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宜居宜创宜业 谋实长风生态建设——对话长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钱忠明

2015-11-03 来源: 新普陀报

长风新村街道辖区内有长风公园、华东师大、长风生态商务区、月星环球港等独特资源,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目前,街道“6+2”机构调整已经完成,接下来,将如何进一步贯彻市委一号课题精神,助力“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建设目标?为此,记者专访了长风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钱忠明。

问:九届区委八次全会提出了“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建设目标。当前区域转型发展正面临关键时期,长风新村街道将如何助力生态区建设?

答:长风的“生态”建设,我们可以理解为环境生态、人文生态和服务生态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社区建设,打造优美环境生态。加快做好金沙新村、曹家村、新渡口旧区改造的收尾工作,全力配合推进金沙江路景观道路改造、轨交15号线、北横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实施平改坡、积水点、二次供水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切实为社区居民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是加强文明建设,营造和谐人文生态。秉承苏州河文化底蕴,依托丰富的文化、教育、旅游、商业资源,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和志愿奉献精神,打造长风特色文体品牌,培育风尚,凝聚人心。筹备“长风杯”手杖健身操全国邀请赛,不断提升长风手杖健身操特色品牌效应。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塑造高效服务生态。进一步探索整合纵向部门的服务资源,培养和打造服务精英队伍和优秀人才,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拓展社区服务内容,继续加大救助保障力度,扎实开展就业促进工作。依托楼宇综合服务站,建立服务楼宇、服务企业、服务白领的长效机制。

问:人才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对于人才工作长风新村街道是如何考虑的?

答:长风新村街道始终重视人才服务、人才凝聚、人才培育、人才交流等工作。充分发挥华东师范大学在知识、学科、人才、信息等方面优势,在人才培训方面,提供岗位、技能的高端培训,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在成果转化方面,为技术转移实现对接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区域发展“生产力”;在服务社会方面,以“全国优秀家长学校”——长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为基地,提供家庭教育、法律维权、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此外,针对楼宇内中小型企业多、白领青年多、人员流动快的特点,开创了“指尖上”的楼宇党建工作模式,实现线上服务一体化,线下服务实体化,真正为楼宇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激发创业热情,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土壤”,有效服务楼宇白领。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资源,长风生态商务区、月星环球港等商贸资源,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长风开业园区等创业资源,为建设长风人才高地而不懈努力。

问:2015年是普陀区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谋划之年。长风新村街道未来的发展有什么规划?

答:随着社区建设和功能开发的不断推进,长风将逐步形成:围绕月星环球港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商贸商住圈;围绕华东师范大学、长风公园打造人文教育旅游经济圈;围绕长风生态商务区打造上海现代服务业新高地和苏州河生态走廊新景观。

为此,长风新村街道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号课题精神,不断健全五大体系,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进一步健全区域化党建体系,以“区域统筹、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共建共享”为目标,建立多层次的区域化党建平台,健全整合性的区域化党建组织网络,通过组织共建、人才互动、党员联管、活动互助、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的共建联建。二是进一步健全规范化服务体系,明确社区服务办公室与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前后台关系,建立资源统筹、联动支撑的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等各项标准,总结完善“四个一”模式(一个平台、一个窗口、一个载体、一个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三是进一步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以“常态高效的规范化精细化综合管理”为目标,以“资源整合、协同互动、实体运行”为核心,以优化网格设置、完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制度、健全信息系统为保障,全面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效能;四是进一步健全科学化创建体系,加强长风街道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两站两点”志愿者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在密切联系群众、引领社会风尚、加强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动、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作用;五是进一步健全群众化自治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和整合资源的优势,变分散为集中,变无序为有序。完善“多位一体”的自治模式,提高小区自治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群众文化团队、生态文明宣传队、爱心互助队、草根讲师团等群众性团队,引导和带动居民群众参与小区建设、关注社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