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家公”:建好老人的第二个家——记长寿街道安全里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周传先

2015-06-15 来源: 新普陀报


初夏时节,走进安全里小区,健身器材、宣传栏、活动场地等一应俱全,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材前闲话家常,透出安静的氛围。而这并不是安全里的全貌,每天清晨,如果你在老年活动室,一定会看到另一番热闹的景象:一群年过半百的老人以鸟会友,他们携心爱的鸟儿聚集在老年活动室顶楼广场上,清脆的鸟鸣伴着老人的笑声,构建出一幅老有所乐的画面。让这片老式居民区焕发生命力的人正是安全里居委会的党支部书记——周传先,一个为社区事事操心的“管家公”。

建好老人的“第二个家”

周传先操心最多的是社区里的老年群体。据统计,2013年,安全里的老年人占总数的35%,60岁以上的有914位,其中33对独居老人,135对双独居老人,服务好老年群体成为居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早在2003年,街道就出资造了12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周传先告诉记者,老年活动中心是老人们的“第二个家”,现在有多功能厅、阅览室、东方信息院、棋牌室、茶苑等不同功能的区域,还开设特色课程,形成了遛鸟、棋牌、戏剧、合唱等具实力的特色活动项目,室内活动人流量每月高达近4000人次。

周传先自豪地告诉记者:“老年活动室可是名声在外,最热闹的当属每天早上的茶会,提供了遛鸟的好去处。鸟友们从嘉定、闵行、黄浦、南翔等各个区赶来相聚,每天不到5点就已经聚集了几十名鸟友。” 老年活动室能保障高效运营和壮大发展,多亏了居民区党总支提出的“老年活动室自治”理念,周传先也在推行老年活动室自治机制中不断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方式。

让居民享有决策权和管理权

活动室建成不久就面临如何管理的难题。由于管理人员对老人的心态“管理”多于“服务”,经常引发投诉和纠纷,居委成了“救火队”,活动室的工作也难以顺利展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周传先在安全里居民区建立“以服务养服务,自我盈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

周传先告诉记者,“以服务养服务,自我盈亏”就是指对老年活动室的盈利性服务的收费——杯茶2元,打台球8元、乒乓球5元……这些收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平时老年活动中心的维修、活动费等都从中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街道拨款与老年活动中心开支之间的缺口。收费也让老人们对活动室有了更强的归属感,周传先说,现在老人们都很爱护健身器材,就像在自己家一样。

“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则落实在管理方面。老年活动室组建了一支管委会队伍,定期召开例会听取居民对老年活动室的意见和建议。不久前,管委会和居委会就应数百名老年“鸟迷”的要求,在活动室广场上增设遛鸟杆,让早晨遛鸟活动更受欢迎。

有了制度保障,老年活动室的管理不断规范化,但活动室的大小事务还牵挂着周传先的心。采访当天,周传先就刚刚忙完老年活动室的事回到办公室,问他是去做什么?“维修雨棚”,他说,“这看起来是小事,但对居民却是大事。我平时不常在办公室坐着,一有空就要去老年活动室、小区里转转,听听居民的意见,看看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就像社区里的“管家公”,家长里短、琐事矛盾,他统统都管,并且都能管好,这其中的技巧同老年活动室的管理一脉相承——用好“自治”的手段。

延伸管理服务社区百姓

周传先以老年活动室为依托,在安全里社区还组织起一批志愿者队伍,楼组长、党员骨干等志愿者队员更作为周传先的信息员,及时反馈社区情况,他们已经成为社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周传先还结合社区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老年活动室的载体作用。在楼宇党建工作中,周传先走进商务楼,为30几名外来务工的党员成立了流动党支部,使外来流动人员感受到异地他乡党组织的关怀。

周传先借鉴老年活动室自治管理经验,用在社区矛盾协调中,2013年5月居委会开设社区自治议事厅,建立党总支、居委会、党员、物业、民警等多方构成的议事层,合力协调居民矛盾。2013年夏季,2016弄一户单位在外墙安装了10余台空调外机,走道里热气四溢,居民不堪其扰,找到居委会投诉。居委会立刻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并在议事厅召开听证会,邀请居民代表、物业、党员等共同听取情况汇报,协商解决方案,最终这场扰民风波经自治议事厅的调解也化干戈为玉帛了。

周传先每天奔波在社区,居委会的行程表上总是排得满满的,他却一直干劲十足,他说:“只要居民有需求,我就会始终如一的操心下去,这都是我的职责。”这就是周传先,安全里居民可靠的管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