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个昼夜,转运1950人次,负重“逆行”只为他们归来无恙

2020-04-07 来源: 上海普陀app

“60多天了,确实挺累的,但是能为疫情防控做点事,我愿意!”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此时,城管队员袁杨含着激动的泪水,说出了坚守防疫一线全体城管人的心声。大年初三,申城疫情趋紧,普陀区城管执法局闻令而动,召集人员、协调车辆,第一时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从组建第一支突击队支援隔离点转运至今,68个昼夜,普陀的城管人义无反顾驻守战“疫”最前沿。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645.png

城管队员整装待发

有“惊、险、苦、累”绝没有“退”

早上9点,长征1号隔离点,转运一组组长袁杨正在穿戴防护装备。“里面要穿雨衣,可以在全身消毒时起到保护作用。手套要带两层,才能保证防护到位。”转运一组,也叫密接转运组,负责运送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每次出任务前,他们都要穿戴上二级防护装备,一人一车将密接者运送到隔离点。别看袁杨现在一气呵成快速准确完成防护准备,初来之时,对于防疫防护一知半解的他心里还是很“打鼓”的。“穿脱防护的每个动作和步骤都是有技巧和先后的,一个操作不当轻则浪费本就紧张的防疫物资,重则还会造成污染和感染。”那时候,只要一得空,袁杨就和组员们勤加练习穿脱动作,还录制了视频教程方便后来加入的队员学习。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650.jpg

组员们相互帮助穿戴防护装备,还制作了视频教程。

“第一次转运人员时,看到客人,心里真的有点发怵。”作为区城管局突击队首发队员,袁杨和其他组员在隔离点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才慢慢放下焦虑,全身心地投入到转运工作。“我们也有自己的解压妙招,就是利用吃饭的时间,打上几分钟的消消乐,让自己放松下来。”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654.jpg

区城管执法局首批“防疫突击队”队员王少伟、袁杨、朱振华在转运一线的首张合照

然而,有些压力和恐惧是靠疏导和小游戏都无法缓解的,只能靠他们自身去释放、克服。转运中,组员们遇到过运送的客人两三天后成从疑似变成了确诊。“第一次看到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来问我们情况时,心理压力很大的,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脑子里就想着自己有没有和这个人近距离接触?会不会已经感染到了?后续的转运工作怎么办......”好在经过轨迹调查和防护检查,流调人员告诉队员,他们的防护做得十分到位,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连奋战在武汉的医生大多也是这样的防护级别,我们还有啥好怕的!”组员们重新披挂上阵,回到“战场”。尽管直面风险,但普陀城管人一步都不曾后退。

拼体力比耐力 还要是个“活地图”

与风险高的密接转运相比,居家转运除了拼体力比耐力,还是个“技术活儿”。

“指挥室,乘客到位,准备出发。第一站真如,预计10分钟到达,请与居委会对接。”

“指挥室收到,路上小心!”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658.png

王晓华护送客人回家

在真如2号隔离点,晚上7点,转运二组组员王晓华扒了几口晚饭,就换上了“战袍”出征。“我们主要是把经过留验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客人护送到社区,交接给居委工作人员。”王晓华一边按名单核对客人,一边提醒他们上车时注意脚下。

居家转运不仅要掐准时间,还要转运人脑中有地图,心中有路线。“有的客人会说,我离得近啊,可以先送我吗,有的客人觉得应该先送远的。这个时候我就会向他们解释,我们都按大家的位置提前规划好线路图了,请他们稍安勿躁,回家嘛,就要开开心心的。”大巴转运时,一车20多个客人住在不同地方,王晓华就要把区内10个街镇都跑上一圈。3、4个小时不吃不喝,绕“区”一周。“入境人员猛增的那几天,我们都是连轴转的,队员们前脚回到指挥室,后脚新的转运任务就下来了。”转运二组组长兰健告诉记者,“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戴着护目镜、口罩和两层手套,最后脱下来时,里面全是汗水。”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703.jpg

接到转运单就意味着任务来了

去浦东机场附近的医院或隔离点转运人员是居家转运中最考验耐力和“忍功”,一个来回用上大半天也是常有的事。“最远的一次,我开到了临港新城,接了4个客人跑了200多公里,开了7个小时才回来。不能喝水、不能休息,想上洗手间也只能憋着。”说起这些经历,王晓华痛并快乐着,“看着客人在我们的护送下安全无恙地回家,就感到十分欣慰。”而客人们临别时的感谢和致敬,也让王晓华和其他组员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疫情期间,根据转运情况的变化,我们及时调拨人员,增援车辆,支援力量只增不减,目前已经有37名城管队员坚守在转运一线。”普陀区城管执法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吴俊表示,随着严防境外输入措施力度加大,人员转运量激增,区城管局还借调了2辆大巴充实运能。

无惧无畏 常怀牵挂于心间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708.jpg

袁杨的妻子为他做的“战疫”海报

  “这张照片是我爱人做的,一边是我平时工作的样子,一边是转运工作是的样子,下面还有战疫两个字,特别有意义。”采访时,袁杨向记者展示了这张他视如珍宝的照片,“这张照片里饱含她对我支持。”参加转运任务,就意味着要做一个“不回家的人”。“我没跟父母说,只是跟她简单说要参加防疫工作,这段时间不能回家。”害怕父母妻子担心,袁杨简单交代了几句,“直到一个月后,我才告诉他们,我在转运隔离人员,让他们不要担心。”袁杨觉得守护好了大家,小家才会更好。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712.jpg

部署转运任务

家人是牵挂,客人也是牵挂。“国内疫情已经控制得相当好了,我以为转运工作快临近尾声了,但随着国外疫情暴发,我们还要再接再厉,要坚守到整个疫情都控制住的那天。”疫情期间,“90后”的城管队员王佳杰去过花桥道口值守、坚守过社区防控一线,这次他主动请缨加入转运一组,“党员就是要冲到最危险的一线,年轻党员更应该担起这份责任。”在转运中,王佳杰发现有的客人一听到隔离就十分焦虑,他就主动和他们聊上几句,向他们介绍隔离点情况,并提醒一些注意事项。简单的交流,让这些长途归来的客人们宽心不少。“其实他们从千里之外回到祖国也挺不容易的,我们的工作就是把他们从不安全的地方送到一个安全的地点,就像《战狼》中最后一幕,那本中国护照上写的,祖国是你们最强大的后盾,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有回家的感觉。”

微信图片_20200407155742.jpg

在战“疫”的各个阶段 城管人都坚守在一线

疫情不止,城管不退。因为这些城管蓝负重“逆行”,才有了更多人的归来无恙,才使得普陀乃至上海的防疫“闭环”更加牢不可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