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身边事】“热心”租客甘做垃圾分类志愿者

2019-06-27 来源: 新普陀报

  每天清晨7点到9点,桂杨园小区的垃圾分类点位上,都会出现这样一个身影——她身穿志愿者绿马甲,戴着黑框眼镜,手拿着一把火钳……看到前来扔垃圾的居民,她总是满眼笑意用“洋泾浜”式上海话说到:“爷叔,阿婆,侬垃圾分类了伐?”没错,她就是居民熟识的“小张”——张菊荣。

  张菊荣阿姨来自安徽宣城,在桂杨园小区已经租住了五年,她和小区居民从渐渐熟识到如今结下深厚情谊,就连小区保安说起她都连连称赞。

  “别看小张总是嘻嘻哈哈,她的心可细着呢。”居民笑着告诉记者。自从搬到这里,张菊荣就发现小区居民中年龄大的住户很多,自己五十来岁还算“年轻”,就想着要多帮衬些。除去平时自己去饭店打工的时间,只要居委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她都会主动参加。

  说起张菊荣的“热心肠”,居民打开了话匣子。“给楼道口打扫卫生是家常便饭,下雨天排水口堵了,她都是用手去疏通,一点也不怕脏。”“捡了钱包,她看也不看直接送去派出所。”“过年了,她没回老家,除夕夜还烧了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给小区保安送去呢!”……因此,小区年长的居民都会亲切地唤张菊荣一声“小张”,年轻居民则会称她“张阿姨”。

  如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在即,她又主动报名做起了垃圾分类志愿者。有的人也许会认为,外地租客对社区建设很难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事实却并非如此,像张菊荣阿姨这样平凡的外来务工者,不仅积极参加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更每天挤出两小时担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让很多居民大为感动。

  由于腿脚不好,张菊荣每天都会提早出发,前往垃圾分类点开展志愿服务。“阿婆,侬垃圾分了伐?”张菊荣的上海话并不标准,但独具特色。居民们看到她笑呵呵的脸,往往就很配合地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甚至有的居民在张菊荣感召下,也报名做起了志愿者。“我们那片分得最好啦,尤其是年纪大的居民分得更好!”张菊荣自豪地说。

  其实,在工作中,她也遇到过不配合的居民。但回头想想,大家多年形成的习惯可能一下子改变不了,“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慢慢变好。” 

  说起生活垃圾分类到底怎么分?最易分错什么?张菊荣头头是道,“很多居民喜欢点外卖,但是同样外卖盒,薄的是干垃圾,厚的或者泡沫材质的是可回收垃圾;像厨余垃圾里,大骨头因为‘难腐蚀’而且不好粉碎,被列入干垃圾……”

  她表示,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不仅要告诉居民应该分,还要跟他们讲清楚怎么分。“我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垃圾分类培训,回家后一有空就拿出来背诵,不懂的再查资料问别人,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必须做好。”张菊荣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在桂杨园小区里,有一批由党员、楼组长、热心居民组成了志愿者队伍,他们中有身患疾病依然坚持在岗位上的老党员吴文彪;有做好早上两小时垃圾分类志愿者、马不停蹄地给孤老买菜做饭的龙阿姨……他们每周七天坚持在岗,通过宣传让居民主动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