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尚”一周岁了,普陀有一份这项工作的“成绩单”,请查收!

2020-07-01 来源: 上海普陀

去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被誉为“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在上海率先落地,普陀区上下迅速掀起垃圾分类工作热潮,居民区全情投入,广大市民热情参与,如今该条例施行满一周年,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究竟带来了什么?普陀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展如何?未来发展如何规划?答案都在这些变化里。

“硬核”设备先行    助力“新时尚”便民

自2019年开始,普陀区绿化市容局从设备改造入手,按照“升级版、基本版、简易版、移动版”四种类型,在居民区、沿街道路、商场商务楼宇等区域完成超过1588个垃圾分类投放点位的改造和新建;建成“两网融合”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825个、中转站10个,在可回收物处理上,推出“蓝鲸”品牌,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打造可回收物品牌化运作。在日常运输保障方面,指导环卫公司配置并涂装湿垃圾车79辆、干垃圾车154辆、可回收物车14辆、有害垃圾车1辆。

经统计,截至2020年5月底,全区10个街镇所有垃圾分类投放点的异味控制、洗手装置和破袋工具“三件套”已基本配置齐全。

“硬核”设备作保障,带来了普陀区垃圾分类一周年实实在在的“效果”。甘泉路街道顺利通过首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复评;曹杨、真如、长寿、长风、石泉、万里等6个街镇创建成为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全区示范街镇比例达到70%,成功创建为2019年度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第二批)。

湿垃圾收运车

上下齐心为分类    因地制宜讲方法

记者从普陀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为了有效推广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普陀区组建了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新时尚工作领导小组”内,下设6个专项工作小组(综合保障组、专业推进组、地区工作组、执法及信访稳定组、督查考核组、宣传动员组)和专门办公室(区新时尚工作专办),“区新时尚工作专办”通过召开专题会议128场,搭建区湿垃圾、建筑(大件)垃圾清运沟通平台,形成“区—街镇—居村”三级联动的沟通协调机制。在居民区内,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下的“1+3+X”治理机制(“1”居村党组织,“3”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X”社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试点。

区绿化市容局工作人员对记者介绍,在普陀区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不搞“一刀切”,不搞“无方案”实施,绿容局工作人员会同街道镇科室、居民区居委会针对不同小区、房屋类型,因地制宜推广、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在老旧小区石泉管弄一村,居民区书记周振文提出了“总桶制”,小巷总理任“总桶长”,居委干部、党小组长、楼组长任“桶长”,盯牢每一个桶的实效;在农民回搬房桃浦新杨和苑,90后村主任江震佳依托社区居民自治、村委会协调、物业负责、第三方管理的四位一体机制,有效提升分类实效;在长征开开大楼,居民区书记蔡炜带领党员群众发扬“苦干、实干、巧干+骨干”精神,实现高楼一周撤桶。

四分类投放点

在商品房小区长风大华清水湾,80后的“宝钢”书记王晓航用“脚步丈量法”,走出了分类投放点位,也让垃圾分类理念走进了老百姓的心里;在超大型小区宜川中远两湾城,居委干部听从居民意见,撤桶后不在楼下设投放点,一个月后,绕路倒垃圾的居民纷纷出主意:“投放点设在角落,绿化里开一条小道,再补一些竹子遮挡…”于是,撤桶后的中远两湾城迅速建起了29个投放点,还利用撤桶空地新开辟了2个车位;

在湾区楼宇遍布的长寿路街道,街道党工委利用区域化党建品牌的抓手,迅速在白领人群中掀起“时尚低碳风”;面对垃圾分类的考验,真如镇街道坚持机关先行,办事处机关大院率先实行垃圾分类,曹杨花苑小区把新设的投放点放到居委会楼下以示决心;曹杨新村街道注重科技管理,在梅岭苑小区打造了全市首个5G智能垃圾箱房;万里街道强化资源利用,在晶品苑小区引入了全区首个“蓝宝”智能回收箱;甘泉路街道作为全区首个示范街镇,面对沿街商铺生活垃圾管理难点,率先在黄陵路试点“三级桶长制”,通过“商户—环卫工人—网格巡查员”三级管理,督促提升分类实效。

经初步统计,今年1月起至6月中旬,普陀区干垃圾产生量673.43吨/日,比去年同时段下降36.33%;湿垃圾分出量385.84吨/日,比去年同时段上升44.57%。

