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创宜居社区 教育普惠普陀百姓--“社区教育发展三十年”专题研讨会在本区举行,施小琳孙萍等出席

2016-11-15 来源: 上海普陀

今年,是社区教育走过的第30个年头。在““十三五””规划启动之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推动社区教育的改革、发展与繁荣,11月14日,以“合作·开放·共享”为主题的“社区教育发展三十年”专题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区委书记施小琳,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郭为禄,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平,区委副书记孙萍,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郝炳权,副区长张伟等出席。

1986年,真如中学建立的“社会教育委员会”拉开了全国社区教育的序幕。从社区教育的发端、发展,到蓬勃开展,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如今,社区教育已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

普陀区的社区教育从零开始,30年来,经历了实体化、标准化、特色化、社会化、优质化的发展过程。施小琳在《同心共创宜居社区教育普惠普陀百姓》的主旨发言中,全面总结回顾了普陀社区教育的这一发展历程。

立足普陀区情,面向基层社会和人民群众,建立社区教育的实体化平台。普陀区始终将发展社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和纽带,作为帮助居民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的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促进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来抓。特别是明确了社区学校为街道镇和教育局联合主管的独立建制的事业单位,普陀社区教育由此开启了“建实组织,配实校舍,充实队伍,落实经费,扎实管理,做实课程”的实体化建设阶段。从2001年12月到2003年2月之间,9所独立建制的街道(镇)社区学校先后挂牌成立,逐步形成了由1所社区学院、1所老年大学、9所社区(老年)学校、242个居村委学习点、8个养老机构学习点、5个市民道德修身教育暨市民社会学习点的网络体系。

把握居民需求,丰富教育资源,加强社区教育的有效性举措。开展社区教育,根本上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普陀区推进社区教育,始终做到需求导向,在社区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社区各类活动组织中牢牢把握居民需求,受到社区居民广泛欢迎,满足了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积极培育各种社区民间组织,构建机制,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参与社区教育,发挥市场机制,产生了曹杨社区学校“相约十五”读书会、桃浦社区学校的普陀区癌症康复俱乐部、宜川社区学校的瓷画班、长寿社区学校的白领瑜伽、长风社区学校的手杖操、真如社区学校的秸绣班等有影响力的品牌。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与跨界合作,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化发展。为满足普陀百姓对公共教育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普陀区持续实施区域教育“圈链点”发展战略,加大教育资源布局与调整优化的力度。结合区域化党建、文明创建、社会治理等工作,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资源互补、信息共享、优势互利、各具特色“街镇社区教育资源圈”。重视发挥社区成员和社会组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展了终身教育社会化的研究,建立“终身学习推进员招募工作站”,率先建立了一支终身学习推进员队伍;培育了4个“市民学习团队孵化区”、2000个一星级的团队、100个五星级团队。开展了“区社区教育网-街镇社区学校网-居委会收视点”三级虚拟网络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为推进社区教育社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与支撑。

深入探索实践,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努力实现社区教育发展新突破。“同心家园”建设活动,是要通过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自治共治机制的形成,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能力和体系的现代化水平,其中,社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普陀将以创新发展激发社区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社区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社区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社区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立足社区,面向基层,创新载体,树立品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习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将全面推进普陀区“同心家园”优质教育联合体建设,全力办好居民家门口的社区教育,为普陀百姓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社区教育资源和服务。

会上,郭为禄作了题为《构建普惠开放的发展格局促进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主旨发言,真如镇街道作了题为《立足传承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同心家园》主旨发言。与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实践者还围绕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