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2015-11-19 来源: 上海普陀

  2011年,完成区增加值619·98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区属增加值239·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8·96亿元,比上年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区属增加值的比重为71·3%。实现财政总收入19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地方财政支出9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科学教育支出21·98亿元,增长2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02亿元,增长89·9%﹔医疗支出4·99亿元,增长2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9亿元,增长23·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0·67亿元,增长22·7%。全年完成种植业收入748万元。工业实现区级税收5·6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区级税收比重12·1%,比上年降低1·13个百分点。按税收属地口径计算,实现工业增加值57·12亿元,增长8%﹔完成工业总产值235·04亿元,增长3%。建筑业全年实现区级税收3·41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年末,建筑企业238家,其中一级以上企业2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9·53亿元。完成房屋施工面积232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0万平方米。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2011年,首次联合举办购物节、旅游节、文化艺术节“三节合一”开幕式,获市购物节“最佳组织奖”。红星美凯龙在“百联杯”2011年上海优秀商业形象作品评选活动中获铜奖。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区级税收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实现增加值38·56亿元,增长13%。完成商业销售额1795·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年末,全区连锁商业网点619家、商品交易市场64个。全年共审批投资项目40个,比上年下降4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受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影响,全区房地产保持低位运行。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21·2亿元,比上年下降10·9%。房地产实现区级税收16·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完成商品房投资13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全年住宅施工面积253·12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71·67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11%和31·4%。商品房销售面积56·3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0·08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2·9%和8·6%。年末,在区注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07家。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成功申报天地科技谷成为上海市国家技术服务产业园区,长风生态商务区成为上海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现代服务业全年实现区级税收9·56亿元,比上年增长8·7%。“长风金融港”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全区股权投资及管理企业达82家,募集资金103亿元。年末,主要商业银行各项存款17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各项贷款724·47亿元,比上年增长5·1%。

  推进商业旅游圈、旅游景点的建设开发。举办2011年“苏州河文化艺术节”、“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指导红星美凯龙体验馆创建A级景区,提升曹杨新村“做一天上海人”的品牌影响力,上海纺织博物馆获“上海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优秀单位”。全年旅游业实现区级税收1·14亿元,比上年增长2·1%。保税物流中心运行良好,引进路威供应链管理、第一酒市等多家物流企业。陆上交易中心正在推进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全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完成区级税收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完成《普陀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推进国资国企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开展国有企业上市的前期调研和调查工作,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国有资本证券化“两化”进程﹔推进“苏州河”商标申请。完成西部集团、城投公司、安居公司、真如副中心公司等6家出资监管区管、区属骨干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试点工作。招商引资取得较大进展。引进同茂酒店控股、意爱崎、平治汽车、瑞童等优质企业﹔与SKF、联想、联碧德、墨沙东等总部型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纳尔科、劲霸男装、施耐德等前期落户的总部型、龙头型企业效益强劲增长﹔绿新烟包在深圳中小板块上市,灵禅信息进入上市培育。引进内资项目2281个,注册资金101·18亿元。引进外资项目116个,引进合同外资7亿美元,完成外贸出口8·4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年末,实有注册内资企业4304家、外资企业1323家、私营企业2136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