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的信任是对我最好的鼓励”——记真如镇街道真西新村第一居民区居委会主任唐敏

2015-12-25 来源: 上海普陀

1550弄道路改造完成了,坐小舢板般的体验已成为过去式;邻里中心改造如火如荼,久龄家园凭借着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社区老人的参与;廿四节气墙的落成为小区平添了几分人文儒雅的气息……2015年初,随着市委“1号课题”的全面落实,坐落于大渡河路1550弄内的真如镇街道真西新村第一居民区发生了不少变化。但说起让人印象深刻的,不得不提起唐敏。

生于1980年的唐敏,是真西一“新上任”的居委会主任。虽说年龄看着小,但在社区工作上可谓是“根正苗红”。唐敏的母亲是小区的业委会成员,父亲是党小组长、小区读报组的负责人,就连住在杨浦区的婆婆都是楼组长。她自己曾是三枪集团下属分公司的团支部书记。

做了小巷总理之后,唐敏愈发觉得,社区工作不仅仅是指尖、脚尖上的动作,更要竖起耳尖,植入心尖。用她的话来说,居民的信任就是对她最好的鼓励。

简直停不下来

“有居民反映苏武牧羊门口油污严重(卫生跟进)(已解决)”

“党小组长心脏搭桥正在住院(需慰问)(已看望)”

“3号楼独居老人表示生活困难(已申请帮困)(已回复居民)”

………………

在唐敏的工作手册上,密密麻麻地记着一大堆这样的事,并用括号备注事情的跟踪处理情况及最终结果。手册的左边是留白的,用于记录一些突发事件及电话号码。

“社区工作看似简单,一旦用心做了,根本停不下来。”“80后”的缘故,唐敏说起话来颇有些年轻人的俏皮。“因为是居委会主任,很多居民过来一看,会感觉主任这么年轻,能不能真心为居民办事?所以我必须尽120分的努力,来做好社区里的任何一件事,将居民对我的信任感建立起来。好多事情,并非居委层面,甚至街道层面可以解决的,我只能尽我所能,一级级向上反映,一次次向居民答复。久而久之,居民自然感觉到我是一个能沉下心来做社区工作、为居民办事的人,信任感就建立起来了。现在小区里好多叔叔阿姨,都把我当自己人一样,很私密的问题都能和我谈,真的让我很感动,也坚定了我扎根社区、服务居民的信心与决心。”

89岁的独居老人张阿婆是“三高病人”,深受疾病困扰,只有一个女儿,而且与她分开居住。老人上了年纪,性格开始偏执、固执,而且样样事情表现得很强势,女儿便与她逐渐疏远。唐敏知道后,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寒冬腊月,始终坚持每两天打一次电话,每周走访一次,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上需要什么帮助,并把自己的联系电话给张阿婆,在她的慰问和关心下,老人感到特别温馨,开心,直夸唐敏就是自己的亲人。

八卦的心和保密的嘴

“只有八卦了才知道小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呀,碰到问题才可以对症下药。有些居民家中碰到事情了,可能觉得去居委会很不好意思。这时候我们就要主动出击,该上门慰问就应该上门,该申请帮困就尽量申请。虽然对我们居委会来说,这只是很平常的一项工作,但是居民会感觉居委会将他放在心上了,今后社区里有什么活动他参加得会更加积极。”问及唐敏怎么会在基层呆得如鱼得水,她笑着说是因为一颗八卦之心和保密之嘴,“保密是必须的,不然好不容易和居民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就毁于一旦了。当然,嘴甜也是必须的,居民来居委会往往带着怒气,这时候笑着嗲悠悠叫一声阿姨或者爷叔,他们的怨气就会小很多。”

今年,真西一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正式启动,唐敏深知,光一个人力量是不够的,更要积极地把小区居民发动起来。于是,她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经理商议,成立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指导小组和志愿者小组,并号召了近30位小区居民纷纷加入,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而她自己更是每天早晨和志愿者们一起站在垃圾桶边,不顾脏和累,把四个垃圾桶先翻了个遍,把餐余果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分开放置。通过居委干部们的不懈努力,居民们基本养成习惯,垃圾臭味也淡了,环卫所也能够早晚定时清运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垃圾箱恶臭问题,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