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义务授拳15年乐此不疲

2017-09-25 来源: 上海普陀

每天清晨,在甘泉社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操场上,总能看到一支三十余人的拳操队伍,伴随着悠扬的音乐练习“拳操三套”(练功十八法、太极拳、健身气功),动作如行云流水,舒缓有力。队伍里的老人们介绍,他们平均年龄65岁,每天锻炼两小时左右,之所以能多年坚持下来,主要是跟了王玉珍老师。

结缘太极,为生活引入一束光

1989年,在黑龙江大庆工作的王玉珍因为身体原因开始学习太极拳,最初练拳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强身健体,没想到这一练几十年,竟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0年的春天,王玉珍从大庆油田退休回到上海,她同时带回的还有大庆人的铁人精神——奋勇拼搏,慷慨奉献。说到授拳的机缘,王玉珍笑着说:“那是2002年,一开始每天早上我只是在自家楼下打打,后来有些居民看到我的功架还有模有样,便主动要求跟我学,就这样,我便开始了教居民打拳。”

于是,清晨太阳一露面,在双山小区的一块空地上,就会出现一个习武授拳的身影。有人请教,王玉珍就和蔼耐心地教他们。对于每一个新学员王玉珍都积极鼓励,随着学员的逐渐增多,在双山居民区党总支的牵头下,一支由王玉珍负责的拳操队由此诞生。

学以致用,义务授拳15年

2007年,为了提高拳术,更好地服务学员,王玉珍自费3000多元到上海精武馆进修,师承吴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周中福。其后陆续考段,获得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段位证书(三段)”。

2009年街道成立“甘泉路街道太极拳协会”,经过选举,由王玉珍担任街道太极拳协会会长。

2012年,街道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开办太极拳免费培训班,王玉珍又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教学任务,每周三下午开班授课。从此,太极拳的教学有了室内教室和室外操场两个场所。

2013年,街道把健身气功列入全民健身工作中,王玉珍又与时俱进,积极参加健身气功培训班,使拳操队从单一的太极拳项目,发展到多个健身项目。

2015年甘泉路街道健身气功站正式成立,王玉珍担任健身气功队负责人。

教学中,王玉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因材施教,从一个脚步如何走,一个手势如何出,一个呼吸如何做,一个神韵如何显,一个意念如何进的基础教起,科学教学,循序渐进,使学员们听得懂做得到,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王老师谆谆教导无私负责,新学员孜孜不倦感恩戴德”。这是一位学员赠送给王玉珍的对联。王玉珍成年累月地为队员操劳,大家都看在眼里,不少人曾多次提出向她赠款捐物,都被她婉言谢绝。有人说她傻,给人教拳,完全可以赚钱,可王玉珍却说:“我觉得收了费,人情味就淡了,我喜欢交朋友,你们能勤来,就是对我的最大支持。”

服务社区,凝聚团队力量

与普通的社区文体团队不同,王玉珍将自己退休前的工作管理方法运用到团队建设中来,不仅制定了一整套规范化的团队管理规章制度,还为每个队员建立了个人档案,做到每次活动及时记录。她还将这些档案制成电子档案,只需轻轻点击鼠标,材料就能一一呈现。

除此之外,王玉珍还组建了“甘泉健身气功站点群”、“气功站点党员群”等微信群,充分发挥团队中党员模范先锋作用,遇到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都拿到微信群里一起讨论,大家共同商议决策。

“我们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正能量多。”王玉珍介绍说,除了平时团队活动,队员们还参加小区的合唱队、舞蹈队,热心社区事务,助老帮困,小区志愿者队伍里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当碰到团队成员生病住院时,王玉珍也总是自掏腰包,购买慰问品上门看望,不动用团队经费一分一毫,她总说自己是共产党员,这些是应该做的。

在王玉珍的带领下,,团队共培育出7名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得2016年上海市第二届市民运动会练功十八法团体二等奖等多项荣誉。面对这些荣誉,王玉珍淡淡地说:“这些只能说明我曾经做了一点好事,不足挂齿。做好事不能做一阵子,我要做一辈子。”