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现象

时间:2016-02-14 来源: 普陀区地方志办公室

  普陀人杰地灵,普陀英雄模范辈出。改革开放以来,普陀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崇高精神、做出非凡业绩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五届全国劳模徐虎,全国道德模范曹道云,全国医德标兵于井子,“最美火炬手”金晶,上海首位农民工全国人大代表朱雪芹,著名田径运动员刘翔,全国师德标兵、杰出志愿者查文红,扫街扫出大学问的“马路美容师”陈扣娣,在浩瀚的宇宙中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的化学教师叶佩玉……他们都出自普陀。区内有 33个(次)单位(组织)、5 9人次获国家级荣誉称号, 41个(次)单位(组织)、3 50人次获部、市级荣誉称号。如此多的先进典型出自普陀,在全国罕见,被誉为“普陀现象”。

  一、“普陀现象”的背后先进典型为何生生不息

  在沃土中涌现

  普陀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北部,上海话民谣“普陀普陀,又破又大”,整体上属于“下只角”。而今天此地遍布商业区、办公楼和新型住宅小区,与公园绿地、名胜古迹和谐交融。正是在改变旧貌的奋斗历程中, 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典型。

  “普陀现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大典型接连不断,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庆典,有 6人受邀到天安门城楼观礼,“1 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有 2人入选;二是典型数量多,以上海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为例,从 2002年至今,每年至少有一人获得这项荣誉;三是典型覆盖面广, 先进典型遍布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经济、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机关……。

  区委书记周国雄精辟地概括为:“作为老工业区的普陀历来是英雄辈出的热土,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前,普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发源地之一,有‘赤色沪西’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高素质的工人队伍生产建设热情高昂,出现了杨富珍等一大批劳模;改革开放后,尤其是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普陀区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经济战略转型,火热的社会生活产生其典型代表,伟大的变革时代涌现其领军人物。”。

  在平凡中感动

  普陀的典型,有关键时刻以残缺之躯保护奥运火炬的金晶,有经历大起大落、挑战极限的刘翔,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草根英雄”,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而是因为在平凡岗位上长期的坚守与奉献,感动无数人。护士于井子坚守临床一线 17年,探索护理人性化服务。很多老病人一进医院就说:要住就住于井子护理小组的病房! 徐虎总说:“工作就是通马桶、修电灯、换电线,每天重复。”正是这份重复单一的工作,他却乐此不疲,也获得了“1 9点钟的太阳”这一美誉。

  “普陀的典型,不是那种高高在上被神化了的人物,他们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祝学军说,“正是因为他们来自基层一线,来自长期的坚守,在群众中有很高的美誉度。”

  在创新中传承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区委为金晶、徐虎、于井子、朱雪芹和曹道云 5 人授予“普陀区志愿者形象大使”称号,并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世博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世博后,区文明委又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了第一批志愿服务名人工作站(室)。在志愿服务名人工作站(室)成立之前,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已经为部分先进典型建立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实践基地,持续发挥好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基地的建设由区委宣传部进行牵头,负责投入经费并协调各方力量;各职能部门具体实施并承担日常管理、接待和维护工作。基地建成后,典型宣传拥有了永久阵地,避免典型宣传“一阵风”,而且更生动、具体、直观,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二、“普陀现象”的解读

  区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称“关工委”) ,对先进典型人物生生不息的“普陀现象”高度关注, 并进行了认真地解读。全国罕见数量如此之多,覆盖面如此之广的先进典型人物集中出现在普陀,并不是偶然的,既有其独特的社会历史原因,也有深厚的主、客观现实因素。

  传统是根

  普陀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发祥地,是著名的“五卅”运动的策源地,到处都有党领导革命活动的足迹,是顾正红、刘华等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红色土地。传统是根,先烈洒下的革命英雄主义文明的种子总是会有收获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脉。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只要根在,就会开花结果。人们在众多的普陀“草根英雄”的身上都能看到革命先烈为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家是摇篮

  普陀是产业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密集聚居地区,他们对党有深厚感情, 翻身感强烈;他们贴近民众,深谙民间疾苦,有同情心和平民意识,能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社会,普遍有幸福感;他们对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有充分感知和理性认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徐虎等先进典型人物大都出身于这样的家庭环境,自小受到这种朴素的家庭环境的熏陶,从长辈身上传承了这些思想意识和优良的品德,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家庭是先进典型人物的摇篮。