居民学习垃圾分类

宣传工作全覆盖    部门联动齐发力

在垃圾分类宣传方面,经统计,普陀区入户宣传覆盖约172万次,共发放宣传资料超237万份,举办各类培训逾1050场次。此外,“区新时尚工作专办”还打造了普陀区垃圾分类分类“三五”品牌——每月5日,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医院、进公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系列活动;每月15日,举办能力素质讲堂,比做法、比经验、造声势,造氛围;每月25日,开展全区性大型宣传动员活动;绿化市容局与区文明办联合开展普陀区垃圾分类“时尚达人”评选,累计选出“时尚达人”146名。

居民学习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工作并非一蹴而就,在部分居民楼及商场楼宇初期也遇到了推广“瓶颈”,不少居民区认为垃圾分类事情麻烦成效低,为此,多个委办局形成“联动”合作,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在居民区落地、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由区房管局积极督促管理我区712个小区的180余家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设置容器;区司法局组建垃圾分类村居法律顾问宣讲团进行社区普法宣讲;区城管执法局累计开展执法检查6055次,检查单位7215家,开具整改单1385张、处罚单98张;区市场监管局为餐饮企业印发“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温馨提示牌1000张;检查相关单位3674家,开具整改单8张;区文化旅游局执法大队检查旅游住宿企业220家,开具整改单11张……

居民学习垃圾分类

街道镇做法有特色 多措并举净环境

普陀区10个街镇因地制宜,聚焦“整区域、全覆盖”要求,做实做细“一小区一方案”“一单位一方案”。

曹杨新村街道构建“12345”工作模式,坚持党建引领1个中心,抓牢家庭源头分类、小区定时投放2大阵地,按照组织发动、分批推行、常态长效3个阶段推进工作,明确宣传培训、源头分类、硬件改造、清运体系4个重点,落实登记公示、自查督查、常态走访、定岗定责、红黑奖惩5大机制,成功创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镇。

真如镇街道用“133”工作法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坚持“1+3+X”社区治理机制,着力解决好“要我分”的法律约束、“我要分”的自觉行动、“我会分”的实效达标三项认知,把握好前端源头分类、中端定点投放、后端规范清运三个环节。

智能垃圾厢房

甘泉路街道提炼达标居住区“合阳标准十五条”、达标单位创建“甘泉标准十二条”,每季度发布“甘·垃圾指数”对分类实效进行量化考核。

长风新村街道定期发布“时尚‘风’向标榜单”,营造比学赶帮氛围,运用“脚步丈量法”不断优化定时定点管理。

万里街道通过通过“明星楼道”评比、“微换社区”项目等形式推动垃圾分类入户入脑入心。

湿垃圾粉碎操作间

长征镇建立“街镇—社区—园区”三层联席会议机制,突破楼道门、电梯门、家门、心门。

石泉路街道利用“五全工作法”,探索小区“总桶制”,研发移动式箱房,推进各项工作。

长寿路街道建立湿垃圾清运“123工作法”,成立1支应急指挥系统、调动2家清运公司、制作3张湿垃圾清运路线图,实现湿垃圾日产日清。

宜川路街道打造中远两湾城特色模式,对商铺实行上门收集,并试点预约收集等机制,探索超大型社区垃圾管理新模式。

桃浦镇依托党建引领,严把“进口关”“门口关”“出口关”,创新研制伸缩式装修(大件)箱房,因地制宜解决老旧小区装修(大件)垃圾堆放点,提升装修(大件)垃圾管理精细化水平。

未来工作有目标    9成街镇变“示范”

今天起,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进入了第二年,对于普陀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来说也是新的开始,普陀区绿化市容局表示,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持续巩固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创建成果,95%以上居住区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实效达标,90%以上街镇达到“示范街镇”标准。

普陀区绿容局介绍,除主要目标外,普陀区今年还将继续巩固提升分类实效,进一步做实区、街镇、居村三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对行业的管理优势。按照“管行业、也管生活垃圾分类”原则,落实条线、属地双重责任。针对餐饮、酒店、大型菜场、高校、医院、商业综合体等湿垃圾产量集中的场所,进一步落实“净菜上市”“光盘行动”要求,倡导适度点餐,促进源头减量。同时,推进菜场湿垃圾就地处置设施建设。持续深化生活垃圾分类“七进”宣传活动,培养市民低碳生活意识,共同营造人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社会氛围。

蓝鲸上门收运

在居民区的垃圾分类上,立足“方便大家分、引导大家分”,细化“一小区一方案”,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投放时段。在商户管理方面,把沿街商铺定时定点收集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定时定点分类收集。对违规运输企业依法严惩。坚决落实“不分类不清运”制度,倒逼分类质量的源头提升。在扶持中转企业方面,持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的规划布局,推进“蓝鲸行动”,高标准完成523个居住区服务点和6个中转站的功能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普陀区绿容局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市局单位工作要求,持续推进普陀区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