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长制+互助协议,石泉街道以迎战台风“黑格比”检验垃圾分类工作实效

2020-08-06 来源: 上海普陀

8月4日,今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裹风携雨直扑长三角,上海各部门积极作为,织密“魔都结界”这张大网的每一个网眼,落实落细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风雨影响下,实施一周年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经受考验,石泉路街道以迎战台风“黑格比”为练兵契机,检验居民区“桶长制”和互助协议,探索丰富垃圾分类长效管理机制。

石二居民区有6个垃圾厢房,其中1个是露天摆放的。台风来袭,桶内的干垃圾很容易被大风裹挟吹起四散,犹如“垃圾制造机”一般影响小区和周边的市容环境。为此,街道在居民区工作微信群中发布通知,要求各居委会对辖区内的垃圾桶进行遮罩。接到指令后,居委会的“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她们通知小区物业,提前对堆放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厢房进行清扫和临时封闭,又联合物业找来了雨布对垃圾桶进行遮罩,并协同垃圾厢房清扫员一起对桶内现存垃圾进行了一次集中清运,从源头上降低台风可能造成的影响。

“桶长”,是居委干部们落实街道“桶长制”下的一种新身份,意在分桶包干,压实责任,加强厢房的管理。“我们每个居委干部分头包干一个垃圾厢房,厢房上公示着每个桶长的联系方式。”石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雅芳说,每个“桶长”每天固定要巡视垃圾厢房4次,每次出门时也会有意绕行自己所包干的厢房看一看,有什么情况都能一时间通知清扫员进行处置。

在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过程中,类似“桶长制”的好做法和“金点子”还有不少,比如石泉一村一位70岁的老伯就自掏腰包研发了“破袋神器”,经反复试用、改良,解决了湿垃圾投放脏手问题,提升了湿垃圾的纯净度;秋月枫舍设置蚯蚓塔收集宠物粪便,通过堆肥化粪,解决宠物粪便处理难题;街道通过中转短接驳运,提升了小区垃圾清运速度。此外,依照简单实用原则,街道因地制宜对垃圾厢房进行升级改造,组织力量研制了22个移动式临时厢房,用于补位和机动应急,经各小区使用后,受到居民的广泛欢迎。

“阿姨,台风马上要来了,你阳台窗户外面的花盆什么的先搬到室内来,窗户关关紧,明天能不出去就先别出去了,你家里有什么垃圾需要我们帮你带下楼去扔掉吗?”在光新大楼,居委干部台风前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在宣传台风防范知识的同时,不忘热心询问老人是否需要代投垃圾。这一“互助协议”起源于去年10月,街道以开展清理楼道堆物,大件垃圾厢房、建筑垃圾厢房建设为契机,推行错时投放,有效地帮助高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解决垃圾分类后投放问题,从而提升了分类工作实效。目前,该做法已在辖区内全面铺开。得益于“跨前一步”,台风“黑格比”影响申城期间,小区老人出门倒垃圾的意愿得以有效分流,安全隐患风险有效降低。此外,街道在“周四环境日”的基础上,每周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周六大扫除”。如今,每周两天的辖区环境共治已经形成工作制度,助推了街道垃圾分类方案的个性化实施。

自去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石泉路街道集中力量推进街道26个居民区、80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街道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4个专业工作组,对标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标准,街道研究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8个并行工作组负责分片包干。截至目前,街道共发动志愿者1200余人次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时长达3760小时。

目前,辖区内所有小区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覆盖辖区面积3.53平方公里,13.79万居民,已完成144个垃圾厢房改造建设工作,建立两网融合81个点和2个中转站。居民区自查达标率达100%、社区单位自查达标率达100%,可回收物分出量24.88吨/日;资源化利用率45.45%;完成街道全部4万户居民绿色账户创建工作。在近日公布的全市16个区及其各街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中,石泉路街道和辖区居民全员高效参与垃圾分类,着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成绩优秀。街道制定实施的“桶长制”“互助协议”等制度,还助推分类方案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