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对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144010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或解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全文

民建界别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积极推动试点成果,强化普陀区“医养结合”深度融合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比例逐年提升,社会老龄化现象日益加重,就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我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区民政局以及区卫健委统筹资源、合理配置,以十五分钟为老服务圈为基础,以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为牵引,不断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系统集成。

一、基本情况

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户籍人口89.16万人,60岁周岁以上老年人口35.49万人,占户籍人口数的39.81%。全区共有养老机构66家(其中长者照护之家19家),养老床位8723张,护理型床位4130张,护理型床位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16%,超额完成““十三五””末民政护理型床位占户籍老年人口0.75%的指标;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38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64个;养老顾问点50个;社区助餐点55个。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在区内综合性医院、老年专科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会办医疗机构统筹设置老年护理床位1470张;开展服务的护理站11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83家。

(一)医养结合工作不断深化

1、夯实医养结合工作“三个全覆盖”。目前,全区养老机构中设有内设医疗机构17家,实现150张床位以上机构的全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内所有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实现签约服务全覆盖。积极引导机构、社区以及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管理,已实现入住养老机构老人以及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低保、低收入老人)与家庭医生的签约全覆盖,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机构、社区、家庭。

2、推广医养结合“毗邻模式”。将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向社区延伸。结合全区网格化片区建设,在19个片区中心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附近居家养老、托养机构、日间照护机构等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使老人获得医疗、康复、用餐、托养等零距离一站式服务。

3、开展精细化医养结合服务。试点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建立了以区利群医院为引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1+11”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最后一公里”。在曹杨街道试点的“健康云平台”,由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曹安敬老院进行签约合作,老人在敬老院内定期测量的血压、血糖等指标实时推送至平台,医生可根据指标及时开展健康干预。在社区及居家养老方面,积极引导长护险政策老人首选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开展护理服务的社区照护习惯,营造老年人“长护险照护”不离社区、就近照护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氛围,形成社区居家照护申请绿色通道。开展“指尖下单”服务,在真如镇街道试点“医@家平台”,签约对象只需动动手指在APP平台“下单”,医护人员就能在网上接单,并将服务“送医上门”。

4、进一步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全区已申报成为长护险定点服务机构的共有80家,其中养老机构40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29家(其中长者照护之家9家、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1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19家),护理站11家。2019年,共受理长护险申请3.96万人次,完成评估3.4万人次,居家护理机构开展服务384.01万人次,养老机构服务5310人,累计结算3.44亿元。

二、下一步计划

(一)深化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

我们将在现有养老体系基础上,直视短板,以需求为导向,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医养服务需求。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做大做实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建立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联合监管、考核及培训机制;二是深化医养签约合作,夯实服务内容,进一步鼓励医护人员至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开展各类医养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引导医护人员至养老机构多点执业,另一方面组织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参与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专项培训,对持有等级证书的护理人员及医护人员等发放“以奖代补”津贴,提高服务能力、促进队伍稳定;四是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工作,将机构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有需要的老人家庭。

(二)创新居家“医养结合”服务

一是深化长护险试点工作,探索长护险服务员上门服务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同时采集医养需求,结合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的居家上门医养服务。同时,加强服务机构申报定点的审核工作,严把准入关,规范服务市场;根据市相关支付标准,积极落实服务补贴,做好后续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联合医保、卫健部门加强对需求评估、护理服务等重点环节管理,开展服务全流程监管、建立跨部门监管机制和信息联动共享;协同卫健部门做好统一需求评估工作;积极配合市级部门探索商业保险公司参与长护险经办服务。二是试点探索开展“为老大脑”医养结合项目,依托“智联普陀”平台,对试点街镇60岁以上老年人的“摔倒-衰弱-疼痛”和认知症等导致失能失智关键问题的提前识别、预测和早期干预,以及收集各类服务需求“画像”,进行转介、分派,实现医养资源“无缝隙”衔接、转介和融合。三是持续开展老吾老计划,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医养照护方面的培训。四是通过老伙伴计划,由2500名低龄老年志愿者结对13000名高龄独居老人,开展两天一问候、五天一上门结对关爱服务。

(三)拓展社区“医养结合”资源

一是试点开展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为社区内老年人开展风险筛查和痴呆评估,为患者家庭提供咨询、评估与照护支持,与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建立合作,打通社区与医院之间的互转通道,形成诊断前与诊断后的无缝双向连接。二是试点开展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点设立工作,实现康复辅具进社区、进家庭。三以“长护险”试点为契机,探索将街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网格化片区等发展为长护险定点机构,推进街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长护险试点工作紧密衔接。四是在社区内开展面向活力老人的医养咨询、健康讲座等服务,并将各类医养服务资源、信息等上传至系统平台,供老人及家属查阅共享;五是紧密链接养老顾问员与家庭医生团队,实现老年人的医养需求“一口受理”。

(四)强化“医养结合”信息平台应用

以普陀区养老服务云平台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资源,基本实现为老服务机构在区域内的统筹、协调与管理(养老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护理站、日间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助餐点),实现本区养老资源整合、养老服务分派、为老服务转介、养老床位轮候以及为老服务信息共享。一是与区卫健委数据共享,在区养老服务云平台试点开展门诊挂号,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推动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信息共享与合理利用,优化老年人服务体验,提升养老便民服务能力。二是加大“互联网+”监管的应用,加强民政与消防、食品安全、卫生等专业监管信息联动、共享,对养老服务机构实现信息化监管。三是探索建立区养老服务云平台与社区云平台的数据对接,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开放共享,依托养老顾问制度,实现为区域内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登记、养老服务分派、养老信息查询和答疑解惑等为老服务工作,促进养老供需信息对称、养老资源分配优化。四是依托区养老服务云平台开发时间银行管理平台和微信小程序,推进“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实现志愿者信息公开、时间服务存储、服务过程监督,进一步探索可存储的服务内容和种类,服务的存储兑换规则,时间存储和使用流程,以数字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模式积极探索非正式照料体系在养老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和时间银行通存通兑新模式。

                              普陀区民政局

                             2020年5月13日



验证码

全部评论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