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名居民境外返沪如何应对,石泉防疫一线交出走“心”答卷

2020-03-31 来源: 上海普陀

随着疫情形势的发展,防范境外输入性病例成为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居民区作为“防控闭环”中的一个环节,居民从境外返沪如何应对,也成了基层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考题。

在石泉街道的申兴华庭小区,外来返沪人员前后共有500余名,其中境外返沪人员占比13%,有70多名,而目前小区的一线工作者仅有5名,要负责处理疫情防控在内的全部大小事宜,面对繁重的工作,他们是如何应对的呢?

工作多做一步,更省心

“除了要求的信息,我们对租赁相关情况等一些额外信息也做了更详细更全面的采集,并且制作了电子汇总表。”申兴华庭小区党支部书记刘正阳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工作量加大,提升工作效率是关键,而他们提高效率的方法就是一次性将可能用到的信息“应采尽采”,并且建立清晰的档案汇总管理体系。一张作战图,一块小黑板,一份电子档分别对应记录了小区每家每户的排摸情况,隔离家庭的信息,以及每一位返沪人员的详细情况,通过范围由大到小的三级信息体系,可以迅速地调出任何一位居民的一切相关情况。

每当民警需要核实某一位外籍居民的信息,三级信息表就能派上用场,“我们可以更准确更迅速地定位,根据之前排摸下来的情况提供相关居民的个人信息、返沪情况、同住人员情况,除此之外他的身份证件、租赁证明等材料的电子版也事先做好了采集,可以第一时间提供,不用再次上门采集。”刘正阳说,工作事先多考虑一点、多做一步,之后就能避免做很多重复劳动,工作效率自然大可提升。

微信图片_20200331094136.jpg

小区统计的信息材料

社工多跑一趟,更贴心

面对境外返沪的居民,尤其是那些并不以英语为母语的居民,沟通更是一个难题。在2月下旬,有一名韩国籍居民金先生回到小区,用英语交流并不顺畅。巧的是,居委会社工郑静之前正好有在韩国留学的经历,听到了这件事便主动上门为金先生翻译。

“您之前在韩国接触了哪些人群?去了哪些地方?”郑静用韩语和金先生一项一项核对信息。在信息核查的过程中郑静发现,由于不了解政策,金先生之前并没有办过居留许可证,如果缺少证件,金先生日后可能会面临处罚,于是她又联系了民警,帮助语言不通的金先生补办好证件。

在日后的居家隔离中,金先生又碰到了新的难题,居家隔离的人员每天需要上午下午各接一个确认健康状况、隔离状况的AI语音电话,然而金先生一方面没有中国内地的电话号码,另一方面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于是“韩语通”郑静再次出马,每天两次上门为金先生记录体温,了解并解决他生活上的状况。尽管完成日常的工作都需要加班,有时甚至要工作10多个小时,但郑静还是坚持“多跑一趟”,在她看来,自己有语言上的优势,如果能为外籍居民切实地解决一些困难,那么她责无旁贷。

设施多加一"块",更安心

“小区有那么多境外返沪人员,怎么保证他们居家隔离不出门?”这是申兴华庭的居民们都关注的问题。

“像很多小区一样,我们也安装了电子门磁,每天隔离人员的开门情况我们都能及时了解,”刘正阳说,除了门上的“一小块”,居民楼下还加了“一大块”,这“一大块”则是公示了小区中居家隔离人员门牌号、隔离起止时间等信息的展板。“做到信息及时公开,从心理层面可以让居民们对小区的情况心里有数,不恐慌,不多想,从实际层面,让左邻右舍参与到监督中,弥补电子管理可能存在的盲区,从而形成更牢固的防控闭环。”

微信图片_20200331094142.jpg

小区工作人员工作照

面对较多的境外返沪人员,加大的工作量,不消极不懈怠,而是想办法提高效率让工作更省心,多跑一趟让服务更贴心,管控从严公开从速让居民更安心。在这背后是社区防疫一线工作者对工作的“走心”。

从28日零时起,上海对所有入境来沪人员一律实施为期14天的集中隔离健康观察,刘正阳他们的防疫压力会小很多,但他们深知,防控不能松懈,这场战“疫”还需要他们的坚守。期待在工作人员和居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最终交出一份满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