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微课丨我的天线够不够长——特雷门琴

2020-05-22 来源: 上海普陀

    1896年,特雷门琴的发明者利夫·特尔(Lev SergeyevichTermen,1896-1993)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个富裕家庭。在家人的影响下,他学习了大提琴,奠定了扎实的音乐基础。然而,利夫对其热爱的音乐有着与常人颇为不同的看法。事实上,他从不满足于传统的乐曲练习。在战争期间,在研究军用无线电可控的过程中,他想到了是否能控制无线电产生的杂音而演奏音乐,并发明了特雷门琴的前身——“无线电守望者”。特雷门琴是他通过不断调试制作出的声音类似弦乐或管乐的纯电子乐器。它的原理是利用两个感应人体与大地分布电容的振荡器,因人体的靠近与远离产生震荡的频率与大小变化,从而通过扬声器发出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这或许是除歌唱之外,真正将演奏者本身纳入音响系统的乐器。演奏者作为可变电容,一只手靠近垂直天线音调变高,远离天线音调变低。圆形天线用来调节音量,另一只手靠得越近,声音就越小,靠的越远声音越大。总体来说,就是通过控制手在空中的位置来演奏乐曲。

image.png

    乍听起来,演奏这种乐器似乎很容易操作。利夫的助手也曾扬言,他在没有学过任何乐器的情况下,仅仅练习了两周就可以演奏特雷门琴。然而事实上演奏特雷门琴需要有优秀的空间感、精准的音感,以及对身体细腻的控制力。演奏特雷门琴是既诡谲又优雅的。现场的后现代机械感的表演既唯美又极具震撼效果。特雷门琴一度被吹捧为可以代替整个管弦乐团的存在。

    特雷门琴的发明是科技和古典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跨界的结晶,不难想象它在电影电视中也必然得到颇为广泛的运用。确实,由于其诡谲的音色,它被广泛运用于惊悚恐怖电影中。而后现代的“电流声”又让它立足于科幻电影中,成为像史诗巨作《星际迷航》之类必用的配音乐器。甚至流行乐队也尝试使用过特雷门琴,例如齐柏林飞艇乐队,便成功地将特雷门琴带入公众视野。然而,特雷门琴一次又一次从热门到默默无闻,直到90年代众多优秀的音乐家的全新演绎又让其复苏。时至今日,一些乐队仍旧把特雷门琴定义为“小众”、“新奇”的乐器,却不知它曾经风靡一时的历史。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