勤思考,做务实之事。”郑晓军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忘群众的期盼与信任。

保障群众利益,维护政策公平

“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古训,道出的是人民群众对于政府政策公平性的期盼。2013年以来,石泉路街道先后启动了铁路新村、洵阳新村以及中兴村、兰凤新村的旧改项目。被推荐为旧改工作监督员的郑晓军将其视为一次难得的机遇,能在履职中亲自见证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她感到非常激动。

“既要当好群众呼声的传声筒,更要确保将政策红利惠及每一位旧改居民”。郑晓军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呼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建言献策,希望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在从事旧改工作监督员期间,她向征收部门提出要多关心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多向群众宣传有关政策、多听取和收集群众意见等建议;对旧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确保政府阳光政策一路到底不变样,依法推进旧区改造。同时,在区有关部门召开铁路新村、洵阳新村地区房屋征收方案听证会时,她又与其他人大代表联合向征收部门提出了增加房源、小面积业主与新渡口地块旧改政策对比补偿奖励等建议。这些建议最终在公开的房屋征收方案中得到了采纳,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得到了实惠。此外,在全程参与的铁路、洵阳新村地区住房困难户认定托底评审小组工作中,郑晓军更是监督审核了困难户认定托底评审的全过程,把任何可能导致矛盾的隐患解决在基层,有效维护了全体旧改居民的合法权益。

创新社会管理,当好“小巷总理”

石泉一村居民区均为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式公房,房屋老旧、基础设施较差,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作为“小巷总理”,郑晓军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真正找对点,把事情办好?恰逢普陀区大力开展“同心家园”建设,根据小区实际情况,她认真听取居民意见,发动各方群策群力精心策划“同心圆”楼组自治模式,通过引导居民在楼组管理中运用“六自”的自治管理模式,即人员自选、规范自制、困难自助、矛盾自解、资金自管、氛围自造,形成居民群众齐参与的“同心圆”效果。

随着工作的深入,楼组居民的议事热情逐步提高,邻里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对于楼里的独居老人,除了居委会,楼上楼下居民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楼道来了陌生人,大家彼此间也会互相通气,多加防范;不同职业背景的居民更是发挥专长,为邻里传授各种专业知识……这种“同心圆”模式很快火了起来,并逐步在更多楼组被推广、复制,逐渐成为普陀区“同心家园”建设的一个典型样本。作为创始人,郑晓军在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再次积攒了人气、卯足了干劲。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郑晓军以更宏观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将“小巷总理”与人大代表的身份融于一体,拓宽了代表之路、强化了业务根基、拉近了群众感情,以良好的代表形象,践行着为群众利益代言、为区域发展尽心的诺言。

区人大常委会委员会代表工作室

石泉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