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区域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陀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普陀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8月24日


普陀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20年-2022年)

为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本区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能力与水平,有效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服务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根据《普陀区关于贯彻<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普陀区关于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维护区域公共卫生安全和促进人民健康为宗旨,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主线,以能力提升为根本,努力向更高水平看齐。针对新冠疫情防控中最直接、最深刻的问题,总结凝练成功经验,着力解决堵点痛点,加快打造对接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体现中心城区功能定位的区域公共卫生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动员的综合管理服务机制,推进公共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二)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区域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核心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能力”,筑牢织密防控网络。

(三)坚持以人为本,医防融合。以满足人群健康服务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中西医并重,明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充分体现公益属性和社会责任,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综合服务和管理能力。

(四)坚持科学引领,创新发展。注重多部门信息共享、科研协作和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补齐薄弱领域学科建设短板,提升各类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能级,为实现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专业技术支撑。

三、行动目标

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和《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文件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相关工作目标和任务,将新冠疫情的常态长效防控作为本轮计划的重中之重,立足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卫生体系的功能定位,推动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在基础设施、核心能力、长效机制、学科人才等方面实现“强项更强、弱项增强、短板补齐”,促进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2年年末,构建灵敏高效、科学精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管理体系,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健全职责明晰、衔接有序、医防融合、中西医并重、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综合服务机制;完善全人群、全周期、全流程的健康服务和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区域公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聚焦区域公共卫生安全,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1.建立多部门融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运营和监管系统。依托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加快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建立本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专家库,为公共卫生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提供支撑保障。强化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化各成员单位行使公共卫生职责、落实公共卫生任务的体制机制。构建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预案定期修订制度。科学配置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应急调度机制。

2.完善以传染病防控为主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体系,以新发和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传染病的发现和识别为重点,进一步发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系统的作用,探索公共卫生风险综合监测系统建设,加强可疑症状、可疑因素、可疑事件的识别,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强公共卫生病原检验实验室网络联动机制建设,构建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性医疗机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等组成的区域公共卫生病原检测实验室网络,提升不明原因传染病病原检测快速发现和鉴定能力。

3.健全联防联控的公共卫生协同处置系统。结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加强应急心理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心理援助热线平台建设,提升社会心理干预能力。探索分类建立传染病、消毒与感染控制、病媒生物控制、寄生虫病控制、食品与饮水卫生、精神卫生等专业应急处置“预备役”队伍,形成培训、演练和响应的长效机制。加强市区联动和区内部门联动,强化环境污染、中毒等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协同处置机制建设。加强用血管理和用血制度建设,确保用血安全。

(二)聚焦能力提升,拓展公共卫生服务内涵

1.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基础能力。根据新形势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定位,强化技术、能力、人才储备,进一步巩固区各专业机构技术优势。对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有关建设标准,并结合我区实际,组织实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实验室硬件条件、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等符合标准要求;推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单兵装备和保障装备等建设,重点提升现场调查处置和“一锤定音”的核心能力。推进区精神卫生中心异地扩建项目,提升精神疾病综合防治服务能力。优化升级区内医疗机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公共卫生应急装备,提升传染病疫情等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系统建设和管理,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

2.加强“医防融合”的综合服务能力。强化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责定位,优化发热、肠道门诊等监测哨点布局,推进区属综合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建立覆盖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区妇婴保健院、区精神卫生中心等专科医疗机构的传染病救治体系,实施综合性医疗机构发热、肠道等感染性疾病门急诊留观室、隔离病房(区),以及专科医疗机构隔离病室的规范配置和应急储备,提升医疗机构综合诊疗能力和复杂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完善传染病诊疗资源的“平战转化”机制,加强适量传染病救治病床的应急储备。推进基于大数据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依托“健康云平台”,完善慢性病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筛查、干预和管理机制,推进整合型全程健康服务管理。开展区域眼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和口腔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居民视觉健康和口腔健康管理效率。

3.加强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依托上海市“智慧卫监”信息化建设项目,探索医疗执业行为的非接触式监管和公共卫生监管的闭环管理,通过整合建设8个主题,20多个可视化卫生监督应用场景,实现区域内生活饮用水监管和医疗废物监管等场景“一屏观天下”的建设。开展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和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建立跨部门最好监督执法联动协调机制。

