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人民医院获评全市第三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

2019-12-03 来源: 新普陀报

  近日,本市第三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推选活动决出胜果,普陀区人民医院“心手相连 医心助聋”品牌榜上有名。

  这是2018年5月17日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暨普陀区残联成立30周年活动当天,上海市聋人协会、普陀区残疾人联合会向普陀区人民医院授牌,设立医院为普陀区首家“助聋门诊服务点”后,来自全市的患者用自己的评价,向区人民医院投出的肯定票。

  全员受训夯实能力

  助聋门诊开设一年多来,医院开通聋人就诊绿色通道,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诊,手语志愿者全程陪同的医疗服务,共救治540多位聋人患者。医院因此荣获上海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称号。

  为解决医患之间的沟通难题,普陀区人民医院举办了“窗口服务手语培训班”,组织门急诊窗口、医技、后勤等辅助部门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代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利用午休时间,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由上海东方卫视《午间三十分》手语主持人、普陀区残联活动中心主任张丽君主讲。

  医院医护、导医、各门急诊窗口、医技部门、安保、电梯等各部门学员课前课后对照视频,一招一式地比划,反复练习,互相纠错。

  2018年8月29日,区残联、区聋人协会与区人民医院举行了上海市首次医护人员窗口手语服务考核,考核内容针对性强,通过情景模拟,既考核考生的词汇量,又检验其对话能力。

  3个月的手语培训,让培训人员受益良多。有位导医感触很深,她表示,自己在岗位上经常碰到聋人前来就诊,沟通十分费力。每周一次的培训,她从不缺席,因为学会了手语,她与聋人朋友沟通不再有困难了。

  “就医之家”放心称心

  2018年9月5日,“助聋门诊”迎来第一批聋人患者。

  这天,助聋门诊来了一位中年女性聋人。曾经因沟通不畅,医生只能根据各项检查结果及症状体征,对其进行了对应治疗。当她得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开设助聋门诊后,就满怀希望前来求医。医院领导、门急诊办公室主任,特意请来眩晕门诊、神经内科专家刘晓红主任为其单独诊治。由于需要各种检查,更是开通了绿色通道,安排尽早检查。随后,在刘晓红的精心诊治下,该女患者得到了相应治疗,疾病日趋好转。患者和家属连连称赞,感谢院方及医务人员为此付出的努力。

  一位中年男性聋哑病人需要每天换药。为此,医院导医天天陪他到换药室换药,还和手语志愿者一起出资,为其购买弹力袜,帮助治疗。医院导医利用下班时间,多次上门,拿中草药为他洗脚,促进静脉回流。在大家的帮助下,这位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助聋门诊的贴心服务口口相传,引得许多聋人患者慕名而来。一个星期三的上午,一对聋人老夫妻在门诊大厅咿咿呀呀地比划手势,医院导医主动迎上去询问情况。聋人老夫妻拿出几天前的核磁共振检查报告,表示里面有多项检查结果有问题。导医便请门急诊办公室老师们协调各科室医生给予诊治。医务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令老夫妻俩感叹不已。现在,这对老夫妻一踏入医院门诊大厅,就会高兴地和医务人员打起手势问好。

  “八心”护理用上手语

  医院的助聋门诊服务日趋成熟,能够有效帮助聋人患者解决门诊就医中的各类问题。但如果聋人患者需要住院的话,是否也能享受到通畅的医疗服务呢?病区的医务人员是否也应该接受手语培训呢?今年春节后,全国劳模于井子带领护理小组,加入了学习手语的队伍,并与张丽君合作,拍摄了围绕于井子护理小组“八心”服务内容的手语教程,编撰《“八心”护理服务手语翻译册》,将助聋服务从门诊延伸至住院全过程。

  以护理人员为主的于井子手语志愿服务队由此诞生,这支队伍围绕改善聋人就医条件和环境,积极开动脑筋,特别设计了《天使助聋典型引路》项目,提出建立手语护理团队、开设助聋健康小课堂等举措,从全程陪护、温馨治疗、回访宣教等方面,为聋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人性化护理。

  “现在为您输液,请把手给我”“药液快滴完可打铃叫护士”“这是您的药,请现在服用”……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个温馨的手势,于井子和她的伙伴们用亲切的微笑和熟练的手语,表达为聋人服务的真情。

  为了提高聋人患者的防病意识,为聋人患者普及健康教育,9月23日,医院结合国际聋人日、于井子博爱慈善专项基金成立3周年,以及助聋门诊成立一周年之际,举办了聋人群体专场医疗咨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医务党员纷纷报名,来自妇产科、泌尿外科、心内科、中医科、内分泌科等多个科室的10多位专家主任和护士们,为聋人朋友提供健康咨询、血糖血压及骨密度测定等服务,受到特殊患者的热烈欢迎。

  现在,每周三下午的普陀区人民医院助聋门诊不仅是聋人患者看病的场所,也是他们放松心情,沟通交流的地方。有些聋人朋友哪怕不看病,也会特意赶来和老友、医务人员、志愿者们打手语问好,就像久违的老朋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