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调解”“云课堂”转战线上模式,科技赋能助力劳动争议化解

2020-03-27 来源: 上海普陀app

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不少企业都开始逐步恢复常态,但对于部分企业和就业者来说,疫情带来的劳动仲裁问题也亟待解决,普陀区人社局以科技赋能助力劳动争议化解,普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区仲裁院)运用“云调解”“云课堂”等手段,以“不见面”形式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和相关业务培训,促进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线下转战线上,开启“不见面”调解模式

“以往,我们的工作模式是梳理案件、讨论细节、约谈当事人进行调解,但今年,我们开始转战线上‘不见面’的调解模式。”区仲裁院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方式避免了人员聚集的风险,也是解决争议的一种创新探索。”

日前,区仲裁院就通过线上“云调解”处置了一起15位劳动者与某教育培训机构的集体争议。

案件的15位劳动者分布在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等各地,仲裁员吴怡敏坦言,“劳动者的情况和诉求不一,有的是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赔偿金,有的是提出支付加班工资、提成,但他们都希望能早日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情况,解决争议刻不容缓。仲裁员仔细梳理相关信息和诉求后,每天反复与劳动者、企业进行电话、邮件沟通,最终形成了“一人一方案”,并确保调解方案清晰可执行。

“口说无凭”,调解书需要以双方签字认可的调解笔录作为依据,“云调解”模式解决了这一痛点。

微信图片_20200327093559.jpg

区仲裁院线上“云调解”

3月11日、3月13日,区仲裁院借助远程平台,通过线上模式开展了9场“云调解”,分散在各地的劳动者、企业负责人在屏幕上“面对面”沟通协调,通过视频对话形式进行非接触式调解,满足了各方诉求表达的需要,也保障了调解过程的公平公正。

在调解前,仲裁员通过电话引导劳动者添加微信公众号,帮助他们答疑解惑。面对劳动者的担忧,仲裁员将方案逐一告知,“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比仲裁、诉讼的程序简便快捷。”通过一遍遍耐心解释,劳动者都体谅企业的经营困难并接受了调解方案。

微信图片_20200327093604.jpg

线上“云签署”调解方案

最终,9位劳动者与企业“云签署”了调解方案,平均每场“云调解”在15分钟内完成。一场“急难愁”的劳动争议就通过“云调解”及时化解了。

截止3月20日,区仲裁院经“云庭审”系统调解撤诉的案件共16起,对争议化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引入“云课堂”培训,提升调解能力水平

“信号怎么样,能听见我说话吗,大家都回复一下,一季度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业务培训马上就要开始了”。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在区仲裁院举行,现场不见了往日的人头济济,区仲裁院工作人员保持安全距离坐在教室内,全区各级基层调解组织近50位调解员则在办公室通过电脑或微信小程序在线收看直播,学习处置各类劳动争议案件的技巧。

区仲裁院负责人表示,“我们摒弃了以往全员参与的培训方式,探索使用‘云课堂’授课模式,将现场培训和线上培训相结合,实现疫情防控和业务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微信图片_20200327093609.jpg

“云课堂”授课模式

“云课堂”上,区仲裁院调解庭庭长结合工作体会,介绍了如何使用“云庭”网上庭审系统,确保庭审不间断、办案质量不下降。区仲裁院仲裁庭庭长以提升仲裁业务工作质量为题进行阐述,从当事人接待、庭前准备、案卷整理等方面梳理日常工作中容易忽视的短板,提出解决措施。区仲裁院退休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就如何合理运用技巧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展开讲解,针对基层组织和调解员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从当事人情绪把握、调解语言运用等方面,传授了调解技巧与心得。

微信图片_20200327093613.jpg

专家传授调解技巧

此次培训共有近90人参加,参训人员可以利用平台的聊天功能提问互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特殊培训,让我们提升了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今后化解处置劳动争议的办法更多了、底气更足了。”

“云调解”“云课堂”的运用,是区仲裁院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提高争议化解水平的一个缩影。今后,区仲裁院将继续探索新型载体,切实推动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质增效,为普陀的转型发展继续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