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名“新鲜血液”注入桃浦社区 未来的“小巷总理”值得期待

2017-07-25 来源: 上海普陀

         6月9日至6月15日,2017年桃浦镇新录社区工作者培训班在上海杨兆顺工作室开班,49位学员通过半军事化的管理,开启了社区工作者的新路程。
        七天的学习时间,由紫藤苑居民区书记杨兆顺为总教官,引导新录用的社工们学习党建、社会治安、平安建设、调解沟通和写作技巧等课程;带领他们实地参观了杨兆顺公民思想道德示范实践基地、莲花公寓居民区、驻桃浦武警部队等;还邀请“最美书记”梁慧丽、柏万青等经验丰富的“老法师”授课。充实的课程让新来的社工们开了眼界,也对未来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

王晓兵:社区服务将成为潮流

      “我原先是禁毒社工,感觉社工这个职业很接地气。”49岁的王晓兵,原先做了14年的教师,在教学之余成为了一名禁毒社工,一做就是整整13年。在工作期间,他对“社工”的热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主动参与社工专业培训,丰富自己的职业素养。“2006年,我考了社工证书,成为上海社工协会的一名成员,并在2008年四川地震时参与了抗震救灾。如今有幸成为桃浦镇的一名社工,感到很激动。”
王晓兵认为,21世纪,社区服务变得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特别是上海市委“一号课题”“1+6”文件的出台,更是对创新社区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强心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社工的行列。此次培训后,他成为了阳光建华城第四居民区的一名社工,负责卫生方面的工作,他也给自己定了小目标。“首先就是‘干’!杨兆顺书记曾和我们说:‘有作为,才会有地位’,基层工作不能推诿,和居民们打好关系,你的工作才能推进。其次就是新老结合,在学习传承‘老法师’工作经验的同时,创新突破,利用媒体网络推动社区项目化运作,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张杰:社区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无可比拟

       张杰目前在古浪苑居民区主要从事动拆迁调解工作,刚上岗不到一个月,他就已经处理了好几次邻里纠纷,一些成功的案例,让他更有动力。
       “刚进居民区,我就碰上一起居民纠纷,起因也就是楼道的公用拖把。” 张杰说道。第一次调解,张杰的心里还是有些慌张,毕竟自己才39岁,资历浅,在有些居民眼里就是一名“小阿弟”。“首先,我运用在培训中学习到的方法,找出矛盾突出的人、事、因,并追溯源头,还原事情的原过程。”在和其他楼层的居民沟通后,张杰得知,发生矛盾的两家原先关系很好,一户家庭经济条件不理想,一户为一对老夫妻。由于一方老占用公用拖把,引起隔壁邻居的不满,时间一长,矛盾激化,双方大吵一架,从此就不相往来,“知道引起问题的导火索后,我随即新买了拖把放在楼道里,并上门与双方沟通,特别是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在沟通后才得知,其实双方都是‘憋一口气’,也知道占用拖把是不对的,但就拉不下面子,一来二去,好好的邻里关系也就搞僵了。”如今,两户人家的关系,也在张杰的帮助下,渐渐融洽。“很多纠纷都是小事儿,我每次解决一起,感觉收获很大,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居民都认识我这个‘小朋友’,这种职业的自豪感是其他地方感受不到的。”

陈曦:精一门,懂两门,会三门

       “我原先从事珠宝鉴定和设计工作的,大学期间担任团委宣传部部长,绘画有一定的经验,也是一次机遇让我报考了社工的职业。”陈曦回忆,去年秋天晚上,在家中吃饭的时候,莲花公寓的梁慧丽书记找上门来,请她帮忙出一期黑板报。“我当时就同意了,那期的黑板报的主题我还依稀记得,叫做:‘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随着陈曦对于社区工作者的逐步了解,在梁书记的鼓励下,她毅然参加了社工考试,如今也成为了怡佳荣和居民区的一名社工,从事计生、妇代的工作。
      不到一个月的工作中,她发现社工的工作其实“分线不分家”,有些时候还是一起上,你要熟悉、了解各条线的事儿,才能让居民感受到专业性的社工服务。“例如有些时候,条线工作的同时出去开会,若有居民询问该条线的问题,虽然你不管这一块儿,但也必须详细的回答,这样居民才会感觉你很负责任。” 陈曦笑着称,此次桃浦镇“创城固卫”工作,更是让她感受到社区工作的不容易,“楼道整治、小区清理等,都是全员出动,每天的步行记录都能达到一万多,但可喜的是,居民越来越认可我们社工的专业性,我们社工的职业声望得到肯定。”
        据悉,49名社区工作者已分配至桃浦镇各居民区中,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桃浦居民们会经常看到他们穿梭在社区的身影。希望这些社区工作者们在今后的社区工作中大展拳脚,将宝贵经历提炼成“金”,争取做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造福更多社区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