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亮:在异国他乡的新地标烙上“中国造”

2014-11-21 来源: 上海普陀

2013年9月2日,美国旧金山的奥克兰新海湾大桥建成并正式通车。至此,这座迄今为止全球投资最多、技术含量最高和预计使用寿命最长的大桥,不仅成为美国新的地标性建筑,而且成为全球最大跨度的独塔自锚式悬索桥。

而这座大桥的建设,95%的工程由两家中国企业完成: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和上海浦江缆索公司。亦是中国的企业第一次参与美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一世界级工程中,中国“高端制造”在美国西海岸谱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向世界展示了自身的实力和魅力。

时间过去了一年,如今谈起当年投标、竞标、中标,以及后来的施工、验收等过程,汤亮仍然难掩兴奋之情。在上海,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总裁汤亮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一过程。

新海湾大桥的钢缆由137根索股组成,每股内有127根钢丝。在保证索股长精度的误差小于1/15000的条件下,在转弯处钢丝的内外圈长度还要有180毫米的差异。总承包方还要求将该段索股制作成四边形。经成圈、运输、展开、放索多个环节保持不变,这种预弯、预成型的索股,在世界业内属于首次应用。被桥梁专家称为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造价最昂贵的钢桥项目,其挑战性可想而知。

由于美国自身没有生产厂家,所以美国加州交通局和总承包商ABF(美国桥梁和福陆公司联合体)不得不在全世界招标制造商。

“这座大桥又是建在多发地震带,明确要求要有抗御8级地震的能力。所以能不能承接这项工程,在全球范围内就成为了一个标准:只有最强、最棒的企业,才有资格拿下这个工程。”汤亮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奥克兰新海湾大桥缆索竞标时,全球有承接资格的13家世界著名制造商都来了,大家摩拳擦掌,势在必得。

2007年4月,奥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浦江缆索公司竞标成功,承担了大桥的全部缆索的制造,共计4800吨。汤亮将其称为:“是奥盛迈向先进制造业目标的里程碑。”

在新海湾大桥建造中,美方的要求近乎苛刻,甚至超出合同范围,提出新标准。对此,浦江缆索公司表示:“只要你提得出,我就干得出”,结果以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严苛的检测水平完成工程建设,创造了世界桥梁建造的新的标准,其中主缆索股的结构属于国际首创。

汤亮的底气来自于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企业实力和其产品独一无二的技术含金量。

汤亮的大学本科,读的是金属材料专业,其中就包括预应力材料。大桥缆索制造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缆索的技术含量往往要经受百年岁月的风雨考验。上世纪90年代,大桥缆索的建材和缆索制造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法国、日本等少数国家掌握。高端的预应力材料,我国全部依赖进口。汤亮下海后,瞄准国内制造的这一空白,组织团队研发,并创办了奥盛,专注于大桥缆索的制造。

“搞制造业是一件实打实的事,来不得半点哗众取宠、投机取巧,必须有一股子坚韧执著、顽强拼搏、力攀高峰的精神。”汤亮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说:“奥盛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胜人一筹的绝活。只有利其器,才能善其事,这也是硬道理。”

汤亮表示,企业必须持续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投入是不能立竿见影的,坚持数年才会获益匪浅。如今,浦江缆索公司拥有111项技术专利,无论是预应力材料的质量还是缆索的工艺技术,奥盛都是世界一流的,因此成为美国后张预应力学会唯一的一家来自中国大陆的会员。这些研发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制造的空白,还为以后几年大规模展开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大节约了成本。

这些年来,浦江缆索公司在世界桥梁的缆索领域也屡建功绩。如果从上海的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数起,一直数到长江水面上一半以上的大桥乃至全国大部分跨海跨江的大桥缆索,几乎都由浦江承建。近年来,他们又先后承包了印度孟买班德拉沃利跨海大桥、韩国马昌大桥、美国跨红河管线桥等几十座大桥的缆索工程。浦江公司已跻身全球缆索公司的前五强。除了在新海湾大桥项目上获得利润外,更使得意大利、土耳其、苏格兰等地的桥梁业主慕名而来。

奥盛集团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的大桥缆索制造商。从预应力材料的开发、涂镀技术和防腐技术的研究,到缆索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形成了以缆索制造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企业拥有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有100多项,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奖、鲁班奖等76项国家级奖项。世界上排名第一到第四的自锚式大桥缆索,都是出自奥盛之手。奥盛预应力材料的出口量,占全国份额的一半以上。这种特殊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大跨度的桥梁和建筑、高铁轨道、海上石油、核电站等。

汤亮的目标,是立足于打造一个先进制造业。“大桥缆索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要搞好这一行,企业一定要踏上‘先进制造业’的台阶。”他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我们要把人人皆知的‘中国制造’变为人人信服的‘中国智造’,在更多的地标性建筑上镌刻下中国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