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无小事 我自当躬行——记曹杨新村街道北梅园居委会主任陈炯

2015-11-06 来源: 上海普陀

这天,90多岁的裴爷爷家里的空调出了问题,终于千辛万苦等来了行程满满的维修师傅。但是师傅一句“太高了、没法上去修”,可让裴爷爷急坏了。灵机一动,裴爷爷想到了前一段时间多次来走访他的居委会里的年轻人。于是,裴爷爷打了通电话。很快,这个年轻人就搬了把梯子送了过来,并且一直等到空调修好后才离开。在裴爷爷看来,眼前的这位年轻人就像居委会里的“老法师”一样踏实能干、吃得下苦,居民哪怕再琐碎的事情,他都能装在心里。借梯子、换灯炮、教电脑,甚至是捅马蜂窝、给老人脱衣服……居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曹杨新村街道北梅园居委会主任陈炯,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小陈主任”。

真心、有心:做居民的贴心人

谈起这位小陈主任,还真是一位典型的80后,学的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做过两年销售。从推销产品到做“婆婆妈妈”的居民区工作,这个反差确实是有点大,不过好在年轻人的适应能力强。很快,他便调整好心态,把最初分管的条线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于2012年8月当选北梅园居委会主任,今年,居民区和居委会换届后,又继续担任北梅园居委会主任,同时,也是一个党务工作者。

谈起居民区工作,小陈主任总结了这么两个“心”:一是小区是个熟人社会,也是人情社会,居委会工作要顺利开展,与居民打交道时就要有一颗“真心”。因此,他有空就和居委会里的其他年轻人到小区走一走,到居民家坐一坐,和楼组长聊一聊,了解小区情况,倾听居民心声,主动提供一些帮助;二是做居委会工作一定要“有心”,要在与居民打交道中,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聚焦居民的需求,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去开展工作。比如说,在走访的过程中,小陈主任发现居民因为晾衣服的问题频频发生矛盾。恰巧他了解到街道最近正在实施“六小工程”项目,于是小陈主任就忙活了起来。先是到街道申请,然后到小区里采点,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晾衣地点,他一家一家征求居民意见,一个点一个点地跑,记录下哪个地方太阳最好、哪个地方不影响居民出行。在他的努力下,没多久,40多根晾衣架就整整齐齐出现在小区里。

小到给居民送被褥、帮党员转档案、医院陪护老人,大到小区平改坡工程、残疾人通道工程推进以及健身苑点的建造等,小陈主任正是用这一次次的行动赢得了居民的肯定。

敬业、奉献:争当主力军

钻到狭小空间里捡砖瓦,往复上下楼清运灰尘和重物,踏在泥泞的花坛里清理脏物,爬到平台上清扫垃圾……每次的卫生整治工作中,年轻的他总是冲在最前线,揽最难干的苦力活儿,不仅让居民对他刮目相看,也为

居民委员会里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2013年8月,“创卫”进入关键时期,由于小区里的麦冬草过于茂盛,致使垃圾藏在草下不易发现。为了怕影响检查成绩,小陈主任带着几个年轻的居委干部不畏酷暑、不惧蚊虫,钻进草丛就割了起来。最终,小区成功获评区卫生先进小区。

小陈主任也把他敬业、奉献的精神延续到“创城”工作中,以行动向居民们表示:吃苦耐劳,我们80后不比任何人差。正是小陈主任的出色表现,2014年,他被评为“普陀区创新中国成立家卫生区和上海市文明城区工作优秀志愿者”。

此外,小陈主任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2011年,他当选为普陀区人大代表。为履行好职责,他深入居民家里听意见,慎重写提案,老小区管道维修、梅岭北路改单行道、设公交车专用道等等……一个个提案凝聚的不仅仅是老百姓的心声,也是小陈主任为居民谋福利的“初心”。

在小陈主任看来,年轻的居委干部既要继承传统经验,也要勤动脑子、敢于创新,探索新的社区治理方法。把“互联网+”运用到工作中,也是他正在进行的探索之一。现在,小陈主任和他的团队运作了“在职党员”微信群,通过及时发布党的最新理论、居民关心的信息以及社区的一些活动和公益项目等,为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打造一个沟通交流平台,有针对性地把更多的在职党员、社区中青年力量吸引过来,提升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今年9月,他们利用这个微信群,实时播报小区“中国梦·北梅情”手工书画展活动,就收到了党员们的良好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