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经济“量”“质”齐飞,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2-10-21)

十年间,桃浦镇全口径税收累计423.39亿元,区级税收从2011年8.85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15.39亿元,同比增长73.89%。经济发展的“底盘”越做越大之余,发展质量也在不断攀升,截至2021年底,年纳税百万元以上企业达到450余家,其中年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达到70余家,年纳税亿元级“压舱石”企业近10家。

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离不开地区转型十年来为集体经济提供了“量”“质”齐飞的“成长沃土”。

拓展“增长极”

为集体经济找出路

2012年,桃浦地区正式开启转型发展道路、建设桃浦智创城以来,桃浦镇各村公司园区都面临着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以桃浦镇春光村为例,这里的村域总面积2.93平方公里,基本位于桃浦智创城规划开发的核心区域之内,为了配合土地收储,涉及村域范围内的土地面积达750余亩。

在这些土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农民集体资产,集体企业也要“腾地”,如何保障村民利益不受损?在桃浦镇支持下,春光村通过对外拓展收购土地厂房产生租金的形式,弥补了因土地收储经营性收入的减少,确保村民收益稳定。借此为集体经济发展拓展“增长极”、找寻出路。

微信图片_20221021124421.jpg

春光村旧貌

更加令村民放心的是,整个资产盘整过程都实行“全链透明”“全面规范”操作。村里先对有收购意向的资产进行实地考察,请专业机构考量周边环境、土地价格、厂房价格等,达成初步意向后,召开村“三重一大”会议表决,由村民代表共同作出收购决定后,由专业律师进行各项手续处理。“截至目前,春光村已成功收购15处优质资产,涉及静安、普陀、嘉定、青浦等多地。”据春光村村主任钱智铭计算,在这10年中,春光村年租金收益从3000多万元达到现在的1亿多元,许多村民都觉得,在这一过程中,集体经济并没有“倒下”,反而愈发“茁壮”,村民还能共享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成果,皆大欢喜。

这样的发展思路融入了桃浦镇集体经济发展的“血脉”里。祁连村十年间成功收购嘉定区和松江区的园区厂房,以及普陀区内的一批办公载体,面积近15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实现倍增。截至2021年底,祁连村人均收入超7万元。 

提升“附加值”

为集体经济创新路

除了向外拓展发展的载体空间,做大集体经济的“底盘”,桃浦镇更是深谙高质量发展的背后奥义——要在有限空间里谋求更高“附加值”的优质发展,提升集体经济的发展利用率。

十年前,李子园村里租赁出去的200多亩仓库、厂房被一一清退,土地收储用作桃浦智创城的建设开发。对村里而言,土地少了,意味着租金这部分集体收入也减少了。怎么办?时任李子园村村委会办公室主任侯琦平回忆说:“当时的村委会一商讨,‘横向’的土地少了,那就‘纵向’想办法吧。”于是,李子园村迈出了十年转型发展的第一步,用节省土地的思路谋求更高附加值的发展。

“盖商务楼,不仅单纯做招租,还要做符合区域发展、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让楼不断升值。”李子园村党委书记周璟芳告诉记者,高18层、总建筑面积17817.94平方米的甲级商务楼李子园大厦成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的“第一抓手”。

微信图片_20221021124424.jpg

李子园大厦

从最初的6、7家企业到如今的67家企业,李子园大厦的年产税也从几十万发展到过亿元,近年来年产税稳定在3亿元左右。职工的最低收入也随之不断增长,从2012年职工最低收入4.01万元,到去年实现了职工最低收入8.66万元,今年,预计职工最低收入将达到9万元。

微信图片_20221021124428.jpg

李子园村收购的智创TOP首发项目商务楼

在桃浦镇内,这样的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亮点频频。正在建设的新金环广场将打造“生物医药港”,成为税收“月亿楼”;李子园村收购智创TOP首发项目商务楼,打造高品质空间载体,也有望成为新的“亿元楼”;新杨工业园区打造出全市“名车坊”一条街;西北物流园区逐步成为现代化物流产业集聚区;未来岛园区年产税能级已超过13亿元,形成名副其实的“一步百万”亿元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