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认证、人脸识别、区块链技术……这家企业开发电子劳动合同线上系统,为劳动权益提供“双保险”

2020-03-20 来源: 上海普陀

疫情当前,越来越多信息化手段被运用到了复工复产工作中。在人力资源保障领域,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是一种被逐步推广的新方式,本区企业上海瑞仪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运用“人脸识别+区块链技术”,开发“瑞仪网络动奶酪电子劳动合同系统”,并联合权威信息技术专业机构提供身份认证,为维护劳动权益增添“双保险”。

疫情期间,许多企业远程办公需求增加,今年以来,“瑞仪网络动奶酪电子劳动合同系统”已服务了50多家客户,涉及1000多位求职者。

签订电子合同需“层层验证”,化解传统形式弊端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文件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上海瑞仪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跃飞告诉记者,“传统纸质合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出现冒签、代签、私用印章、合同遗失等问题,遇到法律纠纷,无法保障权益。”为了解决纸质合同的弊端,瑞仪科技公司开发“瑞仪网络动奶酪电子劳动合同系统”,设有电脑PC和手机两种端口,供企业和求职者选用。

微信图片_20200320172235.png

打开系统,企业和求职者经过身份认证后,即可在线完成合同上传、确认和签订等环节。后续,合同将在云平台统一保存,可供查阅或打印纸质版留存。

系统建立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障电子系统认证数据来源的合法性、签订过程的真实性和合议性?

孙跃飞坦言,“作为深耕人力资源领域的企业,我们坚持法律是根本,信息技术是手段。我们去年开展了《电子劳动合同的应用及发展研究》课题研究,得到了上海市劳动保障学会支持以及劳动法权威专家的指导,法律层面的专业问题都已得到解答,而电子劳动合同系统的诞生正是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有效验证。”

通过“层层把关”,该系统从“源头”保证签订各方身份的真实性和不可替代性——企业要经线下人工审核后才可以注册并上传合同,求职者要完成身份认证、验证码认证、人脸识别系统动态认证等步骤,才能签订合同,缺一不可。孙跃飞强调,“只有这些环节都‘过关’了,才能防止冒签等现象。”

微信图片_20200320172242.png

除了“严格苛刻”的实名认证,瑞仪科技公司还与第三方权威机构上海CA中心开展技术合作。上海CA中心数据直联公安部门,拥有电子认证服务、商用密码等许可资质,依托其专业的技术支持,保障了电子系统认证环节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运用硬核技术防篡改,引入区块链优化存储

“数字签名、数字信封、时间戳……”这些硬核的新技术都被瑞仪科技公司运用到了开发过程中,保障电子合同符合相关法律要求,并无法被篡改。

据孙跃飞介绍,在签订合同环节,我们通过“数字签名”代替书写签名和印章,其准确度是签名和印章无法比拟的,一旦篡改必然会留下痕迹。数字信封、时间戳技术则相当于盖上“封条”,将签名时间等信息细节完整保留在电子文件中,确保合同的唯一性、时效性、排他性。

微信图片_20200320172247.jpg

▲签订完成的电子劳动合同

为了便于电子合同的存储存证,瑞仪科技公司还启用了当下热门的“区块链”技术,孙跃飞表示,“我们租用云平台数据库存储电子合同,并实现在人社局、总工会等部门的同步存储,还能根据客户需要定制私人云数据库。目前,数据库服务人数可达10万人次。”

瑞仪科技开发的系统以简便、有效的服务得到了不少企业的认可。上海浦海航运有限公司曾使用系统远程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前新员工入职需要上海总部派同事带纸质合同专程前往重庆签订合同,费时费力,成本很高,现在只要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直接签订,真是太方便了!”

电子合同具法律效力,为劳动维权提供可靠“凭证”

借助区块链技术,瑞仪科技公司为客户提供电子合同证据出证服务,若涉及法律纠纷,电子合同可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客户可获取书面证明报告。

微信图片_20200320172252.jpg

在上海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的一起案例中,瑞仪科技公司就为客户提供了可靠“凭证”。

小盛(化名)向仲裁委申诉,声称自己为某企业工作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要求企业支付工资,而他出示的纸质版合同上确实没有本人签字。该企业曾运用瑞仪科技公司的系统进行电子劳动合同签订,调解期间,瑞仪科技公司为企业提供了电子合同、验证报告等作为仲裁证据。最终,仲裁院确认了电子合同的唯一性和真实性,明确双方已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也履行了义务,对求职者相关申请不予支持。

正如市劳动保障学会专家郭文龙所说,“电子劳动合同的应用创意很好,解决了劳动合同签订的真实性,并为用人单位节省了人工投入,还能最大限度优化诚信氛围,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