  教育是本

  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历届区委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区的实际,创造性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在普陀土地上出现的先进典型人物大都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新一代代表人物,也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校教育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委领导下,学校德育教育一直是普陀教育的优势和亮点,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艰苦奋斗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有成果、有经验,在全市处于领先的地位,全市德育现场会多次在普陀召开,徐虎、金晶、刘翔等先进典型人物的成长无不打上学校教育的烙印。深感在青少年中必须坚持和不断优化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

  文化是魂

  文化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一个单位的精神文化活动是组织成员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观和道德观水平高低的标志,并对组织成员产生巨大的熏陶作用。区委在长期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中,形成了一种善于发现、精心培育在基层群众中的先进典型人物,为他们创设了适合其发展、成长的文化环境,这是先进典型生生不息“普陀现象”极为重要的原因。一个先进典型诞生了,党组织还善于以他为“带头羊”,放大他的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效应,形成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集体心理氛围,带出了一个先进群体。徐虎、曹道云等的出现及他们周围先进群体的形成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时势造英雄”,在改革开放的大

  潮中,普陀人民改天换地,立志改变普陀“又破又大”的落后面貌,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勇攀高峰,在“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大军中,涌现一批出类拔萃的“弄潮儿”是时代的呼唤,盛世的必然。

  三、“普陀现象”的发展

  区“草根英雄”不断涌现,先进典型生生不息的“普陀现象”,且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是,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新挑战,形势不容乐观。自觉地肩负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为党分忧,为民解难,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区委重视和统一部署下,区教育关工委将为发展“普陀现象”,为更多的先进典型的涌现奉献光和热。

  1.积极主动参与志愿服务名人工作站(室)活动,发挥先进典型对青少年的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身边的榜样以其具体形象、感人、可信、可亲更具引领作用。以“草根英雄”不断涌现的“普陀现象”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名人工作站(室)活动,组织青少年开展向普陀先进典型学习的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方式:

  一学。学习先进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平凡而感人的事迹。

  二问。采取寻访、采访、走访等形式走近模范先进人物,并和模范先进人物面对面,共同探讨人生、理想、信念,开展心灵的交流和沟通。

  三议。议论模范先进人物成长轨迹,以及爱国、爱党、爱民、奉献背后的原因。

  四思。反思“我和先进典型人物的差距”,思考自己健康成长之路。 五行。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在帮助同伴、服务社区上下工夫,把学习先进典型落实在行动上。

  2.开展“党,我心中的太阳”主题活动

  贯彻中央六部委发出的“学习党史”通知的精神,以庆祝中国共产党 90周年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开展“党,我心中的太阳”主题活动,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理想信念的种子,让广大青少年像于井子、朱雪芹、金晶、刘翔等先进人物一样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组织区教育系统关工委讲师团老同志学党史,并和区教育团工委联手对“学生业余党校”、党章学习小组成员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讲座或座谈。

  二是举办征文、演讲活动。与学校德育处一起组织学生观看建党 90 周年献礼影视片,发动“学生业余党校”、党章学习小组成员撰写《光辉的旗帜———我学党史》的体会文章。

  三是收集、整理、修改征文,举办演讲比赛,编印《光辉的旗帜———我学党史》特辑,展示学习党史成果。 四是组织老同志和青年教师举办《党在我心中》的知识竞赛和参观党的“一大”会址活动。

  3.充分利用先进典型的教育资源,为青少年解除“成长的烦恼”

  “普陀现象”所展示的先进典型人物风采,对当代青少年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教育资源,可以帮助青少年解除成长的烦恼,应当充分加以开发、利用。他们在功利面前表现超越世俗的利他思想和奉献精神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和教育价值。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深入调查青少年的“成长的烦恼”。让教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组织老同志深入学校,到学生中间,真切感知和体会学生对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碰到的思想困惑,在典型调查研究基础上归纳成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二是针对整理、归纳出的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烦恼”问题,组织离退休干部,利用“普陀现象”提供的教育资源撰写有理论分析、有事实材料、有说服力的宣讲稿。

  三是将宣讲稿编辑成集,组织有口头表达能力的老同志和有一定知名度的先进人物进行宣讲。

  四是在宣传活动中,倡导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丰富助人为乐的人生体验。在学习先进思想、培养优秀品质的实际行动中清除“成长的烦恼”, 树立于井子、徐虎、刘翔等先进人物服务他人、无私奉献、坚强勇敢、谦虚好学、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先进典型生生不息的“普陀现象”的“源头活水”是青少年群体,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先进典型的事迹,学习优秀的品质,树立“从小学先进,长大当先锋”的志向,“普陀现象”将会永远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区方志办根据《新普陀报》载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