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工程”书写民生大文章

时间:2016-02-14 来源: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

  2010年,区委、区政府下达了 320 个小区、1 400万平方米老小区的“六小工程”改造任务,全区上下以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经过一年辛苦付出、共同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老小区的居民反映非常好,这样的民生工程非常有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区内有大量的老小区,而这些小区普遍存在着年久失修、公共空间相对狭小、停车难、晾衣难、门面旧等问题,社区居民反映强烈,产生了很多邻里矛盾。在迎世博、办世博期间,普陀区针对老小区实施了旧住房综合整治、二次供水设施改造以及建筑立面清洁等工程, 这些项目实施后,老百姓居住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 市容市貌出现了明显改善。然而,小区乱停车、乱晾晒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居民对绿化品质、公共活动空间也有着很迫切的需求。对此,区主要领导深入小区,了解百姓的需求,征求百姓意见,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2009年 9月正式试点包括路面、绿化、晾衣、停车、椅子和门面在内的“六小工程”。

  为民实事工程确定后,怎么做?是做做“面子”还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的“里子”? 区委、区政府很明确“六小工程”本来就是根据百姓的呼声实施的,一定要把好事做好,让老百姓满意。“六小工程”投资不算太大, 每个小区平均不过几十万,但钱要花到群众的心坎上。实施该工程的过程中,在方案征集、策划等阶段,让居民群众全工程参与,听取百姓的意见,办好老百姓想办的实事、好事,这就是答案。

  晾衣服“万国旗”曾是上海老式小区的一个缩影,因晾衣服引发的邻里矛盾频频发生。如何做好“晾衣小工程”?相关部门在细节上是动足了脑筋。在设计晾衣架尺寸时,根据许多身高不同的居民反复演示,最终确定的晾衣架最佳高度为 19米,同时在做好的架子下方增设一层支架,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能方便使用。在实施“椅子工程”时,拿出 6个不同造型的休闲椅设计草图供居民挑选。居民代表们一眼相中了欧式铁质长椅, 但在试坐后,不少居民认为椅子掕角太多,容易碰伤老人和孩子,提议更换成设计简约的实木椅。这一建议得到采纳,及时修改带有掕角的设计。在设计小区综合广场进口时,考虑老年人和残疾人进出方便的情况,增设了无障碍通道。在实施为民办实事、好事的“六小工程”改造的整个过程中, 始终着眼于老百姓的需求上。

  改造后的老小区,新建的亭台楼阁和蜿蜒的小桥使人眼前一亮,令人有置身于苏州园林的感觉。老小区变了新模样,房子成了景观房,老房子也升值了。自 2009年 9月实施以晾衣、停车、路面、绿化、椅子、门面为主要内容的“六小工程”以来,破解了老式小区年久失修、公共空间狭小、停车乱、晒衣难、门面旧等难题,社区居民在“小“工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走进改建后的老小区竟成了环境幽雅、绿化茂盛、生活方便的宜居小区。以前搬出的居民回到原小区一看,大吃一惊,早知道这样,就不搬了呢!亲戚来玩,都羡慕极了。广大居民普遍反映:老小区的改造不仅改变了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和文明指数。

  现在看来“六小工程”真的是做对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小区的文明指数也提升了,特别是这些老的小区由于环境不好,过去普遍存在着欠缴物业费的情况,因此物业和居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经过改造后, 物业费的上缴情况明显好转,这一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缓解。目前正在落实“六小工程”后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所有的工程都要后续管理,不然很容易使亮点不能持续。已经制订的老小区环境建设“六小工程”实施意见,明确了业主意见征询到方案设计施工再至移交管理的一整套流程。尤其是通过业主意见征询和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共同申请的“组合拳”,进一步明确了居委会在小区管理中的牵头作用,“六小工程”的产权归属,以及物业公司今后推行保障责任。与此同时,还将物业达标补贴考核与“六小工程”后续管理相结合,从而使“六小工程”有人查、有人管、有人修。

  2011年,全区还将扩大“六小工程”的实施范围,拓宽老小区受益群体和受益面。目前,“六小工程”的实施范围主要集中在公房、售后公房为主的老小区,但是相当一部分老的商品房小区的设备设施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有的甚至还达不到售后房小区标准,这样的小区在区内有 40—50 个。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经验上,更加注重细节和民生,把这些小区的改造工程纳入其中,让更多的老百姓受惠,书写好民生这篇大文章。

  (区方志办根据有关内容整理)

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