(三)聚焦人群健康需求,实施惠民利民工程

1.关注重点人群健康。探索对老年常见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的管理,推进老龄健康服务。进一步打造医教结合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特色。构建基于行为和环境影响因素的“家-校-社区”联动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干预模式。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实施儿童早期营养健康服务指导项目,开展母乳喂养、合理膳食等内容的科学指导。探索构建婚检孕检医防融合体系,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及更年期和老年期妇女健康管理,优化妇幼健康管理模式。推进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实施职业病危害精准防控。

2.关注重点疾病防治。开展慢阻肺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和筛查,规范患者健康管理。优化癌症早发现模式,推动社区和医疗机构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探索构建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务模式,实现孕产妇、婴幼儿口腔疾病预防关口前移,提高口腔健康服务能力。

3.关注健康素养提升。认真组织实施健康上海行动方案,推进健康普陀建设。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市、区科普专家库等资源,提升健康科普多样、可及、易懂的内涵与质量。推进普陀区公共卫生科普中心Ⅲ期建设,有效推动公众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康素养评估体系;倡导卫生健康公约,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自律性和依从性。

(四)聚焦支撑保障,健全公共卫生多元参与机制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建立公共卫生专技人员轮训制度;探索公共卫生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培养高水平、重实战的专业人才队伍。探索医防融合的人才队伍建设,协同提升临床医师队伍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加大人才计划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支持,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完善公共卫生高端人才、优秀青年人才、紧缺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师和公共卫生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提高社区公共管理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普及率。

2.加强学科建设。以病原微生物学与生物安全、感染病流行病学、环境与职业卫生学、灾难医学与卫生应急管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等为重点,加强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学科联动,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科建设,强化优势学科、做强基础学科、打造特色学科,力争建成1-2个在全市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科。

3.加强依法行政。强化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等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培训和普及。推进执法行为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做好执法联动。

4.加强社会支持。探索构建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体系,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建立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等行业规范和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广泛参与的公共卫生治理社会氛围。

五、建设项目

(一)硬件建设项目(6个)

1.区属综合性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项目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项目

3.区疾控中心达标建设项目

4.区红十字老年护理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异地扩建项目

5.区中心医院感染病房标准化建设项目

6.公共卫生技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二)应急管理项目(5个)

7.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

8.公共卫生风险综合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9.公共卫生病原检验实验室网络联动机制建设项目

10.心理援助应急网络建设项目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体系和队伍建设项目

(三)能力提升项目(9个)

12.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项目

13.区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

14.公共卫生应急装备优化升级项目

15.公共卫生综合监管能力提升和智慧卫监项目

16.基于大数据的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项目

17.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力建设项目

18.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管理和接种流程优化建设项目

19.区域口腔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20.区域眼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四)惠民服务项目(5个)

21.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项目

22.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项目

23.重点人群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24.婚检孕检医防融合健康服务项目

25.儿童早期营养健康服务指导项目

(五)支撑保障项目(2个)

26.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7.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项目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及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纳入本部门、本单位重要工作内容,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要完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目标责任,加强考核,严格执行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财政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审核,确保必要项目经费及时到位,有序促进项目实施。

(二)健全协调机制,落实保障机制

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树立公共卫生大局意识和整体观理念,推进构建区域公共卫生大治理格局。加强完善公共卫生议事协调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联防联控机制,及时沟通协调有关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行动计划顺利有序推进。

(三)加强规范管理,落实督导评估

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要加强对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实施的规范管理。各成员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认真做好项目全程化管理,建立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评价机制,定期开展项目实施的阶段性评估督导,特别是要加强对项目执行进度、经费管理、经费使用效率和目标效益完成情况的督查,落实项目绩效评价机制,确保各项目进度按期完成和实施。

(四)深入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区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广泛开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宣传。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公共卫生领域典型案例挖掘和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全社会重视公共卫生、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氛围。



验证码

全部评论

特殊稿件右侧区域内容请使用tab按钮切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